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父母堂
這個世界上, 唯有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保護傘,父母的不支持不理解不作為,將給孩子最深的傷害。
知乎上有個媽媽發(fā)帖:“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我一直讓她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別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這有錯嗎?”
很多親子間的親密關(guān)系被破壞,孩子被欺負到遍體鱗傷還瘋狂反省自己的,大多都源自父母的那句:“你怎么不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個巴掌拍不響!”……
在這類父母心里,一旦出了什么事情,那一定是孩子的錯。
被老師體罰,他們不問原因,只有劈頭蓋臉的一句:“為什么老師罰你不罰別人?肯定是你犯錯了!”被同學欺負,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要替孩子找回公道,而是:“那么多人,為什么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
試想一下,早上上班,你在擁擠的地鐵遇到了一個人,他緊貼著你并且手也不規(guī)矩,行為讓你感到不舒服、害怕,回到家后告訴老公,但老公卻說:“為什么摸你不摸別人?是不是你穿的衣服太性感了?自己找找原因!”如果你聽到這樣的回應,是什么感受?
在公司里,領(lǐng)導讓你一份文件來來回回改了幾版還是不通過,臨到用了卻要你改回最初那版。
你認為領(lǐng)導就是針對你,給你找不痛快,跟老公/老婆抱怨,對方卻說:“公司這么多人,人家怎么不針對別人非針對你?你自己找找原因,想想是不是自己哪里沒做好?”
最終……你抑郁了,他又說:“你平時又沒什么壓力,不過才說了你幾句,怎么這么玻璃心!別人怎么沒事?”這種情況,和在知乎發(fā)帖的那位媽媽說的事情,是不是大致相同?
當孩子訴說被欺負,不共情孩子的情緒,不給予安撫,也不問事情原由,一切都讓對方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類父母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毀掉孩子。
為什么有些父母喜歡讓孩子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情況可能有兩種。
父母害怕麻煩,且怕無力承擔后果?!跋蚬粽哒J同”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受害者會讓自己成為那個攻擊者,感受到力量。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知道孩子遭遇了什么。只是,一旦要去處理這件事情,可能會有很多“麻煩”。不僅要為孩子出頭,還要考慮出頭之后可能會造成的后果。
比如:怕孩子惹出事來,自己沒辦法給他收場;怕孩子把對方打傷打殘拿不出醫(yī)藥費;怕對方父母有財有權(quán)有勢,自己無法抗衡……相比可能會出現(xiàn)的麻煩,反過來認同攻擊者,指責自家孩子,就容易多了。
這樣的話,既不用面對自己的無力感,反過來還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權(quán)利。父母秉承“忍一忍,萬事大吉”。
還有一類父母,雖然不會理直氣壯地讓孩子“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會一味地讓孩子隱忍退讓,避免沖突。
“他找你麻煩,你就躲著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薄岸啻笫掳?,沒事的哈,讓著點就沒事了?!薄八懔税??!?/p>
在他們的認知里,不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是“人若犯我,那肯定是我躲得還不夠遠”。秉承的“宗旨”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忍風平浪靜”。但他們卻不知道,有時候,被欺負都是沒有理由的,就像柿子都是撿軟的捏。
越軟弱的人,就越容易被欺負。
一味的忍讓并不能解決問題,不但會助長“施害者”的囂張氣焰,甚至會讓孩子患上心理疾病。放棄自己“保護者”責任的父母,一步步將孩子推向了絕望。
被性侵不是別人的錯,是你穿著太暴露,是你半夜一個人還走在路上;被騙錢不是別人的錯,是你毫無防范意識,智商低才信了騙子的話;被家暴不是別人的錯,是你有問題,不然能動手嗎?……這種就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論。
而讓孩子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底層邏輯就是:你被欺負,不是別人的錯。
孩子被欺負了,找父母傾訴,說明她解決不了自己面臨的問題,她需要幫助!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是拿出切實有效的方案,立即行動,去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問題。
讓他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對解決當前的困境毫無幫助。
魯迅曾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當父母一次次質(zhì)問孩子,一次次把孩子推向孤立無援的境地時,孩子不僅不會成長,反而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怯懦,越來越脆弱。
孩子也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遇到問題不會再求助,長此下去,會有兩種結(jié)果:一是任憑自己被欺凌;二是不顧后果地進行報復。
有朋友分享了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他說自己也受到過同學的欺負,爸媽同樣讓他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認真地找了,得出的結(jié)論是:自己太老實!后來,同學上課時再次使勁用桌子擠他的時候,他爆發(fā)了,舉起自己的凳子就砸在了同學的頭上,而且是瘋狂地砸,完全失去理智那種,他用了所有能摸到手的工具,把同學砸得躺在了地上。
爸媽去了學校后,他扯著滿是血的傷口,說:“我找到自己被欺負的原因了……”從那以后,他被欺負,爸媽就再也沒讓他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直接去學校跟老師交涉。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一些傷害,但是最深的傷害卻是來自父母的不支持、不理解、不作為。
當父母不是孩子的保護傘,反而是“施害者”時,這與“慢性謀殺”無異。愿我們的孩子都能陽光、幸福地一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