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鐘平成 翻譯:李天一 美編:丁卯卯
全新系列:現代攝影的絕佳入門教程
Marcus Hawkins
Marcus曾經是影像視覺英文刊的編輯,現在是攝影師兼作家。
攝影挑戰(zhàn)
贏取完整版Affinity Photo軟件
想要拍攝懸停在花朵上的昆蟲或是蜜蜂并不是難事(上圖)——但是一定要注意背景!想要拍到一張更優(yōu)秀的照片(右圖),不妨“降下身段”,找到一個更加整潔的背景,然后等待時機……
使用本期教程中的對焦、曝光和創(chuàng)意小訣竅,拍下花卉王國的璀璨……
花卉攝影的關鍵在于對時機的把握。無論在野外,還是自家后院進行拍攝,因為花卉的特殊性,實際能夠利用起來的拍攝時間都很有限,可能只有幾周,甚至幾天。同時,一天的不同時段也會給拍攝帶來不同的影響。有些花卉的開放會受陽光的影響,同時在大風天里拍攝也會遇到不少拍攝上的問題。隨著天氣逐漸寒冷,花會凋謝,風力也會提升。雖然一點微風可以讓花朵和花叢用肉眼看起來更加悅目,但對拍攝者而言,摁下快門的時候,絕對的靜止才是最需要的。
花卉攝影并不拘泥于某一種特定形式,無論是嚴謹的科學記錄式拍攝,還是富有個人表達的藝術風格作品,花卉都可以成為優(yōu)秀的被攝主體。所以理論上說,任何鏡頭都可以完成拍攝,無論是那些100mm 以上的長焦鏡頭或是超廣鏡頭也不例外。事實上,更長的焦距可以更好地拍出干凈的背景。從傳統(tǒng)景物攝影拍攝角度講,微距鏡頭是最穩(wěn)妥的選擇,更短的對焦距離可以保證更震撼的花朵細節(jié)。
大多數標準鏡頭或是100mm 微距鏡頭都擁有光學防抖系統(tǒng),但在實際拍攝中,一支足夠穩(wěn)定的三腳架依然很有必要。除此之外,把相機架在三腳架上能夠讓用戶手持反光板、閃光燈進行補光,或是使用其他配件配合拍攝,并且可以反復嘗試,知道找到精準的焦點。同時在微風吹起時,也更容易等待風停下來的時機。
在某些拍攝條件中,三腳架是無法保證絕對的實用性的,有時三腳架會限制拍攝高度,讓攝影者無法從更低的角度進行拍攝。有時,從下往上進行拍攝能夠帶來非常有趣的視覺效果,讓觀者從平常無法達到的角度觀察花卉。不同的花卉適合不同的拍攝角度,有些花朵更適合從頂部進行拍攝,能夠將所有有趣的細節(jié)展示出來。
光圈的選擇對于整個場景的呈現有著很大的影響。在使用微距鏡頭進行拍攝時,即使使用小光圈也無法保證能讓整個場景都擁有清晰的景深范圍。此時不妨使用大光圈來強調畫面中的重點細節(jié),模糊其他部分,給畫面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在進行對焦時,我們有幾個建議。如果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你可以使用手動對焦來保證最精準的對焦結果,此時使用實時取景模式最佳。如果進行手持拍攝的話,你依舊可以進行手動對焦,但是相比之下,無反相機的電子取景器在這樣的拍攝環(huán)境中會有更高的效率。又或者,你可以將相機的焦點手動移動到畫面中的興趣點上,然后讓相機自動對焦(單次/連續(xù)AF均可)。使用連續(xù)AF時,相機會對花(或是拍攝者)的移動作出響應,保證焦點始終保持在原位,當然,這樣拍攝的成功率不算高。無論你選擇的是哪種對焦模式,使用連拍模式進行拍攝總是可以保證更高的成功率。
遇到淺色大片的花瓣時,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通常會降低曝光導致照片偏暗。如果使用諸如光圈優(yōu)先一類的半自動模式進行拍攝的話,記得此時要提高曝光補償來調整畫面的亮度。如果使用手動模式進行拍攝,那么你可以使用更大的光圈/更慢的快門速度/更高的 ISO 值來改善這一情況。對于手持拍攝用戶來說,降低快門速度或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這會提高糊片的概率。
別忘了使用直方圖檢查曝光,并用 RGB直方圖(Red-紅色,Green-綠色,Blue-藍色)來確保不同的色彩都沒有出現溢出的情況。傳統(tǒng)直方圖是以綠色為基準進行顯示的,所以對于主色為紅色或是藍色的花朵,傳統(tǒng)直方圖并不會顯示溢出的情況。而在RGB直方圖上,用戶可以查看每一種顏色的情況。
花卉的多樣色彩還會給相機的白平衡系統(tǒng)帶來一些難題。如果將相機設置在自動白平衡設定下,相機有可能會在拍攝黃色、橙色系花朵時將白平衡向冷色調方向進行調整,而拍攝藍色、紫色時又會向暖色調方向進行調整。根據光線情況手動調整白平衡能夠改善這一情況,當然也可以拍攝RAW格式文件,然后再進行后期調整。
最后,別忘了花些時間去尋找“上鏡”的花卉,它們能夠為你省下不少的后期時間。在拍攝當中別忘了好好檢視照片,尤其是那些不完美的小細節(jié),盡量在前期做到最好。
借助不同的光圈和對焦點來營造不同的效果
在花卉攝影中,景深范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范圍(或是說畫面清晰的范圍)越小,此時的光圈選擇就越為重要。像 f/16 或是f/22 這樣的小光圈能夠提升畫面的景深范圍,也會讓畫面的整體清晰度提升。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準則,使用大光圈帶來的虛化效果能夠給畫面帶來非常柔美的風格,此時,你甚至不需要精準的對焦。
無論選擇哪種拍攝方法,我們都建議避免使用較極端的光圈。選擇最小的光圈(比如 f/22)雖然能夠保證最大的景深范圍,但也會讓畫面中的細節(jié)看起來非常不清晰。而選用最大光圈(例如f/2.8)會讓畫面主體看起來較為模糊。
如果是拍攝相對較大的景別,那么景深對于畫面的影響會小一些,使用 f/8 左右的光圈即可保證細節(jié)的清晰度。
使用光圈優(yōu)先或是手動曝光模式可以讓用戶選擇光圈值,并且根據場景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拍攝參數。
模糊的視野
使用類似 f/3.5 這樣的大光圈可以為主體帶來從背景中“剝離”的效果,同時虛化背景,讓畫面看起來更加夢幻,可以讓觀者的視線集中在主體身上。
背景
在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時(這里使用了 f/3.5),不妨拍攝一系列不同焦點的照片,保證后期選片時有足夠的選擇。
廣角鏡頭(焦段在 14-35mm 之間)適合展現花朵以及其所處的環(huán)境,在空間狹小的拍攝環(huán)境里尤其順手。不過因為這類鏡頭特有的寬廣視角,畫面中的主體可能會出現畸變的情況,同時畫面中過多的背景信息也很有可能把主體湮沒在其中。
焦段更長的鏡頭(70mm 以上)擁有更“窄”的視角,不僅能夠減少主體背后的背景范圍,讓畫面看起來更干凈,也可以更輕松地營造出淺景深效果。當然,在手持拍攝時,想要保證畫面清晰的難度會變得更高。如果想要記錄下更多的細節(jié),不妨試試使用微距鏡頭。
淺景深效果
兩張照片都是使用f/5.6拍攝的,同時保證主體在畫面中的尺寸相同,可以看到使用 200mm 鏡頭拍攝的那張照片中背景的虛化效果。
去除畫面中的干擾——或是尋找能夠隱藏它們的拍攝角度
從眼平視角拍攝花卉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雜亂的背景。
在拍攝花瓶中的花朵時,相對受控的場景讓拍攝者可以更好地選擇背景,而在野外的拍攝中則不會有這樣的條件。雜亂的背景是戶外拍攝時的一大挑戰(zhàn),無序的背景會讓最美麗的花朵也被埋沒其中。使用大光圈拍攝可以減小景深范圍,但這也并不適用于所有情況,因為即便是虛化之后,有一些形狀明顯、色彩強烈的背景也會非常礙眼。
所謂的“剪裁”畫面指的就是像修剪樹枝一樣清理畫面中的“雜物”。當然,我們并不是讓你將每一株完美的植物都裝進畫面,相反,我們建議盡量去掉畫面中的“枯枝爛葉”。當然,你也會碰到一些無法避開的元素,注意畫面中的蜘蛛網、灰塵或是破爛的碎石,因為你在關注取景時很難注意到這些東西。
顯眼的碎屑 在后期中,使用仿制圖章或類似功能處理這樣的碎屑并不是難事,處理過后能夠明顯提升照片的整體觀感。
雜草叢生 在我查看原片(左側)時,背景中的兩束雜草非常顯眼。改變拍攝角度能夠很好地改善這一點。
向后移動,使用長焦鏡頭拍攝繁茂的花叢
在拍攝單枝花卉時畫面的調度相對簡單,但是當你增加主體的數量時,拍攝的難度就會成倍提升。當然,你并不需要保證畫面中的每一束花都處在完美的形態(tài),只要能保證整體的視覺沖擊力即可。
花園是一個非常適合拍攝“花園小景”的位置:里面的花卉都有著規(guī)整的排布,色彩、形態(tài)的組合也比較有條理。真正的挑戰(zhàn)在于拍攝者如何將立體的空間裝入二維的照片當中。
一個相對簡單的方法就是讓花朵填滿整個畫面,這樣整個場景都會變成不顯眼的背景。往后移動,向長焦端變焦,使用更長的焦距能夠“壓縮”整個場景,讓實際距離較遠的花朵看起來就像緊緊挨在一起一樣。同時使用相對較小的光圈(例如 f/8 或是 f/11),可以保證所有花都進入景深范圍。在拍攝完成后,記得檢查畫面中是否有過亮/暗或是會分散觀者注意力的元素出現。
莖稈較高的花卉適合從側面進行拍攝,而花朵本身較為“寬厚”的花卉適合從上往下拍攝,展現整體的姿態(tài)。
在熟悉了基本的拍攝手法之后,不妨試試這些不同的拍攝方式
動態(tài)模糊
沒有任何人規(guī)定花卉攝影一定要清晰。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并在曝光時移動相機/進行變焦,你也可以在曝光即將結束時搖晃一下相機。
離機閃光
使用離機閃光進行拍攝可以為照片增添不一樣的氣質。多多嘗試不同的打光角度,使用柔光箱來柔化光線,或是使用蜂巢罩來聚焦光線均可。
多重曝光
如果你的相機支持機內多重曝光,那么不妨用它來進行花卉攝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將同一朵花(或是不同花朵)的多張照片合成一張可以營造非常有趣的效果。
黑白風格
事實上,色彩斑斕的花叢非常適合使用黑白形式來進行表現。如果拍攝RAW 格式文件,不妨試試將它們在后期中轉成黑白形式試試看。
使用這些趁手的道具來修繕場景中的光線
在晴空萬里、陽光直射的午間時分,拍攝人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對于花卉攝影來說也是一樣。大光比會導致整個畫面對比度過高,如果想要表現出花朵上的細節(jié),我們建議在陰天相對柔和的光線中進行拍攝。
如果無法調整拍攝時間,那么不妨嘗試人為優(yōu)化拍攝時的光線。一塊反光板可以在直射光線下發(fā)揮非常大的作用。隨身帶上一塊白色的手巾/小板子也是很有用的道具。當然,專用的反光板在折疊之后依舊擁有更好的便攜型和硬度,對于手持拍攝來說更加友好。
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也可以起到類似的效果。相比使用相機內置的閃光燈,離機閃光可以帶來更加優(yōu)秀的質感和效果。如果你的閃光燈支持高速同步的話,那么即便是在最強烈的陽光下進行拍攝,你也可以用它打亮陰影。
如果你鐘情于近攝,那么柔光板能夠起到不小的作用。即便是在陽光最強烈的中午拍攝,柔光板也能為照片帶來非常柔和的光線。
最后,偏振鏡在這樣的場景中也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它能夠減少葉片和花瓣上的反光,讓整體色彩更加飽和。
光線反射這張照片的光源來自右邊的窗戶。在左邊舉上一塊白色卡紙能夠將光線反射到陰影上,降低整體的對比度,給畫面帶來更加柔和的效果。
消除反光在使用了偏振鏡之后,花瓣上的反光消失了很多。
相機技巧 RGB直方圖
避免某一色彩“溢出”
在拍攝色彩艷麗的花卉時,我們建議時常檢查 RGB 直方圖的情況。舉個例子,如果拍攝一株紅色/藍色的花卉,那么記得多加關注這兩個顏色的直方圖。如果某一色彩的直方圖出現了明顯“溢出”的情況,那么畫面中所有這一顏色的部分都可能出現細節(jié)丟失的情況。拍攝 RAW 格式文件的話會有一定的幾率“搶救”回這些丟失的細節(jié)。
溢出從直方圖上可以看出,紅色部分出現了溢出。這在普通的直方圖中是無法體現的。
相機技巧 放大對焦
使用放大功能進行更加精準的對焦
使用實時取景或是電子取景器上的放大功能可以進行更加精準的對焦。用戶可以更好地檢視焦點部分的清晰情況。
放大在佳能相機上,最大的放大倍率為 10x。
有時,畫面中的細節(jié)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我們建議你多加注意……
近攝類的作品對于細節(jié)的要求是極高的。同時,想要拍攝充滿畫面的花卉照片,你可能需要一支專用的微距鏡頭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當然,諸如近攝接環(huán)這樣的微距附件也是一種選擇,成本會比購買鏡頭低不少。
在構圖方面,簡單是第一原則,記得著重表現花卉的形態(tài)和線條,并且用三分法來強調主體上的細節(jié)。多多嘗試,找到最能體現花卉細節(jié)和顏色的拍攝手法。
銳利又柔和 焦點的選擇會影響畫面中清晰和模糊的分界點。
花卉攝影小貼士
只要遵守這些規(guī)則,你就不會出錯……
1 嘗試不同的光圈:有些作品適合使用
小光圈(例如 f/16)來記錄細節(jié),相反,使用大光圈(f/1.4)拍攝的作品卻能讓照片擁有更加夢幻的效果。記得多多進行嘗試,為不同的主體尋找不同的最佳光圈。
2 配合柔和的光線拍攝:柔和的、發(fā)散
的光線更適合拍攝花朵的細節(jié)。陰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你也可以在大晴天利用不同的光效控件來達到類似的效果。更加“平淡”的照片在后期中會有更大的調整空間。
3 避開微風:即便是最輕柔的微風,也會讓高莖稈的花朵出現大范圍的運動,加大拍攝的難度。清晨是不錯的拍攝時機,此時起風的幾率更小。
4 整理花卉:在度過了發(fā)現一株完美花卉的激動期之后,不妨更仔細地審視取景范圍,清理一下背景中的枯枝爛葉和干擾視線的元素。
5 使用 RGB 直方圖檢視圖片:對于花卉這種色彩比較艷麗的拍攝對象來說,時刻檢查 RGB 直方圖是很有必要的。拍攝RAW 格式文件能夠提升后期中還原色彩細節(jié)的范圍,從而還原更多細節(jié)。
近攝時,使用大光圈(樣圖使用的是 f/3.5)可以營造出夢幻的淺景深效果。
用你的作品贏得一份完整版的 Serif Affinity 軟件
本月,我們期待看到你的花卉攝影作品,單支花朵、整片花海都可以是你的拍攝對象。
盡管發(fā)揮你的創(chuàng)意,讓我們大吃一驚吧!無論是從傳統(tǒng)的“標準照”,還是使用搖拍、合成等創(chuàng)作手法完成作品,百無禁忌,放手去干吧!
如果想提交你的最佳作品,可將作品發(fā)送到電子郵箱 digitalcamera@futurenet.com,標題注明“花卉攝影挑戰(zhàn)/ Flower Challenge”;或者前往我們的 Facebook 頁面 www.facebook.com/digitalcameraworld 找到“花卉攝影挑戰(zhàn)/ Flower Challenge”這個帖子,上傳你的參賽作品。
通過上傳圖像,你將確認擁有該圖像的版權,并同意DC影像視覺發(fā)表比賽相關的圖像。你將保留圖片的全部版權,如果圖像刊載將收到稿酬。獲勝者將得到 Affinity Photo Windows 或macOS 版。祝你好運!
多重曝光攝影的獲獎是……
Jonathan Clarke
在上一期中,我們向讀者們提出了拍攝多重曝光攝影作品的挑戰(zhàn)。Timothy憑借他的作品“水花中的玩樂/ Fun in the Sprinklers”贏得一份完整版的Affinity Photo 軟件。
影像視覺點評:這是使用多重曝光營造藝術效果的標準范例。它不僅能讓你向更深處思考,也能夠給你帶來很大的觀賞樂趣。
第二名:Kate Parmaku
黑白形式的呈現很好地體現了主題,干凈的背景讓主體更加顯眼。
第三名:Nick Cambourne
三張照片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幅非常有趣味的畫面。這也向我們證明了:運動類的照片非常適合使用多重曝光來表現一連串的動作。
Timothy Simmons
Kate Parmaku
Nick Cambou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