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梅
《帶刺的朋友》是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語文要素是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這篇課文語言的生動性主要表現(xiàn)在環(huán)境描寫、刺猬偷棗和運棗的動作描寫、擬聲詞的運用,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多讀幾遍課文,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如何達成這個目標呢?
一、梳理詞句,整體建構
1.抓關鍵詞句講清故事,感受語言的完整美
《帶刺的朋友》按事情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順序講述了刺猬偷棗的故事,脈絡清晰,情節(jié)曲折有趣,學生容易讀懂。教師在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故事時,應基于低年段學生會講故事和提取關鍵信息的基礎,引導學生借助介紹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jīng)過、結果的關鍵句子梳理故事,完整地講故事。
首先,學生畫出“秋天”“一天晚上”“我剛剛走到后院的棗樹旁邊,忽然看見一個圓乎乎的東西,正緩慢地往樹上爬……”“那個東西停住了腳,興許是在用力搖晃吧?!薄八W著滿背的紅棗,向著墻角的水溝眼兒,急火火地跑去了……”“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等詞句,接著,教師指導學生把這些詞句串起來,結合自己的理解,嘗試講一講。
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是對低年段借關鍵詞、提示語、示意圖講故事的鞏固發(fā)展,又讓學生在依托關鍵詞句講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到每個詞句都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殘缺的,而是圍繞一條主線共同表達一件事,正是一個個前后關聯(lián)的關鍵詞句串聯(lián)起了一個美妙的故事。這樣的訓練,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完整美。
2.依托動詞簡述故事,感受語言的動態(tài)美
學生整體感知故事的內容后,教師擺出刺猬、棗樹和棗的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按順序圈出描寫刺猬偷棗的動詞。“爬”“搖”“掉”“歸攏”“扎”“馱”“跑”等一連串的動作把刺猬爬上樹、搖棗、歸攏棗、馱棗的過程描摹得活靈活現(xiàn),讓畫面充滿了生機。學生在讀文圈畫動詞、理清主線、再述故事的過程中,由整體到局部、由表及里地走進文本,領悟到語言的動感美、節(jié)奏美,積累了語言文字運用的經(jīng)驗。
3.關注心理體驗角色,感受語言的鮮活美
《帶刺的朋友》用兩條線索貫穿全文,一條是刺猬偷棗的過程描述,另一條是“我”目睹刺猬偷棗時的心理變化。心理描寫采用“層層解謎”的敘事策略:“我”發(fā)現(xiàn)一個小東西往樹上爬,心中充滿驚訝和疑惑;小家伙從樹上掉下來,“我”恍然大悟,原來是刺猬;“我”興致勃勃地看它歸攏、馱走棗子,心里暗暗欽佩。這種敘事策略推動故事發(fā)展,使情節(jié)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讓讀者情不自禁地進入曲徑通幽、流連忘返的閱讀境界。
當然,活潑有趣、張弛有度、疏密有致的語言,更值得學生駐足品賞。為了讓學生通過抓關鍵詞句走進文本,感受語言的鮮活美,教師設計了情景劇表演,讓一名學生扮演作者暗中監(jiān)視,另一名學生扮演刺猬偷棗。兩名學生分別抓住“驚訝”“暗暗猜測”“恍然大悟”“緩慢往樹上爬”“詭秘地爬”“用力地搖晃”“掉了下來”“歸攏”“馱著”等關鍵詞語入情入境地表演。在精彩的劇情中,小演員和觀眾借助“圓乎乎”“詭秘地爬”等詞語看見了刺猬的聰明可愛,聽見了紅棗的落地聲,想到了刺猬馱棗的畫面。整個場景的動靜、快慢、聲色和作者心理的波瀾起伏,躍然眼前,學生被文字傳遞的色彩美、形象美、聲音美所感染、浸潤,鮮活的語言自然融入他們的血脈里。
二、捕捉詞眼,細斟慢酌
1.緊扣詞眼理解想象,感受語言的畫面美
語言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語文學習就是學習語文背后的思維、審美、文化。語言的規(guī)范、優(yōu)美離不開作者遣詞造句和潛心“煉字”的功夫。教師在研讀文本、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扣住這些字眼、詞眼,讓學生采用演一演、查找工具書、想象畫面等方法去理解、把玩它們,感受字詞的豐富內涵和它們背后的思維、文化。
教學《帶刺的朋友》時,教師設計了“抓關鍵詞、理解想象”環(huán)節(jié),以實現(xiàn)品詞析句、感受畫面、建構運用語言的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分為“通覽全文,畫關鍵句”“聚焦關鍵詞,理解詞語”兩個小環(huán)節(jié)。學生捕捉到“詭秘”和“歸攏”后,教師設計了借助工具書說詞意、語境中悟詞意、想象朗讀表達詞意幾個步驟,讓學生抓住詞眼,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然后緊扣關鍵詞反復品味、想象畫面,感受語言的畫面美和意蘊美。
例如,理解“詭秘”時,教師出示“那個東西一定沒有發(fā)現(xiàn)我在監(jiān)視它,仍舊詭秘地爬向老樹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條”,讓學生查字典說說“詭秘”的意思,然后結合語境練習說話(如:那個東西悄悄地爬向老樹杈。突然,傳來一聲鳥叫,它嚇得_______。哎,虛驚一場。鎮(zhèn)靜一下,它又_______爬向老樹杈。就這樣,它一邊_______一邊?_______。),最后揣摩人物心理,想象畫面朗讀。在輕音樂聲中,學生結合“詭秘”的意思,想象刺猬的心情、動作、神態(tài),邊想象邊朗讀、表演作者“監(jiān)視刺猬”的部分,感受到畫面的動態(tài)美、靜態(tài)美、色彩美、聲音美。
2.串聯(lián)詞眼配樂朗讀,感受語言的神韻美
在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學生多維度、多層次地親近了文本語言,逐層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在此基礎上,教師設計了“對接文眼、串聯(lián)詞眼、創(chuàng)編小詩、朗讀表演”活動:請學生快速讀課文,找出評價刺猬偷棗行為的句子(“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然后以這個句子為中心句,借用文章關鍵詞把故事改編成一首小詩。
這個創(chuàng)意活動激起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很快,一首首小詩誕生了。如:“聰明的小刺猬/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新月斜掛的晚上/ 圓乎乎的東西/緩緩往樹上爬/往樹上爬……/是貓/是小考拉/哈哈/沒發(fā)現(xiàn)我在監(jiān)視它/詭秘地爬向樹杈/爬向枝條……/”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以中心句為主線,串起全文的詞眼,并用詩歌的形式回顧課文內容。學生在創(chuàng)作并有節(jié)奏、有情感地朗誦中,真切體會到語言的美妙。
三、遷移拓展,積累運用
1.遷移課外,學習閱讀
課內閱讀要注重引導學生習得方法,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課外閱讀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方法,鞏固和提升能力。本文要積累的“聚焦關鍵詞句品味語言、體悟情感”的閱讀策略,需要在課外閱讀中進行強化訓練。課內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總結出兩個閱讀“秘笈”:一是抓住關鍵句整體理解課文,尋找文章的文眼,并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品味;二是站在全文的角度再次掃描審視這些詞句,并回味思索,積淀到自己的記憶中,嘗試運用它們。
課文是從宗介華的《帶刺的朋友》中節(jié)選出來的。為了鞏固所學策略,教師簡介原作的主要內容,并出示“刺猬嚇跑大黑狗”片段,讓學生試著用兩個閱讀“秘笈”閱讀這一部分。學生先畫出短文的關鍵句,再畫出描寫刺猬嚇跑黑狗的句子,并聚焦“仙人球”勾連上下文去理解、品味、想象、朗讀,最后聲情并茂地講述刺猬嚇跑黑狗的故事。在教師的點撥和引領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討論交流、默讀想象,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作者對刺猬的喜愛之情。
2.遷移生活,學習表達
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的建構和運用”這個維度,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的思想?!稁Т痰呐笥选烦尸F(xiàn)出的“層層解謎”敘事策略、生動準確的語言表達等,給學生仿說和仿寫提供了樣本。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挖掘、提煉生活素材,分三個板塊設計仿寫練習。板塊一,觀察動物活動,提取關鍵動作;板塊二,捕捉鏡頭,聲情并茂地講述;板塊三,練習寫話,交流評價。這種設計把語文要素的落實延伸到生活之中,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單位:十堰市五堰小學)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