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炎 李放 孫運鑫 孫翊夫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骨科,長春130033
隨著安全帶的廣泛應用,汽車碰撞中傷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與使用安全帶相關的一系列新型傷害卻不容忽視。腹壁瘀斑、腹內(nèi)損傷和脊柱骨折的三聯(lián)癥被稱為“安全帶綜合征”[1]。安全帶損傷導致的胸腰椎屈曲-牽張骨折合并腹部體征陰性的遲發(fā)性小腸破裂極其罕見。目前國內(nèi)外均缺乏關于此種損傷的相關報道,且由于臨床癥狀不明顯,極易漏診,延誤診斷,為疾病的診療及病人預后帶來嚴重的后果,現(xiàn)將我院治療的1例安全帶損傷致屈曲-牽張骨折合并遲發(fā)性小腸破裂病人報道如下。
病人,女,36歲,因飽餐后發(fā)生機動車事故5 h來院就診,病人就診時主訴胸腰背部疼痛。查體:腰椎活動受限,胸腰段壓痛、叩擊痛,四肢感覺、運動可,無胸痛、腹痛,腹部無壓痛、反跳痛,腹部可見輕微安全帶勒痕。遂行腹部CT(圖1 a、b)示腰椎骨折,盆腔少量積液,腰大肌、腹膜周圍滲出性改變,子宮肌瘤,腰部軟組織腫脹。腰椎側位片可見后方結構不連續(xù)(圖1 c)。胸腰段MRI(圖1 d)示L1椎體骨折,腰背部軟組織腫脹。
病人于入院當天行手術治療,術中見后方結構復合體已嚴重損傷(圖1 e、f),T12、L1小關節(jié)脫位明顯。顯露至椎板水平即可見硬膜外露,遠比術前影像學所示損傷嚴重,故行T11?L2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脊髓減壓及后外側融合處理。
術后第1 天病人訴腹脹,否認既往胃腸道疾病史,遂行開塞露肛用后緩解。第2天訴腹脹再次加重伴腹痛,查體腹軟,無壓痛、反跳痛,遂行床頭腹部彩超示腹腔積液。行腹部CT(圖1 g)示腹腔積液,小腸壁水腫,腹腔積氣。遂行腹腔積液穿刺置管引流,引出多量黃褐色、血性液體。術后第3 天病人腹痛、腹脹仍不緩解,且體溫略升高,遂行腹部增強CT(圖1 h),發(fā)現(xiàn)小腸壁炎癥水腫,腹腔積氣,考慮空腔臟器穿孔。遂急診行手術治療。
術中見腹腔大量膿汁伴腹水,大網(wǎng)膜廣泛粘連,被覆膿苔(圖1 i)。探查見小腸腸袢屈曲,形成粘連性腸梗阻,距屈氏韌帶約30 cm處小腸破裂,破裂口約3 cm。遂行小腸部分切除、腸粘連松解、腹腔沖洗引流術。
病人于腹部手術后第10 天出院。術后隨訪恢復良好,3個月時已重回工作崗位。術后9個月時骨折已愈合且曲度恢復良好(圖1 j~m)。
胸腰椎交界處骨折是最常見的脊柱損傷之一,常因機動車事故和高處墜落造成。其中因安全帶所致的屈曲-牽張骨折占所有脊椎創(chuàng)傷的5%~15%,此類損傷由于后部元素(韌帶或骨骼)斷裂和分離通常被認為是不穩(wěn)定骨折,故常需手術治療[2]。本例病人CT矢狀層面可見L1椎體前緣壓縮,后方棘突間距略增加,極易誤診為輕微骨折。結合病人腰椎側位X線片則可發(fā)現(xiàn)后方結構的不連續(xù)性。因此,針對安全帶損傷所致的屈曲-牽張骨折急診診斷應結合X線片及CT,重點觀察后方結構及小關節(jié)的位置,避免誤診、漏診。
本例病人以腰背部疼痛為主訴入院,當天行腰椎骨折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入院前腹部CT 及術后腹部彩超檢查,腹腔內(nèi)均未見明顯異常。胸腰椎骨折病人由于腹膜后血腫刺激腹后壁副交感神經(jīng)致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術后常伴腹脹,其發(fā)生率可高達70%~80%[3]。故該病人在術后出現(xiàn)腹脹時,首先考慮腹膜后血腫刺激。但腹脹、腹痛持續(xù)不緩解,這引起了臨床醫(yī)生的重視。針對于安全帶損傷所致胸腰椎骨折病人,盡管沒有腹部肌緊張、壓痛、反跳痛等典型體征也應格外注意其腹脹、腹痛等腹部癥狀,尤其是餐后飽食受傷病人。
安全帶損傷致小腸破裂的最主要機制是安全帶對腹壁造成壓縮負荷,減速時腸管持續(xù)運動,導致腸道和鄰近結構之間的相對解剖學移位[4]。同時,安全帶也可以形成一個閉合環(huán)路,在該閉合環(huán)路內(nèi),管腔內(nèi)壓力迅速增加,導致腸道局灶性穿孔,尤其像本例病人這種飽餐后受外傷者[5]。另外,可能由于身高的差異,女性比男性遭受嚴重傷害的風險高出約28%。此外,病人身上有安全帶痕跡表明腹部受傷的可能性是沒有這些標志的8 倍。此例病人因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螺釘并未穿透椎體,加之病人為飽餐后受傷,故我們推測本例病人由于管腔內(nèi)壓力迅速增加導致小腸局灶性穿孔。因此我們建議對于安全帶損傷致胸腰椎骨折,尤其伴有腹部瘀斑(圖1 n)的病人要格外注意其腹部癥狀及體征的變化,并盡早及時行相關影像學檢查及復查。有報道認為8 h后再次進行CT掃描有助于腸道損傷的早期診斷[6]。
圖1 病人圖片資料 a:術前胸腰段CT;b:術前腹部CT;c:術前腰椎側位X線片;d:術前胸腰段MRI;e:術中見后方結構破壞嚴重;f:后路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g:胸腰椎術后第2天腹部CT;h:胸腰椎術后第3天腹部CT;i:術中可見小腸破損被覆膿苔;j、k:術后9個月后腰椎正側位X線片;l、m:術后9個月腰椎CT;n:病人腹部可見輕微瘀斑;o:腹部術后腹腔引流液
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腸穿孔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CT常作為首選影像學方法。腸腔外氣體、腸壁節(jié)段性增厚、腸系膜間積液、腸壁不連續(xù)和腸系膜血腫是鈍性腸損傷較為特異的CT表現(xiàn)。此外,腔外口服造影劑是腸穿孔最特異的表現(xiàn)。但是,口服造影劑在患有麻痹性腸梗阻的病人中可能會產(chǎn)生假陰性結果。Kim等[7]認為斑駁的氣泡可以提示早期腸穿孔。
因此,對于安全帶損傷致胸腰椎骨折病人需格外注意其腹脹、腹痛癥狀并且密切觀察腹部體征,尤其是同時伴有腹部瘀斑的女性病人。對于胸腰椎骨折伴腹部瘀斑病人應強烈懷疑腸道損傷,8 h后復查腹部CT尤為重要,當腹部CT見斑駁的氣泡、腸腔外氣體、腸壁節(jié)段性增厚、腸系膜間積液、腸壁不連續(xù)和腸系膜血腫,尤其見到腔外口服造影劑時常提示腸穿孔。一旦確診為外傷性腸破裂者,應盡早手術探查,術中應系統(tǒng)、仔細地探查,避免遺漏。對于安全帶損傷導致的胸腰椎骨折伴有腸破裂者,早期診斷十分重要,積極正確的處理更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