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萍
【摘要】本文分析了“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對策: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協同機制、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方式、營造和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語境。
【關鍵詞】“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明確提出要“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三全育人”理念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三全育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構提供新思路
全員育人要求擴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全員育人是指各領域相互協調配合,共同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形成教育合力。在高校中,“員”的范疇不僅僅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包括其他專業(yè)課教師、行政人員和后勤工作人員。全員育人要求高校教職工都要有育人意識,建立一支數量龐大、育人意識強烈、本領高強的專業(yè)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全程育人要求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方式。全程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到學生成長成才的每一個過程,對不同年齡、年級的學生采取多種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范學生思想行為。全程育人意味著高校要結合學生需要和時代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方式。
全方位育人要求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與環(huán)境。全方位育人指學校充分運用各種載體,整合校內外、線上線下豐富資源,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在課堂教學、校風學風建設、網上平臺建設和社會實踐中。
二、“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構存在的問題
(一)話語主體單一
首先,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話語主體,話語權依然掌握在教師手中,話語主客體之間缺乏溝通的橋梁。其次,高校缺乏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在主渠道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其他專業(yè)課教師缺乏溝通,不能形成各專業(yè)、各領域同向同行的協同育人格局。最后,在主陣地方面,輔導員、班導等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在日常工作事務中,不能將更多的精力放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教育內容空洞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多元思潮的沖擊和網絡輿論場的擴大,使得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價值取向愈來愈呈現多元化趨向,話語客體主體意識的增強意味著其在接受知識時會反復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緊跟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變化,具有時代性、理論性等特點,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不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空洞,缺乏時事性和說服力,話語主體與話語客體缺少思想和精神上的互動交流。
(三)教育方式陳舊
第一,教條式宣講現象依然存在。當前大多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將教材內容和一些文本材料原話復述,純粹地灌輸理論,沒有融合自己的深入理解,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第二,話語形式落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溝通絕大多數都在課堂上,課后學生與教師基本沒有溝通的機會,課上課后思想政治教育的脫節(jié)使得全程育人存在斷鏈現象。
(四)網絡話語場域失聲
一方面,在國家大力倡導“三全育人”理念的背景下,許多高校并未營造出濃郁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趨于淺顯化、狹隘化。另一方面,網絡輿論生態(tài)已經構成了一個愈來愈復雜龐大的輿論場,但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內容老套、語言僵化刻板,傳播接受度較差。一旦負面輿論在網絡空間迅速發(fā)酵,話語權主體就不能及時監(jiān)控網絡輿情和準確掌握公眾話語導向。
三、“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構策略
(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的協同機制
充分利用協同育人理念,構建主渠道與主陣地協同機制,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一方面,要提高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叭恕币曈蛳?,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和心理問題,堅持灌輸性與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通過討論、演示等形式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表達觀點。另一方面,要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專業(yè)課教師要齊心協力,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熱點問題、前沿問題融入課堂。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高校輔導員等行政人員協同育人機制,推動課堂理論教學和學校開展的實踐活動深度融合,建立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二)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
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的理論透徹性和方向引導性,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在事關教育方向的問題上站穩(wěn)立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不能局限于課本,要有問題意識,既要明確國家意志又要還原社會要求,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著眼于社會發(fā)展轉型期帶來的新矛盾和新挑戰(zhàn),增強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解釋力。
(三)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方式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要轉變話語方式,善于借鑒習式語言風格,用口語化、俗語式的語言突出核心觀點,宣傳治國理政理念,讓人通俗易懂、耳目一新。同時引經據典、借古喻今達到佐證觀點、引人反思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體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話語表達方式,提升新媒介素養(yǎng),勇于嘗試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積極學習各種網絡平臺的操作技巧。
(四)營造和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語境
高校是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要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語境,必須促進高校和諧穩(wěn)定,建設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園文化環(huán)境,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優(yōu)良校風和學風的培育,使高校發(fā)展達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正面引導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要更加注重以文育人,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興趣,傳播正能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12-09(01).
[2]《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陳偉,胡德平.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轉變[J].思想理論教育,2015(1):88-91.
[5]馬志霞.切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力量——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6):87.
[6]郝連儒.習近平講話的語言風格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建設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7(9):85-88.
【本文系中南大學研究生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項目“中外志愿服務比較研究”(105332019245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