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松,孫泉,楊貽金,鄧文嬌,曾琰
(贛州市人民醫(yī)院 超聲科,江西 贛州 341000)
肺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與病死率,近年來,我國肺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20年全球有220萬肺癌新發(fā)病例,其占全部癌癥新發(fā)病例11.4%,中國2020年新發(fā)肺癌病例為82萬,中國癌癥患病率為17.9%,死亡率為23.8%,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患者的85%左右[1]。因多數(shù)患者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確診時已發(fā)展至疾病晚期,并已發(fā)生遠處轉移,其中以鎖骨上淋巴結為常見轉移部位,若發(fā)現(xiàn)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對患者預后帶來一定影響[2]。因此針對NSCLC患者,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是保障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的關鍵。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影像學檢查技術逐漸完善,其在臨床診斷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具有較高的組織分辨率,但鎖骨上淋巴結性質對患者治療與預后有嚴重影響,故活檢仍可為臨床提供可靠的病理學診斷依據(jù)[3]。本文就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間的62例疑似NSCLC患者進行研究,分析超聲引導下鎖骨上淋巴結穿刺活檢的應用價值,闡述如下。
將2021年1~6月本院收治的62例疑似NSCLC患者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給予超聲引導下鎖骨上淋巴結穿刺活檢檢查,6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批。62例疑似NSCLC患者中男42例,女20例,年齡在20~70歲,均值為(45.25±5.36)歲。
1.2.1 儀器與器械
超聲檢查儀器選擇邁瑞DC-8、飛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各自相應配置的線陣探頭頻率分別為:3~12MHz、5~12MHz?;顧z針選擇日本TSK半自動型活檢針,型號:18G L-160mm,附引導針:17G L-150mm。
1.2.2 檢查方式
先給予常規(guī)超聲檢查,對腫大淋巴結大小、內部回聲、形態(tài)、內部血供、周邊等情況進行檢查、記錄,針對可疑淋巴結作為穿刺淋巴結,確定穿刺部位、安全的進針路徑,若在進針路徑上無較粗動脈方可進行穿刺。明確穿刺部位后,應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使用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湖北天圣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42021839,規(guī)格:5mL:0.1g)進行局麻,在超聲引導下進針,各淋巴結依據(jù)實際情況穿刺1~4針,常規(guī)取兩針,將所取組織條放置在消毒濾紙上,隨后放于10%甲醛溶液進行固定,送至病理科進行檢查。穿刺后觀察30min,若患者無不適,送回病房。超聲引導下穿刺結果確定:若穿刺后病理結果為淋巴結轉移病例為陽性,無需進一步確認處理;若穿刺后病理結果呈現(xiàn)陰性,經臨床與影像學懷疑為陽性,則再次實施穿刺活檢;針對符合良性淋巴結超聲表現(xiàn)的病例,則進行追蹤處理,3個月內無進展則考慮為良性淋巴結。
穿刺時若未能獲取足夠或目標組織病例,則再次進行活檢,若病灶過小且影像學顯示符合良性淋巴結,則進行追蹤處理,若3個月內無進展,則考慮為良性淋巴結。
觀察常規(guī)超聲檢查結果,分析淋巴結大小等情況,觀察超聲引導下鎖骨上淋巴結穿刺活檢特異度、靈敏度、準確性、誤診率等。特異度=真陰性/(假陰性+真陰性)×100.00%;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00%;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62×100.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00%[4]。
全文選用SPSS 20.0系統(tǒng)處理,t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以表達,χ2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表示,組間存在差異以P<0.05表達。
所有患者鎖骨上淋巴結均見腫大,其中位于右側39例,占比62.90%,左側23例,占比37.10%。56例為多發(fā)淋巴結腫大,占比90.32%,6例為單發(fā)淋巴結腫大,占比9.68%,淋巴結短徑在4~37mm,均值為(14.25±2.01)mm,其中22例淋巴結短徑≤10mm,占比35.48%,31例淋巴結短徑11~20mm,占比50.00%,9例淋巴結短徑>20mm,占比14.52%。
62例疑似NSCLC患者中,手術病理診斷60例陽性,占比96.77%,2例陰性,占比3.23%。
穿刺結果診斷特異度、靈敏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100.00%、98.33%、98.39%、100.00%、66.67%,與手術病理結果對比無差異(P>0.05)。見表1。
近年來,因空氣污染、病毒感染、吸煙等因素影響,我國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肺癌發(fā)病率、病死率占我國惡性腫瘤第一位,其中NSCLC是肺癌最常見的類別,但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時已發(fā)展至疾病中晚期,腫瘤細胞已發(fā)生轉移,而NSCLC患者淋巴結轉移具有多發(fā)性與跳躍性特點,對肺癌治療效果與術后生存產生一定影響[5-6]。因此針對NSCLC患者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是確保治療效果,促進其預后恢復的關鍵,對NSCLC患者腫大淋巴結的定性診斷對確定治療方案、療效評估以及腫瘤進展監(jiān)控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7]。
目前針對肺癌區(qū)域淋巴結性質的判定,多集中在縱膈淋巴結性質的判斷。針對縱膈淋巴結性質的判斷,臨床多以縱隔鏡、胸腔鏡等方式進行檢查,但其具有創(chuàng)傷大、費用高等特點,故選擇一種安全、高效的診斷方式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8-9]。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部分NSCLC患者多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臨床多以增強CT、超聲造影等方式進行檢查,以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更多信息,但仍無法作為“金標準”[10]。鎖骨上淋巴結部位較為表淺,實施穿刺活檢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以及經濟、操作便捷等優(yōu)點,故可行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對鎖骨上淋巴性質進行檢查,以明確疾病病理類型及發(fā)展情況,對治療方式選擇等具有重要意義[11]。同時,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可有效減少患者經濟負擔、痛苦,減輕其心理壓力[12]。本文研究顯示,經常規(guī)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鎖骨上淋巴結均見腫大,右側占比62.90%,左側占比37.10%,以多發(fā)淋巴結腫大發(fā)生率較高,占比90.32%,淋巴結短徑為(14.25±2.01)mm,表明通過超聲檢查,可明確病情發(fā)展情況,掌握淋巴結大小情況等。分析原因在于超聲檢查能夠連貫性、動態(tài)性觀察目標結構的形態(tài)大小、所在位置、周邊比鄰及隨呼吸運動情況,能夠追蹤病變,顯示立體變化,同時還可結合多普勒技術監(jiān)測血供情況,進而明確病灶大概性質、程度。同時本文研究顯示在肺癌患者發(fā)生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的病例中,其陽性率高,占比96.77%,表明肺癌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發(fā)生率較高。且本文研究顯示穿刺結果診斷特異度、靈敏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與最終確診結果相比無差異,表明超聲引導下鎖骨上淋巴結穿刺活檢可清楚顯示淋巴結大小、形態(tài)、回聲與內部血流情況,可敏感發(fā)現(xiàn)鎖骨上淋巴結,其診斷具有一定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以此給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同時超聲引導下對鎖骨上淋巴結行穿刺活檢,實施術前病理組織學檢測,極大提升診斷準確率,對指導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應注意鎖骨上淋巴結部位表淺,所以穿刺行程短、穿刺針與探頭面夾角小,因此超聲引導下鎖骨上淋巴結穿刺活檢在臨床應用中多采取徒手穿刺,故對操作者要求較高,需在穿刺活檢前,加強培訓、練習,以提升操作水平。
綜上所述,將超聲引導下鎖骨上淋巴結穿刺活檢應用于NSCLC患者中,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可明確病理類型及判斷病情,有利于選擇確定疾病治療方式,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但本文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樣本數(shù)量少、未引用客觀性指標以及研究時間短等,故在今后研究中可進一步增加樣本數(shù)、引用具有說服力的指標以及延長研究時間等,以深入研究超聲引導下鎖骨上淋巴結穿刺活檢在NSCLC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