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政文
日常食物中,讓人又愛又恨的莫過于雞蛋了,既富含養(yǎng)分(蛋白質含量高達15%,相當于海參的2 倍,且蛋白質的組成與人體生理最為接近,吸收與利用率比之于牛奶、肉類或大豆等都要勝過一籌),又有保健優(yōu)勢(蘊含有卵磷脂、葉酸、葉黃素等多種防病成分),享有“全營養(yǎng)食物”與“防病最大盾牌”等譽稱。然而,卻因其有一定的膽固醇含量而頗受詬病,不少人尤其是老年群體總是懷揣幾分擔憂。該怎樣全面、客觀地看待呢?本文為你一一解惑。
雞蛋確有較高的膽固醇含量(1 個中等大小雞蛋約含膽固醇200 毫克,全在蛋黃中),不過大多數健康人每天吃1 個還是安全的。
首先,膽固醇也是人體生理所需要的成分,且主要由肝臟制造(肝臟每天大約制造1000 毫克膽固醇,相當于5 個雞蛋的膽固醇含量),謂之內源性膽固醇,占了人體膽固醇總量的大部分(約70%),而用嘴吃進去的所謂“外源性膽固醇”僅占30%,是小部分?;疽?guī)律是,嘴吃入的膽固醇多則肝臟制造量就減少,嘴吃入的膽固醇少則肝臟的制造量就增大。因為人體天生就有穩(wěn)定血液膽固醇的機制,以控制總量不變而保持平衡,所以吃下去的那部分膽固醇,不妨看作是給肝臟減減負吧。
其二,雞蛋同時增加的膽固醇有兩種,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乃是引起動脈硬化的禍首,又稱“壞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負責將血液中的膽固醇運送到肝臟代謝,如同血管的清道夫,保持血管通暢,又謂之“好膽固醇”),且增量甚微(如1個雞蛋可使人體內的“壞膽固醇”增加約3%)。
其三,雞蛋中除膽固醇外,還有保護血管的卵磷脂(可阻止膽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沉積)、葉酸(可削減誘發(fā)動脈硬化的又一有害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保健成分,可以抵消膽固醇的部分壞作用,總體上就安全了。有醫(yī)學研究資料為證:國內專家前些年發(fā)表的一項超過50 萬人的研究顯示,每天吃1 個雞蛋的人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了11%,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降低了18%;另一項接近3萬人的研究亦顯示,健康人每天吃1 個雞蛋不會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風險,甚至還能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放心了吧,對于大多數健康人而言,每天吃1 個雞蛋不會招來高膽固醇之害,真正容易使你膽固醇升高的食物是動物內臟,如豬腦(每100 克高達2571 毫克)、豬肝、豬腎(每100 克含200~400 毫克)以及魷魚、貝類等,嚴格限制勢在必行哦。
剛才說了,絕大多數健康人每天吃1 個蛋不會有問題。如果你正在做健身增肌類運動,或屬青少年,或是蛋奶素食者,或是痛風患者等人群,又沒有血糖、血脂、血壓異常等問題,還可以將每天的吃蛋量增至2 個。當然,如果你的健康亮起了“紅燈”,有所調整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血壓、血脂高者 對膽固醇的調節(jié)能力較弱,所以要限制雞蛋,建議每天吃半個或隔天吃1個,每星期不超過3 個。
膽囊炎、膽結石患者 急性發(fā)作期間應暫時停食雞蛋,急性期后可每2~3 天吃1 個,最好采用煮、蒸等不加油脂的烹調方式。原則是將雞蛋分散到其他食物中,少量、多次進食,既能保持營養(yǎng)全面,又不會刺激膽囊。
腎炎、腎病等腎功能受損者盡量少吃或暫時停食蛋類,以免增加腎臟負擔而加重病情。
腹瀉病人 暫時停食,讓消化道休息,防止腹瀉加重。
發(fā)熱病人 暫時遠離,因為蛋類主要含卵蛋白與卵球蛋白,屬于完全蛋白質,可在人體內產生大量“額外”熱量,促使體溫升得更高。
說到這里,很可能還有一些人對雞蛋抱有戒心,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不建議采用坊間流行的“棄黃”(即只吃蛋清不吃蛋黃)做法,因為“棄黃”白白丟失了雞蛋的營養(yǎng)與保健優(yōu)勢。
營養(yǎng)學家指出,蛋清中水分占了近90%,干貨少;而蛋黃的含水量只有50%,干貨多,如蛋白質含量高達15%(遠遠超過蛋清),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也基本都蘊藏在蛋黃里;另外,就脂肪而言,蛋黃含量雖有10%~15%,但并不完全是通常意義上的脂肪,既有膽固醇,也是卵磷脂(對心腦血管健康有益,且可預防老年癡呆,蛋黃中的含量是膽固醇的4 倍)、葉酸(每百克雞蛋含量高達113 微克,在防止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H 型高血壓尤為有益)、油酸(橄欖油中的主要成分,富含歐米茄-3 脂肪酸,有一定的護心功效)、葉黃素(視網膜黃斑區(qū)的重要組成成分,可保護眼睛不受紫外線傷害,防止眼底黃斑變性,減少患上白內障的風險)等防病養(yǎng)分的“富礦”。這些便是醫(yī)學專家形象地將雞蛋喻之為“防病最大盾牌”的理由,所以不要輕言放棄。
正確的解決途徑有2 條:一是通過增加植物固醇和膳食纖維來降低蛋黃中膽固醇的吸收率;二是通過攝入膳食纖維、低聚糖和其他植物化學物來改善腸道菌群,減少膽固醇的代謝風險。具體方案就是做好搭配,舉例如下。
雞蛋+豆腐 豆腐無膽固醇,卻有抑制膽固醇吸收利用的植物固醇,把豆腐和雞蛋一起炒,既削減了雞蛋中的膽固醇,又使整道菜口感協(xié)調、味道更好,營養(yǎng)健康方面完美互補。
雞蛋+嫩豆(包括速凍甜豌豆、嫩蠶豆、嫩毛豆) 嫩豆不僅富有植物蛋白、植物固醇,還有較多的膳食纖維以及低聚糖成分,一起炒菜或做湯有利于調節(jié)腸道菌群,減少膽固醇的氧化風險。
雞蛋+菌類(包括口蘑、金針菇、香菇、木耳、銀耳) 菌類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和皂苷類物質,對降低雞蛋中膽固醇的利用率很有幫助。
雞蛋+豆?jié){ 如果你喜歡吃蒸雞蛋羹,只須用豆?jié){來替代清水,即變成了豆?jié){雞蛋羹,既能增加蛋白質含量,又能和雞蛋炒豆腐一樣,起到降低膽固醇吸收利用率的效果。
雞蛋+高纖維谷物(如燕麥、蕎麥、鷹嘴豆、綠豆) 利用谷物中的膳食纖維、低聚糖和其他植物化學物質,盡量降低雞蛋中膽固醇可能帶來的風險。
說了這么多雞蛋的好處以及規(guī)避高膽固醇風險的辦法,是不是人人都該這樣辦呢?筆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剛才說過,大多數(約70%)健康人每天吃1 個甚至2 個蛋都可行,但少數人(約30%)例外。癥結在于基因有變異,與常見的攜帶載脂蛋白E(APOE)3 基因的人不同,這類人不幸攜帶了一種叫作APOE4 的載脂蛋白,使得他們對飲食中的膽固醇格外敏感,如從雞蛋中攝取的膽固醇可導致“壞膽固醇”增加10%(相當于正常人的3 倍多,稱為對雞蛋的“超反應”),致病風險便大大提升了,謹慎為之勢在必行。
怎么知道你是這30%中的一員,或者說對雞蛋有“超反應”呢?可通過吃雞蛋后檢測血脂的辦法來判斷。同時,膽固醇吸收的關鍵酶也有個體差異。換言之,雞蛋對你究竟是福還是禍,吃還是不吃,吃半個、1 個或2 個,要因人而異,不可盲目攀比或仿效他人,一切從你的體質情況出發(fā),盡量做到個性化,才是萬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