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年·童年的探尋》是韋伶的自傳體散文集,記錄了20世紀(jì)70年代一個重慶山城女孩的成長軌跡。在深山曠野里成長起來的韋伶,在成年后用洞察的眼光、靈動的筆觸重現(xiàn)了她的童年時光。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里,大山賦予了她探索世界的靈敏觸覺和純?nèi)混`動的個性,她把對生命的熱情熔鑄在探索內(nèi)心世界與自然環(huán)境中。獨特的時代和地域塑造了她獨一無二的童年,也為今天的兒童帶來了屬于20世紀(jì)70年代的獨特的童年故事。
在那樣的一些久遠(yuǎn)的夜晚,父母抱著我,在我家小院子外面的土壩子上來回地踱步。他們不明白這個那么小的女孩為什么老愛咿咿呀呀地哭。就像她長到小學(xué)時期突然變?yōu)榭偸亲叩侥睦锒枷矚g無聲地笑,在中學(xué)時期開始偷偷摸摸躲在蚊帳里寫故事那樣,他們始終不明白這個女孩身體和腦子里在經(jīng)歷什么。
我清楚地記得在那樣的夜晚,當(dāng)父母抱著我在土壩子上來回踱步的時候,我一遍遍看到的頭頂天空上晃動的交叉的樹的枝葉,它們像那么輕盈那么空靈那么親切的羽毛那樣覆蓋著我,透過它們美麗的剪影縫隙,我望見了深藍(lán)色的天空上一顆一顆向我閃動的星星。幼年時候的樹影和星星,比父母的懷抱留給我的記憶更深。它們召喚和安撫著剛剛游歷在一個陌生而偌大的世界中的小小的我,我用哭聲向它們問話,用發(fā)呆的眼睛與它們對話,然后沉入深深的夢中。父母不明白我哭聲的源起,但他們知道只要把這個不安寧的女孩抱到土壩子上,樹影和星星就會讓她慢慢安靜下來入睡。
所以,我幼年時期的隱身保姆,是樹和星星,是植物和夜空。它們就像我似曾相識的親人。
(選自《中國童年·童年的探尋》,新世紀(jì)出版社2020年版)
本欄責(zé)任編輯 周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