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平
(無極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 河北 無極 052460)
1.1 合理灌溉。夏大豆的開花至鼓粒時期是大豆需水的關(guān)鍵,此時期及時供給水分是保證大豆高產(chǎn)的重要技術(shù)措施。大豆鼓粒至完熟期,耗水量占總耗水量的20%左右,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在大豆開花結(jié)莢期一般常遭受高溫熱害,在高溫熱害來臨應及時田間灌水,大豆結(jié)莢鼓粒期如果遇到干旱,會造成幼莢脫落或秕粒,導致大豆缺粒和百粒重下降。
1.2 雨季遇澇要及時排水。下雨積水后要及時挖溝排水,并對排水溝渠進行清理、疏通。防止因田間積水、土壤通氣不良造成根腐病發(fā)生,降低倒伏發(fā)生。
2.1 合理追肥。大豆的初花期是營養(yǎng)與生殖生長并進時期,植株根系需要的氮素根瘤菌還不能釋放,此期追施氮素促進生殖生長。大豆田畝追施尿素3.5 ~5 kg,或畝追施氮磷鉀大豆專用復合肥15 ~20 kg。
2.2 適時葉面噴肥。每畝用尿素0.5 kg+磷酸二氫鉀0.2 kg 兌水40 kg 噴施,也可根據(jù)土壤微肥含量和植株生長表現(xiàn)選擇性加入鉬(鉬酸銨20 g)、硼(硼砂100 g)、鐵(硫酸亞鐵400 g)等微量元素,7 ~10 d 1 次,可連噴2 次。在大豆結(jié)莢初期和鼓粒期可選生態(tài)活性肥葉面肥,每畝30 ~50 ml 兌水30 kg 進行葉面噴施1 ~2 次。同時,選用赤·吲乙·蕓苔等植物免疫誘抗劑或者混配微量元素肥料調(diào)控植株生長。低肥力地塊可配合追肥在盛花、鼓粒期葉面噴施少量尿素、磷酸二氫鉀和硼、鋅微肥等,防止后期脫肥早衰。
3.1 大豆病害的防治
3.1.1 真菌性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銹病、灰斑病等,在病害發(fā)病初期選用吡唑醚菌酯、咪鮮胺、苯甲·丙環(huán)唑、甲基硫菌靈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
3.1.2 細菌性病害有斑點病、斑疹病等,用春雷霉素、中生霉素等藥劑于發(fā)病初期進行噴霧。
3.1.3 病毒病的防治一般在防治蚜蟲時加氯溴異氰尿酸、鹽酸嗎啉胍、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等在病毒病發(fā)病初期進行噴霧。
3.2 大豆蟲害的防治。豆株生長到盛花至結(jié)莢鼓粒階段,極易發(fā)生造橋蟲、棉鈴蟲、食心蟲、大豆豆莢螟、豆天蛾、大豆蚜蟲、點峰緣蝽等害蟲。從7 月底至8 月初注意觀察田間是否有低齡幼蟲啃食的網(wǎng)狀和鋸齒狀葉片出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要及時用藥防治,每7 d 1次,連續(xù)3 次。
3.2.1 大豆蚜蟲。在蚜蟲盛發(fā)前應用藥防治。目前常用藥劑有: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40%克蚜星乳油800 倍液、30%卵蟲凈乳油500 ~1 000 倍藥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5%增效抗蚜威液劑2 000 倍液。
3.2.2 造橋蟲、棉鈴蟲等食葉性害蟲??捎?.5%敵百蟲粉每畝1.5 ~2.5 kg,在早晚趁露水均勻噴在葉面;或50%殺螟松油劑或50%馬拉硫磷油劑超低量噴霧,每畝用原液150 ~200 ml。
3.2.3 豆天蛾防治??捎?.5%氯氰菊酯2 000 倍液、50%辛硫磷1 000 倍液噴霧防治。
3.2.4 食心蟲。選用2.5%溴氰菊酯450 ml/hm2或20%殺滅菊酯乳劑975 ml/hm2,加水稀釋1 ~2 倍進行超低容量噴霧防治。
3.2.5 大豆點蜂緣蝽。在點蜂緣蝽低齡期,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 000 倍液、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2 000 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等,間隔5~7 d 噴1 次,連續(xù)2 ~3 次。早晨或傍晚活動較遲鈍進行噴霧防治。
4.1 防澇。遇強降水應及時排出田間積水。
4.2 防止倒伏。開花期有旺長趨勢的植株,畝用15%多效唑50 ~75 g 兌水30 kg 噴霧,防止大豆倒伏,將株高控制在90 ~110 cm 為宜。若因大風暴雨等強對流天氣導致大豆植株倒伏的,要及時扶苗。因大豆豆稈較脆,韌皮組織無法再生,倒伏嚴重的盡量不要動,倒伏輕的要及時扶正培土。
4.3 預防有花無實。開花不結(jié)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高溫干旱,肥力差、有機質(zhì)少,缺素如鉬、硼等,可采取相應措施預防:適期播種,均衡施肥,開花期追肥、補施葉面肥、微肥(鉬肥和硼肥)。
適時收獲可提高大豆產(chǎn)量,還可以提高籽粒中蛋白質(zhì)和脂肪的含量,從而提高品質(zhì)。大豆最佳收獲期一般是搖動大豆植株出現(xiàn)響聲,但有1/10 的葉片未落、1/5 的葉柄未脫落時。對于中黃13 等易炸裂的品種,在葉片全落、植株全黃后及時進行機收,在上午8:00 ~11:00 進行,以減少落粒、爛瓣,保證豆粒光潔,提高豆粒飽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