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民
課堂教學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不能漫無邊際,泛泛而談。美國教育家希盧姆指出,學習目標的準確制定是教學活動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便在于明確的教學目標。我以《故鄉(xiāng)》一文為例,談談小說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在依據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目標。
《故鄉(xiāng)》一文所在單元的教學目標包括:梳理小說情節(jié),初步感知小說的敘事手法,嘗試分析人物形象;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小說的主題;感受小說展示的人生經驗,加深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獲得自我成長的教益等。單元目標的范圍比較廣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對單元目標進行提煉,提煉出符合《故鄉(xiāng)》一文的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目標和教學內容,我提煉出《故鄉(xiāng)》一文的課文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初步感知小說的敘事手法;2.引導學生分析“我”“閏土”“楊二嫂”的人物形象;3.結合文中議論、抒情描寫,理解小說的主旨。
語文教育專家于永正說過:“因為我首先考慮的不是學生將會怎樣配合我教,而是我的教怎樣配合學生去學。”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推測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以此為根據才能制定出適合學生的課時目標。
以我的班級的學生為例。A 同學在學習上缺乏斗志,成績時好時壞。在課堂教學時,我讓他朗讀課文中的“我在朦朧中……”這一段,鼓勵他振奮精神,從文中汲取力量,不畏困難,披荊斬棘,甩開臂膀,奮勇向前。B 同學平時比較喜歡讀書,文學素養(yǎng)較高,每當需要復述課文內容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舉手,聲音洪亮,口齒清楚,能夠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復述課文內容的環(huán)節(jié)很適合這名同學。
“書讀百遍而義自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在讀中體會人物情感。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基礎,我采取情景再現(xiàn)的教學方式。學生扮演“我”、少年閏土、中年閏土、楊二嫂等角色,師生互動,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人物語言,再現(xiàn)人物行為,感受人物心理,體會當時環(huán)境等,學生加強了閱讀體驗,提升了對文章內涵的理解。我進一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體會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在層層對比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進一步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通過討論,學生找出文中運用的對比手法:“我”記憶中的故鄉(xiāng)與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進行對比,“我”最初的失落、悵惘與最后的希望進行對比,少年閏土的聰明伶俐、勇敢能干與中年閏土的愚昧麻木進行對比,“豆腐西施”楊二嫂與“圓規(guī)”楊二嫂進行對比。我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對比描寫,再一次梳理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讓學生深刻領略文章的思想主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組織起來,使本單元三篇課文的教學形成一個整體。
由于一課堂的時間有限,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裁剪,有的放矢。教師應該剖析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難點。理解小說主旨是教學的難點,教師應將教學難點進行分解,設置若干個階梯性的小問題,讓學生一級一級地提高思想深度,逐步理解小說主旨。
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在閱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邊讀邊找出文中抒情性和議論性的文字,引導學生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其次,對文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句子或詞語,我設置階梯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比如第4 節(jié),明明是故鄉(xiāng)破敗不堪,為什么文中卻說“仿佛也就如此”?(這是“我”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再如第86節(jié),三個“不愿意”是什么句式?“不愿意”表達作者什么生活態(tài)度?(三個“不愿意”否定三種生活,一種是像“我”那樣,異地謀生,到處奔波,生活不安定;一種是像閏土那樣,在生活的重壓下貧困艱辛,精神萎靡麻木;一種是像楊二嫂那樣,生活每況愈下,變得尖酸刻薄。全句表達希望有新的生活的愿望。)再如第87 節(jié),“我”想到希望為什么忽然害怕起來?“手制的偶像”指什么?第一個問題學生思索一下能夠回答出來。第二個問題學生難以理解,教師需要鋪墊兩個小問題,學生才能理解。我拋出兩個問題:這里的“偶像”是指人物還是指思想?(思想。)這種思想指什么?(主觀愿望。)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在教師的提示下,可以找到答案。再如第88 節(jié),我設置三個問題解決難點:一是“無所謂有”到底有沒有?(沒有。)二是“無所謂無”到底有沒有?(有。)三是前后兩句(“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保┦鞘裁搓P系?(遞進關系。)經過這樣層層鋪墊,學生在老師拋出的問題的帶領下,積極思考,合作探討,便能化解難點,可以摘到那個“桃子”。
小說是通過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性格,反映社會生活畫面的一種體裁。小說與其他文體的語言往往有所不同,抓住小說的語言特點,往往也就抓住了小說閱讀的牛鼻子。曹勇軍教授表示,小說教學要扣幾個語言點,語言點是指文中重點詞語和重點句子,它們就像花籃里的花,鮮艷、美麗、有價值。這啟示語文教師在確定小說教學目標時,要抓住文本的核心價值,也就是文中獨特的語言表達特點,從文本原生價值中找到課文的教育價值。
本課重點詞語有:橫、紅活圓實、寒噤、障壁、惘然、隔膜、輾轉、恣睢、麻木、偶像。本課重點句子有:1.“我的故鄉(xiāng)好得多了……仿佛也就如此。”2.“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辛苦恣睢而生活?!?.“老太太……知道老爺回來……”4.“他只是搖頭……仿佛石像一般?!?.“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教師抓住小說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討論、品讀這些代表性的詞語和句子,課時目標的重難點就會得到解決。
綜上,單元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學段目標)是課時目標的源頭活水,教師應該從二者出發(fā),仔細品讀教學目標,優(yōu)化課時目標,制定針對性較強、方向明確的課時目標。如果不考慮學情,教師一味地教,則難以擺脫“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學情,掌握學生的知識結構,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知曉學生學習的難點,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通過精心備課,預設課堂導向,把握正確的課堂方向,不僅能對課時目標中的重難點逐一擊破,而且能夠引導學生打開思路,積極思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教師還要關注文體特點。小說不同于其他的文體,其語言中往往蘊涵著作者深刻的思想內涵,從不同角度理解其語言特點,則往往能有不同思想層面的收獲,因此教師應該通過文本的描寫手段、人物心理等方面,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對小說閱讀的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