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藝揚
(華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0)
對于服裝來說,色彩、面料材質(zhì)、款式構成了服裝設計的三大要素。其中,色彩作為最直接的視覺沖擊因素占據(jù)了視覺刺激的首要地位,在人類的視覺認知中,并非被動地接受客觀事物的刺激,而是在客觀刺激物與人的主觀心理作用相互結合下所產(chǎn)生的。這種視覺刺激通常會引發(fā)心理反應,而人們對于視覺的依賴是牢不可破的,不可否認,視覺心理學是人們心理的優(yōu)先效應[1]。因此,通過了解視覺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服裝設計中,不僅能更深層次地理解服裝設計,同時運用心理學與視覺的轉(zhuǎn)換,還可以主導視覺所帶來的心理效應。
服裝的色彩不僅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感受,同樣也影響著他人對著裝者的認知。從服裝的色彩上來看,不同的色彩會在不經(jīng)意間對人在情緒、精神、行動產(chǎn)生影響??刀ㄋ够凇墩撍囆g的精神》中說:“色彩能喚起一種相應的生理感覺,毫無疑問,這些感覺對心靈會發(fā)生強烈的作用?!?/p>
在視覺轉(zhuǎn)化為信息的過程中,人們總是會對所看到的事物進行聯(lián)想。人們看到一種顏色,通常會聯(lián)想到某種事物。色彩對于人的感官具有強烈的影響,通常能喚起人們心中各種情感的聯(lián)想[2]。作為一名設計師,在任何設計中都要牢記色彩的力量。色彩大致可以分為3種:冷色、暖色、中性色。紅色、黃色、橙色都屬于暖色系,暖色系的服裝在視覺和心理上給人溫暖、陽光、積極的感覺,通常在秋冬季服裝上使用。藍色、紫色、綠色都屬于冷色系,冷色系的服裝給人冷靜、沉穩(wěn)、靜謐的感覺,通常在夏季或在工作服裝中使用較多。黑色、白色、灰色屬于中性色,中性色的服裝給人時髦、前衛(wèi)、冷酷的感覺,通常為都市通勤服裝。這些顏色通過配比產(chǎn)生色輪,通過色輪來研究色彩背后的基本寓意,將色輪中的顏色進行規(guī)律的搭配,通過顏色的組合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效果[3]。
自然色系能給人視覺與心理上帶來舒適、溫暖、自然、寧靜的感覺,顏色配比通常以奶油色、白色、卡其色為基色,然后搭配一些亮色調(diào)的顏色以及中灰色調(diào)的顏色,如橄欖綠、灰藍色。將配比后的顏色呈現(xiàn)在服裝上,在風格上會偏向于性冷淡,這類顏色的服裝適合居家、戶外服裝。
在服裝中,好奇色系能給人視覺和心理都帶來極大的沖擊力,給人活潑、開朗、潮流、大膽的感覺。好奇色系的顏色再搭配明度和純度都較高的顏色,如天藍色與深紅色、紫色與薄荷綠、珊瑚紅與青綠色,使服裝更具突破性,更有創(chuàng)新力,讓服裝更有藝術表現(xiàn)力。這類服裝適合參加個性化的派對以及在童裝上使用[4]。
在設計中,復古通常代表一種設計風格,更多的是營造一種懷舊的感覺。懷舊感通常在人的印象中就像老照片,這類顏色的服裝給人沉穩(wěn)、冷靜、親切的感覺。在色彩搭配上,通常是珊瑚色、橘黃色、鐵銹色、海軍藍等不飽和偏灰的色調(diào),配合面料的粗糙肌理感,可以打造出較強的年代感。通常也是對比色的搭配,使顏色在設計上呈現(xiàn)出對比感,這類顏色適合用在男士西裝和女士禮服上。
夢境通常是脫離現(xiàn)實的一個不可觸摸的世界,在這種不真實、抽象的狀態(tài)下,顏色通常是超然于尋常物之外的。在色彩的搭配上,夢幻色系通常是由柔和的淡色與溫暖的中性色相結合,如灰粉色、玫紅色、亮黃色、淡黃色、春日青,這類顏色的服裝給人較為舒緩、純凈的感覺,給人無限的遐想。就像美國作家特里·吉耶梅茨所說:“有些顏色只存在夢里,清醒時候的光譜里是沒有的?!边@類顏色通常運用在女性及無性別服裝中。
2.2.1 情感屬性
在對不同顏色進行心理信息分析后不難發(fā)現(xiàn),顏色與人的情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利用顏色進行產(chǎn)品的設計時,滿足人的情感需求就尤為重要。從物理學上來講,色彩只是色彩本身,只是由于光的波長與振幅所決定的。但從心理學上來說,人具有豐富的情感與想象力,色彩能引起人的各種心理變化與情感內(nèi)涵。色彩的情感化實質(zhì)是人內(nèi)心情緒、情感、態(tài)度的物化與外化,是審美主題的一種情感表現(xiàn)。心理學的觀點普遍認為,感覺與直覺是大腦對事物反應的低級階段,而具有語義性質(zhì)的認知才是大腦對于事物反應的高級階段。因此,顏色的內(nèi)涵、意義、和諧等高級的認知還在逐漸被研究,與顏色的情感有著重要的關系。
在我國的語言文化中,顏色與情感密不可分,人們將表色詞與表情詞相結合,弱化色彩的自然屬性,加強色彩的情感屬性,如慘白、嬌黃、羞紅的詞都體現(xiàn)出色彩所隱喻的情感屬性。
2.2.2 政治等級屬性
在不同的國家、地區(qū)、政治背景、經(jīng)濟實力和宗教信仰下,對服裝顏色的理解與應用也是千差萬別,在中國古代的服飾文化中最為明顯,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階級地位、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等。
早在我國商周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劃分服裝色彩的等級制度,周代以紅色作為高等地位人的穿著顏色;秦朝以黑色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著裝顏色;漢朝以后,以黃色為君主專屬色。唐朝開始,各品官員就已經(jīng)有了嚴格的穿著制度,三品以上為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為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為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
2.2.3 社會屬性
從色彩的社會屬性來看,色彩是一種表象的符號。在長期的社會歷史背景下,色彩逐漸有了某種象征功能,比如在慶祝的場合,通常是穿著紅色服裝,寓意多為喜慶、熱鬧;而在喪葬場合通常身著白色服裝。
研究表明,服裝的顏色對著裝者自己或者他人的影響非常明顯,主要表現(xiàn)在對人的心理暗示。通常這種心理暗示廣泛存在于當下社會的多種現(xiàn)象中。著裝者服裝顏色的不同通常會導致他人對社會認知產(chǎn)生不同的變化。服裝在不同的場景下,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2.2.4 身份標識
現(xiàn)代社會,雖然少數(shù)服裝仍代表不同的等級地位,但絕大多數(shù)服裝已經(jīng)在當今社會成為一種身份、職業(yè)的象征。例如,不同的外賣公司會用不同的顏色設計配送人員的衣服,就是為了給消費者在視覺及心理上帶來一致性以及體現(xiàn)不同商家的特殊性。
通過對視覺心理學中的色彩心理學進行研究,總結了服裝設計對顏色的選用規(guī)則,將這些規(guī)則運用到設計中,更好地完善設計,提升設計師的能力。根據(jù)系統(tǒng)的理論,與服裝視覺設計相結合,讓設計整體變得更加統(tǒng)一和諧。服裝色彩的設計不僅是對視覺上的把控,更要結合多種領域、多種文化,只有充分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提高服裝的藝術價值,使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有據(jù)可依。在今后的學習中,更要加深對設計心理學的理解,提升服裝設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