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新芳
家鄉(xiāng)有“東山戴帽,農(nóng)民睡覺”的農(nóng)諺,描述的就是故鄉(xiāng)這頗有情致的秋雨。幾塊黑云在山頂暗灰色的天空上游蕩,帶著濃重的土腥味蔓延開去,不一會兒,星星點點的雨飄落下來,打在臉上冷冰冰的,這場雨連連綿綿總要持續(xù)個十天半月,月兒四十也是常有的事。
這個時節(jié), 嶺上、坡上、坳里,一片金黃,豐收在望。落花生莖葉泛黃,帶著黑斑,那是作物成熟的標志。玉米葉子黃白,包衣裹不住渾圓的棒子,露出金黃的笑臉。半人深的棉花地里,桃蕾多多、棉絮吐放,垂垂欲滴。這時候如果地里沒人,最忙碌的自然是不勞而獲的田鼠們,它們帶著自個兒的兒孫,用鋒利的雙爪扒開松濕的黃土,捧著飽滿的各色蔬果,竄向他們的糧倉,為雪天準備食物。喜鵲、烏鴉們也三五成群,抱住玉米稈,啄掉籽粒,飛向自己的巢穴,這時候也是它們收獲的季節(jié)。
漸漸地,雨越下越大,雨簾垂落下來。田野里灰蒙蒙的,到處都是泥土的氣息。這個時候如果你站在田邊,聽著雨滴落在莊稼上的沙沙聲,絕對能感受到雨水滋養(yǎng)大地的深情。
春華秋實,中秋節(jié)前后,盡管雨還在繼續(xù),老農(nóng)們用汗水浸泡過的勞動果實該歸倉了。田埂上、禾場邊、小路旁,祖輩們栽種的老柿子樹,把火紅的、還帶著雨珠的小燈籠掛滿枝頭,向人們炫耀自己的勞動成果;“八月十五棗落桿”,碗口粗的棗樹上,結(jié)滿了一串一串的大紅棗,離樹一丈遠就能聞到到空氣中沁人心脾的棗香味,讓人垂涎欲滴;果園里果農(nóng)們正把脆甜的葫蘆梨、噴香的紅富士裝箱、裝車,運往大城市,和大家共同分享他們的勞動成果;涼棚下瓜農(nóng)切好沙瓤西瓜,讓過路人品嘗。人們嘖嘖稱贊:“還是本地瓜好吃!”瓜農(nóng)們說:“現(xiàn)在政策好,今年雨水足,大家兜里都塞滿了錢,吃得起!一畝地賣個四五千塊錢不成問題!”在大家的歡笑聲中,瓜果也更甜了!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秋色宜人,豐收在望。一幅幅秋收圖映入眼簾,令人神往。
過罷霜降,山區(qū)里氣溫驟降,秋雨如泣,時斷時續(xù)。
冷風一過,河溝里的白楊葉子散落一地金黃。洋槐樹、柿子樹、皂角樹、楸樹都重現(xiàn)光禿禿的枝丫,只有老氣橫秋的榆葉抱著母親不肯離去,仿佛在做最后的倔強。
雨后的土地有墑,正是播種的好時機。山坳里人聲鼎沸,老農(nóng)們站在自家田頭,翹首盼望播種機的到來。現(xiàn)在有了機械化的播種設(shè)備,一天就能干完以一周才能干完的活。昔日的吆牛聲、響徹山谷的牛鞭聲,播種木樓的“咯噠”聲成為了大家永遠的記憶。
剛播種完,秋雨又淅淅瀝瀝開始了。就像剛種完樹再澆上一桶定根水,這時候的秋雨為剛種下的種子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讓來年的豐收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