王利民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賽罕壩機械林場千層板分場,河北 承德 067000)
要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建設,林業(yè)行業(yè)的作用十分關鍵。目前,林業(yè)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向于信息化、產業(yè)化,林業(yè)技術水平的發(fā)展和進步,推動了行業(yè)發(fā)展,能夠更科學地篩選苗木種子質量,提高了育苗水平。科學的移植培育技術,為苗木提供了更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和養(yǎng)護管理,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林業(yè)采取統(tǒng)一育苗,移栽苗圃養(yǎng)護的培養(yǎng)方式。在苗木幼苗期間,對苗木采取移植或截斷主根系的方法,促進苗木根系生長,能夠使苗木的側根系獲得較好的生長發(fā)育。通過對幼苗主根系的生長控制,能夠對苗木生長進行矮化引導,從而實現對苗木根莖比例的控制,培育出更為優(yōu)質、抗性強的苗木,在從苗圃進行移植后,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苗木移植是給密集培育的苗木更大的生長空間,提高其成活率。
主要有4 種苗木移植的類型,是將不同類型、不同生長時期、栽種密度較大、生長環(huán)境較差的苗木進行移栽,分別是對芽苗、幼苗、成苗和野生苗的移植分類。
苗木的種類繁多,對生長環(huán)境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苗木移植過程中應盡量注意苗木的栽培方式,要充分考慮到植物的生長習性,例如植物的趨光性等。目前,苗木的移植主要是人工移植或機械設備移植,主要使用溝植法或穴植法,移植方法的選擇具體要看苗木情況。要重點注意的是,要清楚苗木的生長情況和樹苗特征,大部分苗木移植選擇穴植法,移植注意間距與行距即可。由于部門苗木的成活率較低,需要在移植栽種中以帶土球的方式進行苗木移植,能夠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移植之前,先確定栽種的行間距和株距,提前將穴植的穴坑挖好,盡快將苗木進行移植栽種,封土時,要扶正苗干,輕微提起苗木,以保證苗根處寬松舒展。少數大體積的苗木,在移植方法上,選擇溝植法,挖好行距固定的溝渠,將苗木栽種到溝渠中填土踩實即可。要注意覆土過程,控制苗木,保持豎直,根系向下松散舒展,有利于苗木的未來生長。在移植栽種時,工作人員要將苗木按照行距和株距的排列進行移植栽種,依次將苗木擺放在溝中,并扶正覆土,適當提苗并將土踩實[1]。
在移植苗木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先要準備充足的土地面積資源,人工移栽時,要配備充足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移栽作業(yè),還要對苗圃土地面積進行統(tǒng)計,根據苗間距要求計算出合理的移植數量,準備好移植所需工具,保證苗木移植的順利完成。為將移植成活率提高,要在幼苗或芽苗移栽前做好種植坑定點,做好挖坑準備工作,便于苗木隨時移植。苗木的運輸、養(yǎng)護修剪等步驟是移栽前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針對準備移植但不能立刻運輸到位的苗木,要保證根部的根系處于濕潤的狀態(tài),有儲藏存放的空間,不被暴曬。將生長情況一致、大小相等的苗木準備分區(qū)栽植,以保證弱化苗木分化現象,降低管理難度。
由于苗木在移植中難免經歷較多環(huán)節(jié)和運輸步驟,需要對苗木從起苗到移栽進行加強保護,尤其是對不能短時間內進行栽植的苗木,要按栽種規(guī)范要求進行假植,短期內能夠對根部起到一定的濕潤作用,避免苗木根部失水風干。
移植準備工作完成后應及時起苗,加強對苗木質量的管理,有條不紊地進行苗木的剪裁、運送。要對苗木的根系進行檢查,確保苗木的根部根系完整且濕潤。移植時,還應注意到苗木的分級情況,關系到苗木生長情況、狀態(tài)等因素,要在栽植時,根據苗木生長的大小、類型進行栽種位置的分配。還能夠對苗木生長情況進行篩選,減少了發(fā)育不良的苗木移植的可能,有助于提高苗木移植的成活率。對于修剪好適宜栽培的幼苗,要及時進行栽培處理,對假植的幼苗要加強保濕和遮陽。苗木移植的深度應比苗木原栽種深度深至少2cm,帶土球移植的苗木要保證栽種時苗木豎直向上[2]。
一般用于移植的苗木都處于苗齡較小的階段,移植會因為幼苗的生長發(fā)育水平較低,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差,移植后的成活情況不理想。部分幼苗的主根系過長,在起苗時,難以全部挖出并移栽,若將主根破壞砍斷,會導致幼苗移植后需要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緩苗過程。另外,樹種之間存在較大的生產差異,生長習性不同的樹苗移栽時期選擇不同。例如,速生類樹苗的移植苗齡可以選擇在苗高6~10cm 時,而針葉、闊葉類型的樹苗生長較為緩慢,通常需要一年以上苗齡的進行移植。苗木需要較大的空間,以滿足其生長,移植苗木的栽種密度行距、株距都要根據苗木品類、樹種根系生長發(fā)育情況等因素進行合理計劃。使用機械設備進行移植時,株距范圍在20~50cm 之間,行距在20~60cm之間,人工進行移植時,可以根據苗木生長習性和特點進行調整行距和株距。
苗木移植后,要覆土踏實,并立刻進行澆灌,灌水要求進行2次,待干燥后,給移栽的苗木進行松土和追肥。
在苗木移植過程中發(fā)現,苗木的生長年齡與其抵抗力有直接關系,經過多次實踐,移植苗木苗齡過小,會導致移栽成活情況不理想。由于苗木在短時間內的生長發(fā)育能力有限,苗木本身生長較為緩慢,苗齡過小的苗木,在移植后不具備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其根系尚未長成,在起苗后根系受損,再次栽植后短時間內難以恢復正常的生長發(fā)育,甚至有可能導致植物無法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養(yǎng)分,最終導致苗木移植成活率。應針對不同樹種的生長習性,其苗木的苗齡表現差距較大,例如:速生樹,樹苗高在6~10cm 即可進行移植栽種,當年移植出圃。對于生長速度慢的樹種,例如,紅松、冷杉等樹種的生長發(fā)育需要至少2 年的時間,才能夠進行移栽處理。
苗木的移植通常情況下會選擇在休眠期,具體情況要結合當地季節(jié)、溫度等條件,要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再進行移植部署工作。綠葉常青的品種類型可以在雨季進行移植,選在雨季之前進行重組的移栽準備工作,并完成苗木的移植工作。因其更適合在生長繁茂期后進行移植,不僅苗木正處于生長旺盛時期,其葉片、樹干、根系都能夠長勢良好,此時,移植還對根系的損傷較小,根部的傷口能夠更容易恢復。移植季節(jié)的選擇,還會影響到苗木的成活率,春季是較為適合進行苗木移植的季節(jié),但在部分地區(qū)解凍較晚,應等待植物進入萌芽狀態(tài)后,再進行苗木的移植,要對氣溫氣候進行科學的評估,以此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移植后的苗木,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重視除蘗抹芽、除草等工作。定期的修剪工作較為重要,能夠在日常養(yǎng)護中幫助大苗引導生長方向。定期除草和有針對性的施肥,能夠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植物根系能夠透氣,有利于根系生長發(fā)達。結合降雨、溫度等情況,對苗木進行澆灌和灑水,定期澆灌,基于苗木生長所需的充足水分,在炎熱的天氣和干旱地區(qū),適當給苗木葉片進行灑水處理,避免葉片失水干枯,增強苗木的抵抗力,提高苗木移植的成活率。
在林業(yè)技術不斷進步的同時,不僅要加強對苗木培育和移植技術的研究,對具備優(yōu)良性狀表現的樹種大苗的培育與養(yǎng)護工作也十分重要。對苗木的培育養(yǎng)護除澆水、施肥、防止病蟲害等方面,還需要定期養(yǎng)護主干、調整樹枝稀疏度、管理側枝生長情況,對大苗的整體生長狀況進行把握。部分品種的樹苗萌芽能力較強,要及時采取疏枝工作,做好主干的養(yǎng)護,避免側枝吸收過多營養(yǎng),影響主干發(fā)育。由于大苗會存在個別主干生長不直的情況,會導致樹苗生長受到局限,要適當去掉不健康的枝條,重新培育主干,在春季大苗發(fā)芽前,從貼近地面處進行修剪,能夠引發(fā)樹根萌芽。從萌芽中選擇長勢較好且挺拔豎直的一支,將其培育成主干,適當修剪去老枝條,給新培育的主干保留充足的生長營養(yǎng)。大苗要及時進行疏枝,同時要清理落葉枯枝,避免發(fā)生病蟲害,要定期對大苗的健康狀況進行觀察,并結合信息技術和手段進行跟蹤監(jiān)督管理。綜上,大苗的培育主要問題在于養(yǎng)干和疏枝,要對具備較強萌芽能力的樹種進行平茬處理,避免太多枝干影響苗木的養(yǎng)分供給。樹干過于繁密會發(fā)生交叉、對樹苗內部通風影響極大,且遮光,難以發(fā)現里面的枯枝病枝,容易引發(fā)病蟲害的發(fā)生。為促進苗木的良好長勢,能夠較為勻稱的生長,要及時對苗木進行修整和修剪,要去掉多余的側枝,控制側枝延展的長度和方向,合理留芽。在苗木培育過程中,注意對苗木冠高比例的培育,對部分耐陰樹種的在造型上更傾向于高大的冠頂,冠高比例約為2/3 或3/4,待苗高發(fā)生變化后,要及時修剪掉枝條,引導枝條向上方空間生長,待苗木生長發(fā)育到滿足冠高時,再進行追肥增加營養(yǎng),幫助苗木促進苗冠的生長[3]。
林業(yè)行業(yè)的發(fā)展還需要融入更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對苗圃苗的移植工作也需要結合更多的技術手段,能夠更科學地管理苗木的移植與培育。苗圃移植需要從前期的準備開始,無論是起苗、運輸,還是栽植,都需要進行仔細的觀察,并認真落實正確的操作,對苗木移栽的成活率有重要的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