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 鍇
(四川省南部縣氣象局,四川 南充 637300)
玉米是全球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種植面積特別廣泛,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對于水分、熱量、光照等氣候條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在玉米整個生長發(fā)育期間要求具備適宜的溫度、水分條件,而高溫干旱災害不利于春玉米的生長。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促使極端高溫干旱災害發(fā)生頻率均大幅增加,高溫干旱災害逐步成為阻礙玉米生產的主要農業(yè)氣象災害之一[1]。南充市隸屬于四川省,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南充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以及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春玉米是南充市的農作物之一,種植規(guī)模較大。但是由于南充市高溫干旱出現幾率較高,經常會對春玉米生產造成不良影響。基于此,本文結合南充市氣候實際,首先分析了南充市高溫干旱災害特征,并探討了高溫干旱災害對春玉米生產的危害,并提出了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確保春玉米實現優(yōu)質高產。
通過2001-2020年南充市高溫日數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圖1),近二十年來,南充市>32℃、>35℃的高溫日數整體上均呈上升變化趨勢,氣候傾向率分別為5.03d/10a、4.376d/10a。此外,近二十年來,南充市年平均>32℃高溫日數約為53d;年最多>32℃高溫日數為74d(2018年),年最少>32℃高溫日數為20d(2014年);南充市年平均>35℃高溫日數約為23d;年最多>35℃高溫日數為50d(2006年),年最少>35℃高溫日數為4d(2005年)。
由2001-2020年南充市逐月累計高溫日數分布情況(圖2),南充市>32℃的高溫天氣在4-10月份均可能會出現,>35℃的高溫天氣在4-9月份出現,尤其是盛夏(7~8月)>35℃的高溫天氣最為集中,該時間段>35℃高溫日數占年總數的84.72%,并且夏季高溫出現的時候伴隨著干旱災害。從2001-2020年南充市干旱次數統(tǒng)計資料來看,近二十年,春旱累計出現4次,夏(伏)旱累計出現11次,秋旱累計出現13次,冬旱累計出現25次。
玉米受到高溫熱害的指標,以中度熱害為準,苗期36℃,生殖期32℃,成熟期28℃。開花階段溫度若大于32℃,則會影響玉米的正常授粉。以玉米全生育期平均溫度為準,輕度熱害為29℃,會導致玉米產量有所下降;中度熱害33℃,會導致大量減產;嚴重熱害36℃,會導致玉米絕產。最高溫度38~39℃會導致高溫干旱災害熱害,其時間越長,則受害往往越嚴重。在高溫干旱災害天氣下,玉米的光合蛋白酶的活性會有所下降,葉綠體結構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使得氣孔關閉,減弱玉米植被的光合作用,還會使得干物質積累下降。高溫干旱災害還會導致玉米生育階段各種生理生化反應速率加快,使得生育期縮短。若雌穗分化時間縮短,則會減少雌穗小花分化數量,果穗越來越小。在生育后期高溫干旱,會導致玉米植株過早衰亡,或者提前進入成熟期,灌漿時間縮短,影響干物質的積累量,導致玉米千粒重和品質均有所減少。高溫干旱還會導致玉米雌穗的發(fā)育不良,導致雌雄不協(xié)調、授粉結實不良以及籽粒瘦癟。再者,高溫干旱天氣還常常會引發(fā)病害,使得玉米產量以及品質下降。南充市春季和夏季干旱對春玉米的危害較大,會給農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例如,2006年5月14日到6月19日南充市南部縣受高溫干旱天氣影響,連續(xù)36天降水量為29.8mm,屬嚴重夏旱。春玉米處于拔節(jié)抽雄開花的關鍵期,持續(xù)性高溫缺水致使作物出現萎蔫,葉片發(fā)黃卷曲,部分出現干死狀況,據南充市南部縣救災辦統(tǒng)計:全縣54個鄉(xiāng)鎮(zhèn)受災,15萬人飲水困難,8335.7公頃農作物受災,2172.3公頃玉米因缺水出現開花受困,925.3公頃春玉米絕收,直接經濟損失2100萬元。經測算,高溫干旱給南充市南部縣造成糧食減產17萬噸,直接經濟損失3.5億元。
一般而言,不同品種的春玉米,其特性也有所差異,所以對高溫干旱災害的反應也不一樣。若要從根本上對高溫干旱災害問題進行處理,可以挑選能夠耐高溫干旱災害的春玉米品種,盡可能減輕高溫干旱災害對于春玉米生產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此外,在對玉米新品種進行研究以及培育的時候,還可以側重于耐高溫干旱災害特性的玉米品種。
南充市各級氣象部門應根據當地春玉米主要生長發(fā)育階段,精心布局農業(yè)氣象觀測體系,對春玉米各個生長發(fā)育階段的氣象資料信息應加強監(jiān)測以及收集,不斷豐富春玉米生長期氣象服務內容。尤其在春玉米苗期、拔節(jié)開花抽雄關鍵期,應安排氣象為農服務人員深入春玉米田地查看,與春玉米種植戶進行深入交流,并及時向農戶提供可行性建議,助力春玉米種植戶趨利避害,確保南充市春玉米健康生長發(fā)育。此外,應根據高溫干旱災害天氣危害情況和具體天氣狀況,適時開展人工增雨抗旱作業(yè),盡可能緩解高溫干旱災害天氣對春玉米生產的危害,確保春玉米實現優(yōu)質高產。
在高溫干旱災害頻發(fā)的時節(jié),春玉米種植戶應結合氣象為農服務人員的意見,加強春玉米田地的精細化管理。首先,在種植春玉米的時候,可以選擇寬窄行的方式進行種植,這樣可以較好地對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進行改善,培育健壯玉米植株,提升春玉米抵御高溫干旱災害的能力。其次,可以在春玉米田間噴灌水分,在灌水后玉米的植株獲得足夠的水分之后,蒸騰作用會變強,冠層溫度降低,進而使得高溫干旱災害脅迫程度有所減輕,可以有效防止高溫干旱災害熱害[2]。最后,還應注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重點普施基肥促早發(fā),可以選擇以水調肥的方式,使得肥效發(fā)揮加快,改善玉米植株的營養(yǎng)狀況,從而使春玉米的抗旱能力大幅增強[3]。還可在高溫干旱時,選擇葉面噴肥的方式,不僅可以降溫增濕,而且可以補充春玉米生產必需的水分和營養(yǎng),確保春玉米健康生長發(fā)育。
綜上所述,高溫干旱災害是對春玉米生產影響加強的農業(yè)氣象災害。南充市基本上每年夏季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溫干旱災害天氣,給當地春玉米的健康生長發(fā)育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為了有效應對高溫干旱,可以挑選能夠耐高溫干旱災害的春玉米品種。南充市氣象局應事先謀劃,周密部署,積極做好高溫干旱災害氣象服務工作,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yè),緩解災情。此外,要對春玉米種植提供科學指導,引導種植戶精細化的田間管理措施,盡可能減輕高溫干旱災害對春玉米帶來的危害,確保南充市玉米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