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3月29日,留日學生胡元倓在開明士紳龍湛霖、龍紱瑞、龍璋、黃忠浩等的支持下,在長沙城北的西園創(chuàng)辦了湖南最早的私立新式學堂——明德學堂。日后,這所學堂管理規(guī)范,師資陣容強大,辦學成績突出,為國家培養(yǎng)出了大批棟梁之才,成為我國近代三大私立名校之一。胡元倓一生矢志辦學,成為名噪一時的近代著名教育家。
明德學堂的創(chuàng)辦人,思想開明,以教育救國為主張。《明德學堂開辦呈文》開首語“竊維生存競爭,愈劇愈烈,非興學無以圖存;非毀家無以紓難”,即強烈地表達了興學辦教育的救國主張。同時,明德學堂的創(chuàng)辦聚集了一大批胸懷救國救民并受到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影響的革命志士,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本就已經(jīng)具有激進的革命思想,分別進行著各種反清革命活動。匯聚明德后,更是形成了一股革命洪流。他們以明德為據(jù)點、以教書為職業(yè),進一步喚醒明德師生,奮力開展著推翻封建專制的民主革命活動。明德師生中的革命志士歷史地形成了一個典型的革命群落,他們在整個辛亥革命活動中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明德學堂因而成為了“辛亥革命的搖籃和策源地”。
一、明德學堂創(chuàng)辦初期的師生范疇界定
就本文而言,明德學堂創(chuàng)辦初期的師生主要是指從1903年3月29日明德學堂創(chuàng)辦到1904年10月長沙起義事泄未發(fā)這一期間的師生。其中個別的還包括明德的創(chuàng)辦人如龍紱瑞、龍璋、黃忠浩、譚延闿等;還有個別人物,后期執(zhí)教于1913-1916年的北京明德大學和1919年-1926年的漢口明德大學,因其早期的革命性和后期的明德情結(jié),如章士釗、李儻等,也納入這一概念范疇。他們歷史地形成了一個辛亥革命時期民主革命家中的特殊的“明德群落”。他們以學校為據(jù)點,以教書和學習為職業(yè),真乃一群“造反”的“秀才”,自此也開啟了他們?nèi)蘸舐殬I(yè)革命的生涯。
二、前明德時期,明德初期教師的革命活動
明德創(chuàng)辦初期匯聚了一批堅定的反清革命志士。他們深感國運艱危、民族垂亡,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社會責任感,探尋著國家和民族的出路,以自己的滿腔熱血從事著種種革命活動。明德早期這批具有革命思想的教師大都有留日背景。他們的早期革命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起和加入革命團體、編著革命書刊喚醒民眾、醞釀回國組織革命起義三個方面。
1902年秋,明德早期教師秦毓鎏、張繼、蘇曼殊在日本發(fā)起組織青年會,這可以說是
在日留學生中發(fā)起的最早的革命性團體。他們“取少年意大利之義發(fā)起組織青年會,宣言以實行民族主義為宗旨”。1903年春,秦毓鎏等在青年會基礎上組織發(fā)起拒俄義勇隊,以“借此題目結(jié)成一個大團體,來灌輸民族主義”。后內(nèi)部告密稱“拒俄”實為“革命”,受到清政府勒令解散。秦毓鎏等人不為政府的壓迫屈服,于1903年夏發(fā)起軍國民教育會。大家推舉秦毓鎏起草立會意見書?!坝谑乔嗄陼颈惴謩e向各省同鄉(xiāng)會大肆倡導革命排滿的理論,由秦毓鎏起草意見書鼓吹民族主義,痛斥清廷的媚外虐民,義勇隊員全都為之深受感動。他們更是聯(lián)合了隊員中革命排滿意志堅定的人,先秘密成立學生軍,后改組為“軍國民教育會”,暗中重組拒俄義勇隊”。軍國民教育會與義勇隊性質(zhì)不同之處在于,后者屬于抵抗俄國侵略的組織,而前者則屬于革命排滿的組織。革命的端倪更加呈現(xiàn)。由青年會到拒俄義勇隊再到東京軍國民教育會,在這一系列的性質(zhì)升級的革命活動中,明德早期教師秦毓鎏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同樣是明德早期教師的張繼、翁鞏、蘇曼殊、鄭憲成等也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張繼是青年會的發(fā)起人之一,翁鞏是東京軍國民教育會的骨干之一。
東京軍國民教育會宗旨是:“養(yǎng)成尚武精神,實行民族主義”。“決定進行方法三種,一曰鼓吹,二曰起義,三曰暗殺。更推舉同志返國,分省運動起義,名曰運動員”。秦毓鎏為該會骨干和主要組織者。后來成為明德教師的黃興、陳天華被推為運動員,陸續(xù)歸國。秦毓鎏、蘇曼殊等先后回國講學革命,各自肩負相當?shù)娜蝿?,策劃革命起義的進行。
1903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東京青山革命軍事學校,訓練革命軍的教官。包括后來成為明德教師的翁鞏和鄭憲成在內(nèi)的14人,向?qū)O中山宣讀“驅(qū)逐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的入學誓詞,填寫盟書,成為該校首批學生。
1900年秋東京留學生發(fā)起成立勵志會。明德早期教師秦毓鎏、蔡鍔等人參與發(fā)起,首先并無什么政治言論,后來隨著同為明德早期教師的張繼、吳祿貞以及陳獨秀、沈翔云等人的加入逐漸演化為一個反清革命組織,吳祿貞、張繼、秦毓鎏、蔡鍔等均為該組織中的激進派,吳祿貞、沈翔云等還受到張之洞的“即行斥除”。吳祿貞、秦毓鎏、張繼后在日本拜訪孫中山,被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吸引,加入興中會。1902年4月吳祿貞回國,秘密宣傳革命,次年5月與后同為明德教師的李步青、金華祝等建立革命小團體“武昌花園山機關(guān)”。
1902年冬天,后為明德教師的黃興、楊毓麟、陳潤霖(之后有蔡鍔參與)與楊度等湘籍留日學生在東京創(chuàng)辦《游學譯編》,開各省留學生自辦革命刊物之先河。該刊闡述民族革命與種族革命學說,號召革命志士茍言教育者“不可不言革命”。作者大聲疾呼:“革命者,今日支那民族最大之幸福也!”
1902年冬天,楊毓麟還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寫成《新湖南》一書。作者以廣闊的政治視野、通俗易懂的文字,探索了20世紀的時代特征,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zhì),深刻揭示了帝國主義利用清政府統(tǒng)治中國人民的卑劣手段,論證了反清革命的必要性。此書出版后,立即引起人們的普遍關(guān)注,很快“風行于世”。
1903年,后為明德教師的陳天華用淺顯通俗的文字寫成《猛回頭》《警世鐘》兩本著作?!睹突仡^》揭露了帝國主義侵略罪行及清王朝的走狗本質(zhì),《警世鐘》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文章一字一淚,深刻感人。學生讀之“如同著迷”,兵士讀之“即奉為至寶”,“散至民間,則用為歌本,遍行歌唱,其效力之大,不可言喻?!?/p>
后為北京明德大學校長的章士釗,1902年5月,任上海《蘇報》主筆,經(jīng)常發(fā)表激烈的革命言論。1903年9月將日本志士宮崎滔天所撰的《三十三年落花夢》加以節(jié)譯,改題為《大革命家孫逸仙》出版發(fā)行。這是當時國內(nèi)第一部介紹孫中山的著作,它的出版,對于人們?nèi)媪私?、認識孫中山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此書出版后,“一時風行天下,人人爭看”。8月他與陳獨秀、張繼等人又創(chuàng)辦《國民日報》,并繼續(xù)激烈地鼓吹革命。
1903年4月留日學生江蘇同鄉(xiāng)會在日本東京創(chuàng)辦《江蘇》雜志。該刊由明德早期教師秦毓鎏以及張肇桐、黃宗仰等主持,公開宣傳革命,確立共和憲章,建立民主共和,批判?;柿?。
后為明德教師的沈瓞民早年受康、梁思想影響,宣傳救亡思想,被清廷列入“亂黨”名單予以通緝。客居日本時他與孫中山、章太炎、陶成章、黃興等交往,并參與籌組浙學會、光復會,進行反清革命活動。
此外,還有一批明德早期教師在國內(nèi)思想激進,從事一些反清革命活動。如黎尚雯曾與唐才常、梁啟超創(chuàng)辦時務學堂,主張變法,后參與唐才常自立軍起義,有明顯的革命傾向。周震麟早年與黃興在兩湖書院同學,視為總角交,開始接觸反清共和思想,畢業(yè)后在寧鄉(xiāng)、長沙辦學,從事革命。
三、明德師生共同在校內(nèi)掀起革命大潮
明德創(chuàng)辦后,急需一批教師。具有留日背景的胡元倓辦學,以“養(yǎng)成中等社會人才”“實行軍國民教育”為己任,且始終認為“學校只要教員整齊,學生便樂于受教”,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人被聘請來明德任教。這些教師思想新而且如前所述都是清末民初動蕩時代的弄潮兒。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校園氣氛,可想而知就會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學生。于是乎,“光緒末年的明德學堂……以鼓吹革命為校風,學生競相研究所謂經(jīng)世的學問,扺掌討論的,不外國事如何腐敗,清政府如何推翻,怎樣進兵、怎樣建設,種種問題”。
1903年夏,胡元倓到江浙滬一帶去聘請教師,在上海章士釗處恰遇黃興、張繼等一批革命志士從日本回國,大喜過望,立即邀請黃興等到明德任教。而黃興也正謀求回湖南來建立革命據(jù)點,開展革命活動,欣然接受了胡元倓的邀請。于是,黃興、張繼于同年秋抵長沙,任教明德。
黃興的到來導致了明德革命群落的催生。至1904年,一支陣容強大的革命師資隊伍悄然而現(xiàn)。湖北志士吳祿貞、李書城、金華祝等來了;江蘇無錫志士秦毓鎏來了;浙江奉化的王正廷來了;廣東香山的蘇曼殊來了;福建侯官的翁鞏來了;浙學會派的沈瓞民來了;張繼從河北來了;還有本省的陳天華、周震麟、陸鴻逵、楊毓麟、楊德麟、黎尚雯、仇道南、曾木齋、易宗夔……
這樣一支強大的革命師資隊伍,說他們?yōu)檗k好明德而來,還不如說是為締造一個新的中國而來。他們的到來,使得本來開明,并旨在“非興學無以救亡”、實行“軍國民教育”“養(yǎng)成中等社會人才”的校園,帶上了濃厚的革命色彩。一時間,革命的隊伍在這里得到了壯大,國內(nèi)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華興會在這里成立了,開“內(nèi)地革命之先聲”的長沙起義在這里策劃,明德學堂成為了國內(nèi)極其重要的民主革命陣地,其歷史地位無愧于“辛亥革命的搖籃和策源地”之稱。
在明德,他們以教書為掩護,大肆鼓吹革命,廣泛聯(lián)絡,成立華興會,策劃發(fā)動長沙起義。黃興等認為“鼓吹革命,人心易激”,“運動革命,非有言論鼓吹不足以動人”。黃興等一批志士仁人來到明德后,在課堂內(nèi)外,“時向?qū)W生灌輸革命學說”,講述天下大勢和列強侵略中國強迫簽訂不平等條約等等,唯有推翻滿清、建立共和等事實和主張?!昂阋蕴煜屡d亡匹夫有責之義教育學生”。黃興、陳天華等就在明德學堂內(nèi)大量印發(fā)《猛回頭》《警世鐘》《革命軍》《新湖南》《血淚書》等革命書刊,面向全省、全國傳發(fā)。黃興就連給明德食堂題寫的對聯(lián)“勸諸君努力加餐,每飯莫忘天下事;看先賢畫齏斷粥,立身端在秀才時”,都帶有濃厚的革命滲透。一時明德學堂革命氛圍大增,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開演講會、討論會,抒發(fā)愛國激情、鼓動革命。黃興等常常利用課堂講課的機會向?qū)W生灌輸革命思想。有一天,黃興在明德學堂上博物課,雙手托了一個大面盆走進講臺,盆里放了一條活的鯉魚,開口就說:“今天講鯉魚跳龍門?!彼戎v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和它的科學道理,然后說:“鯉魚終究還是鯉魚,決不會成為龍的。只因造反的人,都想做皇帝,所以才捏造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歷朝歷代都是趕走一個皇帝,又來一個皇帝,對百姓而說,并沒有什么好處。法國的革命黨人就聰明一些,他們在革命成功以后,將政體改為民主共和,再不要皇帝了。”
黃興在講歷史課時,也常常借用中國古書上的一些話,宣傳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思想。例如,他在向?qū)W生解釋“民權(quán)”二字時,就不引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家盧梭、孟德斯鳩的話,而問學生讀過《孟子》沒有。他說:“孟子說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民權(quán)思想。”可見,黃興當時還是很善于進行革命宣傳工作的。
在黃興等的灌輸下,明德學堂一時革命氛圍十分濃厚。明德師生紛紛走上反清革命道路。茲整理如下:
姚宏業(yè):1903年入明德學堂速成師范第一班,就學于黃興、張繼門下,深受其革命影響,參加華興會。1904年留日,加入同盟會。后憤世投江自殺,以喚醒國民。
寧調(diào)元:1903年入明德速成師范班,入華興會,后留學日本,入同盟會,南社創(chuàng)立者之一?;貒髤⑴c公葬陳天華、姚宏業(yè)活動,參加萍瀏醴起義。
魏宗銓:明德學堂第一班學生,受黃興等的影響,積極從事反清革命活動,參加華興會,發(fā)動萍瀏醴起義。
陳嘉會:早期教師,后留學日本,1911年回國,隨黃興參加反清革命活動。
陳方度:明德初期教師,參加華興會,1905年留日入東京陸軍學校,入同盟會,回國參加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
文斐:明德早期教師,1905年留學日本,入同盟會。1906年回國參加萍瀏醴起義。
趙聲:明德早期教師,后留日入同盟會,回國策動兵變,與黃興一道領導黃花崗起義。
歐陽予倩:明德經(jīng)正第一班學生,加入華興會。1905年留日,倡導新劇。
胡瑛:明德經(jīng)正第一班學生,華興會重要成員,策劃長沙起義,參加武昌起義。
李變和:明德經(jīng)正第一班學生,加入華興會,策劃長沙起義,泄密后逃上海,入光復會。1905年留日,由黃興介紹入同盟會。參加武昌起義。
閻鴻飛:明德小學1904年學生,參加華興會、同盟會。武昌起義時,起兵岳陽。
黃一歐:明德小學學生,黃興長子,華興會會員。1905年隨父至日本。14歲入同盟會,成為同盟會最年輕會員?;貒鴧⒓狱S花崗起義。
陳嘉佑:明德第一班學生,入華興會。1905年留日,入同盟會,回國后參加武昌起義。
曾杰:明德理化??茖W生,入華興會,策劃寶慶、新化起義,事敗流亡日本,1905年入同盟會。
彭允彝,1903年肄業(yè)于明德速成師范班,1904年留學日本,后參加“二次革命”、護國反袁斗爭。
章裕昆:明德第一班學生。后參加湖北新軍,武昌起義時參加光復荊襄地區(qū)戰(zhàn)斗。
李發(fā)群:明德速成師范班第二期學生。1906年留日,入弘文學院,加入同盟會,同年回國參加萍瀏醴起義。
彭國鈞:明德速成師范第一班畢業(yè),后加入同盟會。
張平子:明德第一班學生。加入華興會、同盟會。著名報人。
周邦柱:明德第一班學生。1905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
郭子奇:早年入讀明德經(jīng)正學堂,1904年留日,1906年由黃興介紹入同盟會。
1903年11月4日,從不做生日的黃興突然邀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吳祿貞、宋教仁、陳天華、劉揆一、周震鱗、翁鞏、章士釗等聚會,給自己30歲做生日。實際上這是一次革命盛會。會上決定成立一個革命組織——華興會(對外稱華興公司)。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籌備,1904年2月15日(農(nóng)歷除夕)在學堂旁邊的明德董事龍璋的住宅,舉行了華興會成立大會。到會的100余人中,就有明德師生40余人:黃興、吳祿貞、張繼、陳天華、秦毓鎏、翁鞏、周震麟、楊德麟、楊毓麟、蘇曼殊、金華祝、陸鴻逵、易宗夔、陳嘉會、華龍、王正廷、柳聘農(nóng)、鄭憲成、李步青、熊子玉、傅熊湘、沈迪民、陳介、仇道南、舒翰祥、寧調(diào)元、蕭翼鯤、歐陽予倩、周邦柱、成漢、何陶、楊時霖、羅英、楊篤生、潘昉、張平子、胡瑛、陳嘉佑、魏宗銓、李發(fā)群、姚宏業(yè)、曾杰、陳家鼎、閻鴻飛、黃一歐等。
華興會成立后,會員很快發(fā)展到四百多人??倷C關(guān)“華興公司”設長沙南門外;在小吳門正街伍家井設“作民譯社”,以“講求實學,翻譯新書為宗旨”,實為華興會宣傳聯(lián)絡機關(guān);此外另設“同仇會”聯(lián)絡會黨;設“黃漢會”聯(lián)絡軍界;在上海設“愛國協(xié)會”、湖北設“華興會湖北支部”等。許多會員分頭到其他府、縣開展活動,華興會成為湖南革命運動的領導機關(guān),并對湖北等地的革命運動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會議決定以明德為基地,分派成員赴各地聯(lián)絡,立即行動,發(fā)動長沙起義。會后,宋教仁至常德、桃源,陳天華至江西,姚宏業(yè)至上海,寧調(diào)元至醴陵,魏宗銓至萍鄉(xiāng),胡瑛至武昌,分途聯(lián)絡。劉揆一等抓緊與會黨首領馬福益聯(lián)系,決定在慈禧太后70歲生日時發(fā)動長沙起義。黃興則在明德學堂組織人員,并在理化教員掘井覺太郎幫助下,在學校理化實驗室制造起義用炸彈。
華興會一成立即提出了自己的宗旨,而且還有與前不同的革命方略、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其革命方略是“一省發(fā)難,各省響應”。其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建立在軍學界和洪門組織基礎之上。這些提法無論是在民主革命理論上還是在民主革命斗爭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之后的各次武裝起義特別是對武昌起義的成功提供了一整套的斗爭學說。
同時華興會為日后的武裝斗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和領導保障。之后,包括明德師生在內(nèi)的革命黨人在黃興的領導下,前赴后繼,積極籌劃各地起義,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后明德時期,明德群落的革命活動
長沙起義事泄,明德革命志士紛紛敗走各地,但他們從此掀起了一波波更大的反清革命浪潮。長沙起義流產(chǎn)后黃興流亡日本,成為中國留日革命學生界的著名領袖。起義主要首領、華興會的主要成員也紛紛來到日本。在日本,黃興、孫中山晤面,決定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組織聯(lián)合成立中國同盟會。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以明德師生為內(nèi)核的華興會絕大部分成員均加入同盟會,并成為同盟會的骨干力量。同盟會首批會員中就有明德師生19人:黃興、陳天華、張繼、秦毓鎏、姚宏業(yè)、舒翰祥、成巍、楊時霖、胡瑛、周邦柱、陳嘉佑、陳家鼎、羅英、寧調(diào)元、潘昉、蕭翼鯤、何陶、湯鐵樵、吳超澄等。黃興代表華興會同仁,把創(chuàng)辦的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移交給同盟會作為機關(guān)報,改為《民報》。1905年ll月26日,同盟會機關(guān)報——《民報》在東京出版。
黃興是辛亥革命武裝反清斗爭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以黃興為首的明德志士,向清朝專制統(tǒng)治發(fā)動了一次又一次沖擊,為推翻幾千年君主專制鋪平了道路。明德志士在辛亥革命時期建立的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彪炳千秋、昭著日月。
1906年12月4日,萍瀏醴起義爆發(fā),這是同盟會成立后發(fā)動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武裝斗爭。
這次起義堅持了近一個月,清政府動用數(shù)萬軍隊鎮(zhèn)壓,起義遭到失敗,起義者先后被殺達萬人。明德學生劉道一、魏宗銓、寧調(diào)元、李發(fā)群、胡瑛、文斐等領導、參與、策應了這次起義。劉道一、魏宗銓被捕犧牲,寧調(diào)元、李發(fā)群、胡瑛被捕。劉道一被史學界稱為“中國同盟會第一烈士”。萍瀏醴起義震動了長江沿岸各省。特別是它的檄文,鮮明的反映了同盟會的政治綱領,第一次舉起了“中華民國”的旗幟,對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1905年12月,同盟會杰出的革命家和宣傳家陳天華,為抗擊日本政府頒布《取締清韓留學生規(guī)則》,在東京大森灣激憤投海自殺。1906年3月,同盟會骨干明德學生姚洪業(yè),在上海辦理中國公學過程中,因官紳阻撓,憂憤自沉黃浦江。陳、姚憂國自殺,在湖南學生和各界中產(chǎn)生了巨大反響。同盟會湖南分會黎尚雯等沖破清方官吏的層層阻撓,于1906年發(fā)動長沙學界、軍界一萬多人公葬陳、姚于岳麓山。日后,1911年8月6日,明德教師楊毓麟因痛感黃花崗起義失敗,在英國利物浦海口投大西洋自殺。他們譜寫了明德校史和辛亥革命史上喚醒民眾、“蹈海蹈江三烈士”的悲壯篇章。
公葬陳、姚是同盟會湖南分會成立后領導青年學生和各界群眾對清政府的一次政治大示威,也是湖南革命勢力與反動勢力的一次正面交鋒。毛澤東指出:“這次畢竟將陳、姚葬好,官府也忍氣吞聲莫可誰何,湖南的士氣在這個時候幾如中狂發(fā)癲,激昂到了極點。”明德師生黎尚雯、寧調(diào)元和禹之謨一道組織了這“驚天動地可紀的一樁事”。
同盟會成立以后的10次武裝起義,黃興幾乎無役不與,而且總是身先士卒,視死如歸。
特別是1911年4月27日,黃興及明德師生趙聲、柳聘農(nóng)、陳方度、黃一歐(黃興長子)、蔡蒙等領導和參與了著名的黃花崗起義。
最后在武昌起義中,黃興、劉復基、胡瑛、陳嘉佑、陳果夫、陳方度等明德師生在戰(zhàn)斗的第一線組織起義。各地響應的明德師生有譚延闿、李燮和、閻鴻飛、章裕昆、秦毓鎏、潘昉、黃一歐等。
1913年“二次革命”發(fā)起時,明德師生中有黃興、張繼、秦毓鎏、章士釗、李發(fā)群、柳聘農(nóng)、彭允彝、陳嘉會、楊德麟、陳潤霖、陳方度、文斐等領導和參與。
自在明德創(chuàng)立華興會之后,黃興成為了辛亥革命武裝反清斗爭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以黃興為首的明德志士群落,向清朝專制統(tǒng)治發(fā)動了一次又一次沖擊,為推翻幾千年君主專制鋪平了道路。明德學堂無愧于“辛亥革命的搖籃和策源地”之稱,明德志士群落和明德學堂在辛亥革命時期建立的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彪炳千秋、昭著日月。在明德學校建校110周年時,筆者與我國著名歷史學家、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金沖及教授談及這段史實時,金老感嘆道:“先有明德,后有民國。”
(陶旅楓,1967年生,湖南寧鄉(xiāng)人,長沙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政協(xié)湖南省委特約文史研究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湖南近代教育史和辛亥革命史。主要著作:《明德學校史》《明德人軼事》《明德墨跡》《擊蒙御寇——湖南教育抗戰(zhàn)史》等,參與主編著作《湖南人與辛亥革命》《中國歷史名校優(yōu)良傳統(tǒng)叢書·長沙市明德中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