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偉
(作者系山東省煤炭管理局醫(yī)院退休副主任藥師)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要想擁有健康的心臟,就要從生活細節(jié)開始。
曾有名20多歲的年輕心肌梗死患者,他被送來醫(yī)院的時候胸痛、憋氣、大汗淋漓,經過詢問病史及診斷后得知,導致其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吸煙和不良生活習慣。這名患者沒有其他慢性病,但他平時喜歡玩網絡游戲,經常玩到三更半夜,提神全靠吸煙,每天至少要吸兩包煙,結果突發(fā)心肌梗死。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大部分患病的原因都和吸煙有關。長期吸煙不僅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升高血壓,還會造成脂質斑塊聚積,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
還有一些人在衛(wèi)生間吸完煙離開,下一個不吸煙的如廁者會吸入吸煙者留下的煙霧。長此以往,也會損傷心腦血管系統(tǒng),導致冠心病、腦卒中等缺血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增加。所以,戒煙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為了減少二手煙的危害。
戒煙需要很強的自律性。但只要吸煙危及到生命,這類人也會靠毅力成功戒煙。對于難戒煙的人來說,可以通過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從意識上忘記吸煙。“有的人利用戒煙糖戒煙,這種方法不靠譜,因為戒煙糖的作用微乎其微,吸煙的人也許反而會對戒煙糖上癮。
另外,不吸煙的人平時要多通風和遠離吸煙場所,這樣可以避免吸入過多的二手煙。如今,公共場所都設有“禁止吸煙”的標志,會減小被迫吸二手煙的傷害。
正常人的心臟和本人的拳頭大小差不多,隨著體重增長,心臟的工作量會相應加大。時間一長,血脂、血壓、血糖等指標也會出現異常,致使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臨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不乏體重超標的人,肥胖會影響糖、脂代謝,引起血糖、血脂異常。腹型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控制體重并不難,首先要改變以車代步的習慣,每天堅持運動。適當的鍛煉有益健康,可延長壽命,并且每天有規(guī)律的鍛煉有助于提升心臟的泵血功能。缺乏運動是現代年輕人的通病,能坐車絕不走路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是不正確的。建議每天抽出1小時,進行騎自行車、游泳、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以后頸部微微出汗為宜。
其次要減少油、鹽、糖的攝入量,少吃油炸類、煙熏類、肥肉等食物。而吃綠葉菜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所以平時不妨多吃點兒菠菜、油菜、茼蒿、空心菜等。西藍花、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也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推薦大家適量食用。很多人忙于工作、學習,白天吃飯隨便湊合,到了晚上總是胡吃海塞,吃完了又不運動。時間一長,很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建議中午吃得豐富些,晚上盡量吃好消化的食物,一般七八分飽即可。
夜深了,人體各個臟器都需要休息,心臟也不例外。只有規(guī)律的作息,才能確保心臟正常工作。熬夜已成為不少年輕人生活的常態(tài),在他們看來,只有晚上的時間才屬于自己,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熬夜大軍中。長期熬夜會導致心臟跳動的節(jié)律發(fā)生紊亂,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實際上,睡眠時間太短和睡眠質量太差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和肥胖等疾病,引起各種心律失常甚至是心源性猝死。所以,應盡量避免熬夜。
很多心臟不好的患者,情緒不容易受控制,動不動就會發(fā)脾氣,這會給治療帶來麻煩。不良情緒對心臟的傷害也不容小覷,一旦控制不好情緒,對心臟就是致命傷害。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使不少人壓力倍增,脾氣也越來越大,一直帶著不良情緒生活的人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多,血壓會升高,繼而刺激心臟。所以,想要心臟健康,還要注意管理好情緒。
遇到事情不要鉆牛角尖,盡量心平氣和地說話。有情緒時不要憋在心里,可以找信任的朋友訴說,也可以到河邊、空曠的場所喊一喊,或者大哭一場,這些方法都能將不良情緒釋放出去。當然,每個人釋放不良情緒的方法不同,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就行。
“三高”人群常常以“管住嘴、邁開腿”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堅持鍛煉是好事,但凡事過猶不及,運動也要因人而異,以不感覺疲勞為宜,如快走,一天走1萬步以內為宜。長跑則建議每天不超過半小時,一周10公里以內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