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泉省
(福建省安溪縣良種繁殖場,福建安溪362400)
水稻作為世界上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維持著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生存。近年來,由于人民日益提升的生活條件,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其中消費者對于作為主糧水稻的稻米品質有更高的要求。野香優(yōu)699是用廣西綠海種業(yè)有限公司育成的三系不育系野香A與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稻瘟病恢復系?;?99配制成的雜交稻新品種,2020年通過福建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稻20200012)。2020年安溪縣引進野香優(yōu)699作為中稻示范品種,在安溪縣虎邱鎮(zhèn)湖坵村、桃舟鄉(xiāng)桃舟村、桃舟鄉(xiāng)達新村、蘆田鎮(zhèn)石盤村等地進行示范種植。現(xiàn)將優(yōu)質稻野香優(yōu)699在安溪縣各地種植的田間表現(xiàn)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2020年野香優(yōu)699在安溪縣設置4個村作為中稻示范品種,以Ⅱ優(yōu)3301為對照。在安溪縣虎邱鎮(zhèn)湖坵村的種植面積為2 000 m2,每667m2產(chǎn)量619.35 kg,比Ⅱ優(yōu)3301增產(chǎn)5.20%;在安溪縣桃舟鄉(xiāng)桃舟村的種植面積為658 m2,每667m2產(chǎn)量622.46 kg,比Ⅱ優(yōu)3301增產(chǎn)4.80%;在安溪縣桃舟鄉(xiāng)達新村的種植面積為1 000 m2,每667m2產(chǎn)量630.15 kg,比Ⅱ優(yōu)3301增產(chǎn)3.73%;在安溪縣蘆田鎮(zhèn)石盤村的種植面積為600 m2,每667m2產(chǎn)量628.55 kg,比Ⅱ優(yōu)3301增產(chǎn)4.72%。4個試點的示范結果顯示,優(yōu)質稻野香優(yōu)699在4個不同示范點的產(chǎn)量均比對照品種Ⅱ優(yōu)3301增產(chǎn),表現(xiàn)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特點,適宜在安溪縣種植。
野香優(yōu)699屬于中秈三系雜交稻品種,2020年在安溪縣種植,4月25日左右播種,5月20日左右移栽,8月7日左右始穗,8月13日左右齊穗,9月13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140 d左右,比Ⅱ優(yōu)3301(CK)早熟2~3 d。
野香優(yōu)699田間農(nóng)藝性狀穩(wěn)定一致,平均株高134.3 cm;分蘗能力中等,成穗率較高,每667m2有效穗數(shù)14.3萬;穗型較大,著粒密度中等,平均穗長24.7 cm,平均每穗粒數(shù)231.2粒,千粒重25.9 g。熟期適中,后期轉色呈金黃色,谷粒充實飽滿,具有較好的豐產(chǎn)性和穩(wěn)產(chǎn)性。
野香優(yōu)699米質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糙米率80.1%,精米率71.9%,整精米率68.5%,粒長6.9 mm,長寬比為3.3,堊白粒率5.0%,堊白度0.8%,透明度1級,堿消值5.5級,膠稠度86.0 mm,直鏈淀粉含量14.0%,蛋白質含量7.8%,米質達部頒三等優(yōu)質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1]。米質外觀透明,整精米率高,商品性優(yōu),茉莉香型,適口性好,2019年獲得福建省第十屆優(yōu)質稻品種品質鑒評金獎。
經(jīng)2 a區(qū)域試驗稻瘟病抗性鑒定的田間調查表現(xiàn),野香優(yōu)699稻瘟病綜合抗性為中抗葉瘟(MR)、抗穗頸瘟(R)[1]。2020年野香優(yōu)699在安溪縣不同鄉(xiāng)鎮(zhèn)進行的中稻多點示范種植試驗田間均未發(fā)現(xiàn)苗瘟、葉瘟、穗瘟和節(jié)瘟,稻瘟病綜合抗性好。此外,野香優(yōu)699具有較好的抗倒伏性、苗期耐寒性和抽穗期的耐高溫性。
播種時間一般為4月下旬,在播種前的1~2 d,建議將種子晾曬4~5 h,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凈,去除秕谷后浸種,并用咪鮮胺或多菌靈進行浸種消毒 8~10 h,預防惡苗病的發(fā)生,用清水將種子表層藥液殘留淘洗干凈后,更換清水來浸種。每隔半天再次用清水沖洗種子1次并更換清水再次浸泡。浸種24 h后,用清水將種子清洗干凈后進行催芽。一般30~37℃為最適宜的催芽溫度。催芽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調節(jié)催芽溫度,如溫度高于37℃,應及時翻動散溫,以免高溫燒芽。溫度過低時,可適當包裹保溫。待約85%種子露白時,可適當降低催芽溫度,避免高溫傷芽。
野香優(yōu)699大田用種量每667m2控制在0.8~1 kg,秧田用種每667m2為8~10 kg。播種應選擇地塊平坦、排灌水方便、土壤條件適宜的田塊作為秧田,秧床的廂面要平整,并且要灌透底水,以便為培育壯秧打下堅實基礎。播種前,在翻耕時施足底肥,采用濕潤育秧法;秧田管理時,觀察田間肥力的均勻情況、秧苗顏色的深淺,秧苗1葉1心時每667m2增施45%復合肥(N-P2O5-K2O=15-15-15,下同)約5~7.5 kg和3~5 kg尿素,同時在秧苗葉面可用10%多效唑200 g對水25~30 kg噴施1次,以達到培育壯秧的目的。栽秧前5~7 d,每667m2增施送嫁肥尿素5 kg,并用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 g對水25~30 kg噴施,可有效防治稻薊馬對秧苗的危害。
野香優(yōu)669株高略高,秧齡不宜過長,要適時移栽,保證大田有足夠的營養(yǎng)生長期,一般移栽時秧齡控制在25 d以內;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和田地,使植株充分發(fā)揮生長潛力,達到增產(chǎn)目的。野香優(yōu)699作為中稻種植,種植密度不宜太密,一般種植密度18 cm×25 cm,每叢插1~2粒谷。插足基本苗,確保每667m2達1.4萬~1.5萬穴,力爭成穗數(shù)達14萬~16萬,提高稻谷產(chǎn)量。
使用氮磷鉀混合肥作底肥,底肥中N、P2O5、K20質量比例為1∶0.7∶0.9。施肥遵循底肥重施、追肥控施、后期補施原則,一般肥力田塊常規(guī)情況下基肥每667m2施復合肥30 kg、碳酸氫銨14 kg;栽插后5~7 d進行追肥,每667m2用尿素3~5 kg,并與18%芐乙甲可濕性粉劑150 g攪拌均勻混施,有效防治田間雜草。追肥不宜晚,以免造成前期分蘗少、生長弱,后期貪青遲熟。營養(yǎng)生長期根據(jù)田間長勢,封行曬田,曬至田間土塊裂縫2~3 cm,田間表層土壤發(fā)白便可復水。曬田復水可增加灌水量,觀察田間生長情況,每667m2適當追施尿素3~5 kg、氯化鉀5.0~7.5 kg,這樣可以提高植株的成穗率,既能保證有效穗數(shù),又能增加每穗粒數(shù),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倒伏能力和結實率。
稻田的田間水分管理可以采取“淺水插栽,寸水返青,薄水分蘗,足苗曬田,干濕壯籽”的原則,其中尤為重要的技術環(huán)節(jié)是曬田控苗。在水稻逐漸進入分蘗期以后,應及時調查和分析田間植株的分蘗情況進行排水曬田。根據(jù)田間長勢、植株生長狀態(tài)等實際情況來確定曬田的進度。進入抽穗灌漿期后,田間可以采用跑馬水的方式進行灌溉,保持田間干干濕濕交替的狀態(tài)。切勿斷水過早而導致植株缺水,影響植株灌漿飽滿度和稻米品質。收割前10 d應及時排水曬田,以便收割作業(yè)。
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根據(jù)不同生態(tài)區(qū)域水稻生長的特性、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和相關部門的預測預報,及時開展防治病蟲工作。重點針對惡苗病、稻瘟病、紋枯病、胡麻斑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等主要病害以及稻薊馬、稻癭蚊、稻稈潛蠅、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等重要蟲害的防治。在發(fā)病蟲害重點區(qū)域,秧苗期每667m2選用80%烯啶呲蚜酮10 g和49%丙環(huán)咪鮮胺40 mL對水20~30 kg噴施,防治稻瘟病和稻薊馬;在分蘗期、拔節(jié)期、抽穗期,每667m2用氯蟲噻蟲嗪可濕性粉劑(含氯蟲苯甲酰胺20%、噻蟲嗪20%)8 g、5%阿維菌素乳油10 mL、10%虱螨脲懸浮劑15 mL對水20~30 kg均勻噴施2~3次,防治稻稈潛蠅、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灌漿期每667m2用20%呋蟲胺懸浮劑30 g對水30 kg均勻噴霧,防治稻飛虱;在拔節(jié)期、抽穗期、灌漿期,每667m2可用愛苗(含苯醚甲環(huán)唑15%、丙環(huán)唑15%)10 mL對水20~30 kg噴施,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水稻生長的各階段提倡一藥多治,達到安全環(huán)保、增產(chǎn)高效的效果。
野香優(yōu)699成熟一致,成熟期轉色好。當?shù)竟冗M入黃熟期后,及時根據(jù)天氣情況進行收割,避免由于收割過晚或大風陰雨等惡劣天氣,造成田間倒伏、稻粒脫落,機械損失高,稻谷水分含量降低,整精米率降低,產(chǎn)量減少等。晾曬或者烘干至含水量13.5%以下進行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