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杰文
“語文主題學習”的“主題”是針對組文閱讀的,“學習”是針對閱讀策略的,二者點明了“語文主題學習”的本質。本期選編的兩篇文章介紹了批注式閱讀教學和組文閱讀教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閱讀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進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如何達成此目標呢?筆者探索了批注式閱讀教學,效果很好。
一、講解常見批注類型
小學生缺乏批注經(jīng)驗,教師必須幫助其掌握多種批注類型,使其認識到這一活動的作用與意義。常見的批注類型如下。
理解型批注。不同讀者面對同一段文字,各自的理解是不同的,學生在閱讀時可隨時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感悟或想法。雖然小學生的想法稚嫩,但其在文章賞析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理解,往往能促進其思想認知的提升,對其終身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重視理解型批注。
評價型批注。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不僅可以接收文本信息,也可以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二次加工。評價型批注可以記錄讀者對作者所用表達方式是否合理、觀點是否正確、文中主人公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否科學等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考深度,并促進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質疑意識的提升。
提問型批注。學生在閱讀他人的文章時,難免會遇到無法理解的內(nèi)容。如果學生對這些內(nèi)容加以批注,提出自己的疑問或想法,有助于他們解答困惑,有效提升文章解讀的質量。
二、做好預習批注活動
有效的預習可以提升課堂學習的質量,然而,很多小學生都存在預習效果不佳的問題,不能在課堂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困惑。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做好預習批注。需要注意的是,批注性閱讀雖然倡導學生的個性理解,但這并不是一種隨意的理解。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規(guī)范批注符號,如果批注符號不規(guī)范,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查看自己的閱讀批注時,會感到雜亂無章,不能及時在課堂上表達真實的想法。例如,可以使用“○”圈出課文中的生字,用“??? ”畫出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用“(? )”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用“?”表達自己在閱讀文章某一部分內(nèi)容時存在的困惑。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標示,既有助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通過批注符號找到自己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又方便教師對其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以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為例,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符號,在課文中標注出相關內(nèi)容,如用“○”圈出“裹”“慷”“睹”等生字,用“??? ”畫出課文主旨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這樣,當教師提出:“同學們最喜歡哪句話”“課文中有哪些句子不易理解”等問題時,學生可以快速回答,從而保證預習的效果。
三、鼓勵學生交流想法
語文學習離不開交流,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與其他學生的想法相互印證,強化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否定其他學生的想法,并通過合理的方法論證自己的判斷。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預習批注,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真實想法,與其他學生開展有效互動,提高學習效率。以六年級上冊《草原》教學為例,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課文主旨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生批注為“草原的風光很美”,有的學生批注為“草原的人們很友好”,有的學生批注為“作者很重視蒙漢之間的情誼”。在課堂交流環(huán)節(jié),筆者鼓勵學生根據(jù)預習批注提出自己對《草原》這篇文章的看法。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交換想法的過程中,重新對文章進行解讀,從不同角度探求課文主旨,進而更加全面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并產(chǎn)生到草原上生活、與少數(shù)民族同胞共同交流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既要主導學生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使其有序進行討論,又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保持其參與討論活動的積極性。
課后鞏固所學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后重新閱讀課文,對課堂所學進行梳理,對批注內(nèi)容進行完善,鞏固學習效果。以六年級上冊《竹節(jié)人》教學為例,筆者完成課文講解后,給學生布置了適量的課后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課堂討論內(nèi)容,完善自己的批注內(nèi)容,即課后擴展批注,這樣的批注可以加深學習印象。有學生在重新閱讀“呆頭呆腦的傻樣子”“胡亂聳動”“神氣”等內(nèi)容的過程中,通過擴展批注,呈現(xiàn)了自己對“竹節(jié)人”的想象,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喪化為烏有”的含義。
四、拓展批注課外文章
在教學實際中,很多教師都會給學生補充與課文相關的課外文章,希望學生將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延伸到類似的文章閱讀中。此舉既可以使學生拓展閱讀范圍,擴大閱讀面,又能使學生在解讀課外文章的過程中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鞏固課堂所學。因此,批注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閱讀,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將批注式閱讀運用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通過批注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升課外閱讀的質量,養(yǎng)成批注閱讀的好習慣。例如,筆者講解完六年級上冊《宇宙生命之謎》后,為學生推薦了幾篇有關宇宙探索和地球生命的文章,要求學生按照批注方法對這些文章進行批注。這種拓展批注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讓學生在批注式閱讀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課文中“宇宙是無限的”“科學家們利用宇宙飛船觀測火星”“科學家判斷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的判斷方法”等內(nèi)容,從而產(chǎn)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的熱情。
需要注意的是,受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很少有機會對這些補充資源進行講解,為督促學生自覺開展批注活動,并幫助其解決自主探究過程中產(chǎn)生的困惑,可以成立課外閱讀小組,實現(xiàn)組內(nèi)監(jiān)督、深度研讀、解決問題的閱讀目標。
五、制訂批注評價標準
教學過程中,為保障學生的批注質量,教師要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促使學生擬訂較高的批注目標。筆者認為,在課前批注的評價中,教師可以適當降低要求,學生只要能夠批注生詞、文章主旨、優(yōu)秀詞句等內(nèi)容即可;在課中批注評價中,則要求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批注成果,對敢于大膽表達自己閱讀感受的學生予以表揚,同時,也要肯定那些能夠積極聽取他人意見、運用恰當?shù)恼Z言深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提出質疑的學生,從而培養(yǎng)其認真聆聽、積極思考、敢于質疑的品質;在點評課后擴展批注時,則要對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如是否能夠系統(tǒng)思考和總結、是否能形成自己的感悟等。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讓學生重視教師的點評,教師可以為長期表現(xiàn)優(yōu)異或取得進步的學生提供適當?shù)莫剟?,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批注的習慣。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南街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