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珀
中核陜西鈾濃縮有限公司 陜西漢中 723312
鈾濃縮工廠級聯低豐度產品較多,較大的產品和尾料流量給取料系統(tǒng)帶來了很大考驗。本文以鈾濃縮工廠取料系統(tǒng)現狀展開分析,建立產品和尾料收料容器凝華散熱模型來研究不同工況下取料系統(tǒng)最佳運行模式并應用于實際生產系統(tǒng),總結經驗技術,不斷促進鈾濃縮工廠安全穩(wěn)定高效運行。
鈾濃縮級聯工況調整后,產品、尾料流量差異較大,鈾濃縮工廠取料系統(tǒng)產品應盡量滿足1臺容器收料以便于豐度控制和容器周轉,尾料應盡量滿足4臺容器并聯收料,然而在具體的工況下,對增壓泵頻率如何設置、需要幾臺容器收料等方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對取料系統(tǒng)能力進行深入研究,得到不同工況下取料系統(tǒng)的最佳運行模式具有重要意義[1]。
溫度較高的UF6氣體凝華成固態(tài)所釋放的熱量依次經過不凝性氣體層(輕雜質)、固態(tài)UF6層和容器壁傳遞到容器外的-25℃制冷環(huán)境中,完成傳熱過程,其過程如圖1所示。
能量守恒定律:任何發(fā)生能量傳遞的熱力過程中,傳遞前后能量的總量守恒。對于多層不同材料圓筒的傳熱過程,其導熱流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T--導熱熱流,J/h;S--導熱面積,m2;λ1--圓筒導熱系數,J/(m·h·K);di--第i層圓筒外徑,m;l--圓筒高度,m;Δt=t1-t2--溫差,K;h1--UF6固體傳熱系數;d1--圓筒內徑,m。
傅里葉定律:導熱現象中,單位時間內通過給定截面的熱量,正比于垂直于該截面方向上溫度變化率和截面面積,熱量傳遞的方向與溫度升高的方向相反,各環(huán)節(jié)熱流密度相等,即:
式中:JT--熱流密度,W/m2;k--導熱系數,W/(m·K);dT/dx--在x方向上的溫度梯度。
根據傅里葉定律,各環(huán)節(jié)熱流密度相等,即:
式中:T1-UF6氣體溫度;T2-不凝性氣體層溫度,K;T3--固體物料層溫度,K;T4--器壁溫度,K;T5--容器外部溫度,K;σ1、σ2--UF6傳熱系數,W/m2·K;ξ1、ξ2--器壁的傳熱系數,W/m·K;θ1、θ2--UF6固體、器壁的厚度,m。
由式(2-3)通過計算可以得到:
式中:Q--氣體輕雜質的傳熱系數。
UF6氣體進入容器后由氣態(tài)直接凝華為固態(tài),凝華過程釋放的熱量為:
式中:E1--熱量,J/s;G--收料能力,kg/s;c--比熱容,J/(℃·kg);R--凝華熱,J/kg·K。
UF6氣體通過傳熱面積S傳給-25℃制冷環(huán)境的熱量為:
UF6氣體放出的熱量全部傳遞給-25℃制冷環(huán)境,因此E1=E2。即:
由(2-4)式和(2-7)式可以計算得到容器的凝華收料能力為:
A級聯取料系統(tǒng)實際運行情況:產品U F6氣體溫度T1≈T2=348K,尾料UF6氣體溫度T1≈T2=358K,T5=248K,UF6氣體比熱容c=563J/kg·K,凝華熱R=135400J/kg·K,式(8)中參量σ1=10W/m2·K,θ1/ζ1=1/79m2·K/W≈0,θ2/ζ2=11/40=0.27m2·K/W,對于產品3m3C容器而言θ2/ζ2=16.2/40=0.405m2·K/W且冷凝面積比3m3容器提升20%,σ2=43.94W/m2·K,Q=0.42,則得到產品容器和尾料容器內物料層厚度、熱阻、傳熱面積與收料重量的計算結果,進而計算出不同收料量下產品容器連續(xù)收取UF6氣體能力。當產品(尾料)收料0kg時,連續(xù)收取UF6氣體的重量為38.772kg(42.670kg),依次計算出容器連續(xù)收取UF6氣體的凝華收料能力如圖2、圖3所示:
圖2 產品3m3C容器凝華收料能力與收料量關系圖
圖3 尾料3m3容器凝華收料能力與收料量關系圖
產品和尾料增壓泵均為增壓真空泵,入口和出口壓差與壓比對泵來說是有限制的,如果壓差超過允許壓差,泵會因負載過大和過熱而損壞[2]。
式中:ρ--密度(g/c m3);P--U F6壓力,單位為(1/760mmHg);T--UF6氣體溫度(K)。
因此,當產品或尾料氣體的質量流量確定時,所需增壓泵的有效抽速關系式如下:
式中:q--有效抽速(L/s);qm--質量流量(kg/h);T--入口氣體溫度(室溫,K);P--入口壓力(mmHg)。
產品3m3C最大凝華收料能力qm=P=38.772kg/h,尾料3m3容器為qm=W=42.670kg/h,則根據公式(3-1)計算出增壓泵有效抽速和入口壓力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增壓泵所需有效抽速與增壓泵入口壓力的關系
A級聯取料系統(tǒng)2臺增壓泵串聯運行時,根據質量流量守恒,得到:
式中:P1--一級泵入口壓力(mmHg);P2--一級泵出口壓力,即二級泵入口壓力(mmHg);S1--一級泵抽速(L/s);S2--二級泵抽速(L/s)。
(P2-P1)應小于最大許可壓差ΔPmax,一級泵抽速S1和二級泵抽速S2應滿足以下關系:
通過收料模型計算結果得到的容器凝華收料能力,可以初步根據質量流量的大小選擇與之匹配的收料容器臺數,然后再結合增壓泵的的運行參數(入口出口壓力、泵體溫度等)和負載率來選擇合適的增壓泵運行頻率,以保證收料容器能在連續(xù)正常收料的同時,也確保增壓泵在合理的負載下工作[3]。下面針對級聯在實際運行的3種工況(a%、b%和c%工況)下,根據理論模型計算結果統(tǒng)計了產品、尾料收料容器的臺數和對應的增壓泵運行數據如下:
(1)a%豐度工況,產品流量負載31%,增壓設備負載41%,1臺容器收料。
(2)b%豐度工況,產品流量負載62%,增壓設備負載61%,2臺容器收料。
(3)c%豐度工況,產品流量負載90%,增壓設備負載89%,3臺容器收料。
(4)a%豐度工況,尾料流量負載33%,增壓設備負載45%,4臺容器收料。
(5)b%豐度工況,尾料流量負載64%,增壓設備負載66%,5臺容器收料。
(6)c%豐度工況,尾料流量負載92%,增壓設備負載90%,6臺容器收料。
(1)P≦38kg/h,1臺3m3C容器收料,在二級泵不掉頻和電流不超限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二級泵負載,增壓泵頻率設置為25/14Hz(流量較小)和38/12Hz(流量接近38kg/h);
(2)38kg/h﹤P≦76kg/h,2臺3m3C容器收料,增壓泵頻率設置為27/16Hz(流量接近38kg/h)和38/12Hz(流量接近76kg/h);
(3)76kg/h﹤P≦114kg/h,3臺3m3C容器收料,增壓泵頻率設置為25/16Hz(流量接近76kg/h)和38/12Hz(流量接近114kg/h);
(4)較大流量容器收料末期,隨著3m3C容器凝華收料能力的下降,增加凈化頻次。
(1)W≦170kg/h,4臺3m3容器收料,在三級泵不掉頻和電流不超限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三級泵負載,增壓泵頻率設置為25/15/12Hz(流量較小)和35/20/12Hz(流量接近170kg/h);
(2)170kg/h﹤W≦210kg/h,5臺3m3容器收料,增壓泵頻率設置為28/22/20Hz(流量接近170kg/h)和38/20/12Hz(流量接近210kg/h);
(3)210kg/h﹤W≦250kg/h,6臺3m3容器收料,增壓泵頻率設置為30/22/16Hz(流量接近210kg/h)和38/18/12Hz(流量接近250kg/h)。
(4)較大流量容器收料末期,隨著3m3容器凝華收料能力的下降,某臺容器收滿時,先并一臺新容器后,再退出裝滿容器。
本文得到鈾濃縮級聯各種工況下取料系統(tǒng)的最佳運行模式。目前國內鈾濃縮工廠使用的增壓泵單級最大增壓能力只有60mmHg左右,即使采用多級組合,其增壓能力也比較有限。輕雜質對容器凝華收料能力影響最大,若在UF6氣體進入容器之前將輕雜質去除,則不需要凈化操作,容器凝華收料能力也不會隨收料量的增加而減弱較多,有利于節(jié)約人力成本和智能化工廠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