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渭北初級中學 林躍文
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把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以此提高歷史教學效率。歷史學科與政治、地理相比包含更豐富的知識內涵。此外,歷史學科還有著獨特的包容性與知識的綜合性。歷史學科研究的基本內容都是過去的既定事實。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歷史的基本特點,重視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從而探究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
歷史學科包含的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在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當時的外部環(huán)境、政治、經濟等因素相碰撞。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學習我國的歷史背景,同時也要學習他國文明。由于人類社會自然條件、經濟發(fā)展、文明程度之間的差異,不同國家也存在著歷史差異性。歷史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從差異性的歷史事件與歷史文明背后探究出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尋求不同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性。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所應用的教學素材可以不局限于歷史教材,也可整合政治、地理、文化的內容開展教學。這是因為在這些學科的教學中同樣涉及一定的歷史知識。如,政治教學中涉及“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建設都是在歷史的沿革中一步步發(fā)展起來的政治形式。與此同時,歷史教學中同樣涉及各朝各代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內容,這些內容都與上述提到的學科內容相交融。又如,而在中學的地理教學中,“國籍、國家、中國地理特征、全球人類活動”等知識都與歷史學科存在密切聯(lián)系。具體如下。
在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其事件的發(fā)生必然會局限在一定的區(qū)域范圍之內。由于人類在長久的發(fā)展過程中一直與自然社會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自然也不能拋開地理環(huán)境的知識。在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利用、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維持度都影響著歷史事件的走向。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歷史與地理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歷史事件時更好地把握歷史事件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就歷史與政治的聯(lián)系來說,在人類歷史文明的不斷演進過程中,歷史的內在發(fā)展要依賴于正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對其的指導。而政治中所涉及的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可以為人們研究歷史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角度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歷史事件的推進與演變進程。教師鼓勵學生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角度來理解歷史事實,可以幫助他們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構建出清晰的知識框架。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融入政治的思想與觀念既可以幫助學生對于歷史背景進行客觀的分析,也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
歷史事件的發(fā)展并不完成獨立于政治、經濟因素,相反,大多數(shù)歷史事件的出現(xiàn)背景都受政治、經濟的影響。因此,歷史教師在課堂中將歷史內容與政治學科內容相融合,將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融合政治知識,還可以為歷史教學實踐指明發(fā)展方向。教師可通過引入政治知識為教學提供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幫助學生在科學的歷史教學中更好地認識歷史、分析歷史,在有效把握歷史與政治的內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
教師開展歷史教學時不應只局限在向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解。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歷史課堂的學習中既要熟悉歷史的事件,也要形成正確分析歷史的思維習慣。教師應正確把握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歷史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歷史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使引入政治的相關知識,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政治學科中辯證唯物主義觀的引入,使學生客觀看待歷史時間,從而快速把握歷史事件背景,正確分析歷史發(fā)展根源。
例如,“法國大革命”作為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開展該部分教學的過程中既要理解到其事件的歷史性,同時也要通過對于事件背后政治原因的分析,在課堂的教學中融入政治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歷史教師首先要向學生分析“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背景。在分析拿破侖迅速崛起原因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法國當時社會背景進行自主解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將課堂知識與政治知識相聯(lián)系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其在課堂的引導作用,通過明確歷史事件背景、分析社會政治原因,在此過程中引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促進學生把握法國大革命背景與拿破侖崛起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歷史知識,在分析歷史事件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歷史事件的政治背景。
地理現(xiàn)狀的變化時刻影響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在世界歷史進程的發(fā)展中,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往往影響著歷史事件的結局,因此從教學的角度來說,以地理位置為切入點進行歷史事件的分析往往能使課堂內容更加的清晰。例如,教師在教學“農村包圍城市”這一內容時,可以與學生探討井岡山的選址,使學生理解該地選址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幫助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教師將地理知識融入講解歷史事件的發(fā)展中,可以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理解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歷史事件分析的能力。
歷史學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雖然當前的教學領域將史、政、地三門學科分割開來,但從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歷史的發(fā)展既離不開政治因素的影響也離不開地理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融合地理知識既可以提高歷史教學課堂的綜合性,同時也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
歷史教學除了要求學生學習歷史事件,還要求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的能力。為了在歷史教學中完成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的目的,歷史教師教學時,應避免單一地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授。教師要在課堂的教學中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在加深學生理解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正確方式,在廣泛融合各學科知識的前提下強化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單就從史政地的教材內容來看,三個學科的知識體系都有與其他學科相互融合的部分。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如果歷史教師從一個學科的一個角度進行知識的講解,可能會讓知識的講解變得片面。因此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注重推動知識融合、學科融合,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在其他學科領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