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緒香 李佃營
(1.山東日照市莒縣第二中學;2.山東臨沂市沂水縣職業(yè)學校)
教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通過規(guī)范教案編寫,幫助教師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教案是教師為實施課堂教學而精心編寫的“自備劇本”,是集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要素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實施文案。對于絕大多數教師來說,要得心應手地上好一節(jié)課,教案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對于教學技藝還不是非常純熟的年輕教師來說,用心寫好每一份教案,是提高課堂效果、歷練教學技能、積累教育經驗的必要條件?,F代教育理念和先進教育技術條件下,學校教學管理的著眼點,就是鼓勵、引領、指導教師,“用心”備好每一節(jié)課,讓每一位教師都能設計出兼具指導性和科學性的實用教案,在教育生涯中始終堅持認真?zhèn)湔n、細心撰寫教案的教學制度。
撰寫教案是備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復雜勞動過程,是提升個人教學技能的必須。如果簡單地將備課理解為“背書本”,將撰寫教案看成是為了應付教學檢查才不得已而為之,那么,原本很有意義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會變得沒有什么積極意義。
以敷衍了事的心態(tài),以復制粘貼的方式,隨隨便便編寫的教案,沒有教學理論的參照,沒有教學思想的指導,甚至不會有教學過程的想象、設計與推演,不能體現教師的教學主張,只能是教材的縮印本。這樣的教案,除了能對教學內容增加一點熟悉程度,在課堂教學程序上注定沒有可執(zhí)行性,不會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任何幫助。熟手也好,生手也罷,如此編寫教案,都是重復性的無效勞動,徒增勞動負荷和心理負擔。教學檢查時發(fā)現,那些備課嚴謹認真的教師,課堂上起承轉合非常有講究,而那些不認真撰寫教案的教師,課堂流程上往往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
教學管理要通過職業(yè)道德教育,激發(fā)教師的責任心,鼓勵教師在撰寫教案時,必須懷有愛心,能下真功夫,善于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引導教師運用教育理論,遵循教學原則,順應客觀規(guī)律,按照對教材的整體理解與綜合分析,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程度,找到最近發(fā)展區(qū),將教學內容加以理性總結與科學歸納,設計清晰的教學思路,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認知環(huán)境和愉悅的探索空間。對于陳述性知識,應進行系統(tǒng)整理,使其脈絡清晰,既便于有針對性地傳授知識,又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和鞏固知識;對于程序性知識,則需要進行簡潔化處理,使其具體形象,既便于有邏輯地講授知識,又便于學生掌握、運用和遷移知識,促進能力形成。要指導教師用心對教材及有關參考資料進行綜合消化,將各類知識點加以邏輯化整理,有所取舍,合理調整,創(chuàng)設情境,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生動,使其更加符合認知規(guī)律,更好地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此一來,教案內容才會有不同于教材的全新的邏輯體系和獨特的框架結構。
教案形式上具有了原創(chuàng)性,也就具有了不可替代性,才能凸顯教案的實用價值。教案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做到常備常新,才能常用常新,而不會一份教案用到底,不會一本備課簿用一輩子。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研究成果、新科技成就對教育教學的影響越來越大,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講授書本上的那些知識,僅僅注重應試技巧,只做一個死摳書本、墨守成規(guī)的教書匠,不關心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規(guī)范,不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養(yǎng)成,必將無法完成培育學科素養(yǎng)的使命。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可能只有非常簡單的教案,甚至根本不寫教案,但寫不寫教案,他們都一樣把課上好,上得異彩紛呈,那是多年歷練與沉淀的必然結果,不具有普遍性,這不是年輕教師可以不寫教案的理由。
一名對學生高度負責、對教育心懷敬畏的教師,注定會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新時代,定然會努力緊跟科技、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不斷將新技術、新成果充實到教案中,追蹤新知識,完善新思維,開闊新視野,充分適應教育形勢的需要,把每一份教案都變成有技術含量、有文化內涵、有道德境界的課堂教學實施方案。教案與時俱進,年年都有新內容,這是提升教師教學素養(yǎng)和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檢查要突出即時性和鼓勵性,把定期檢查改為不定期檢查,對具備較好原創(chuàng)價值的教案,給予必要的獎勵,引導全體教師在備課上真用心、用真心。
現代校園,電教手段豐富多彩,多媒體技術普及率很高,教室里大都安裝了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學校領導和教務管理人員一直都在鼓勵教師使用先進的教學系統(tǒng)。年輕教師往往因此對手寫教案比較排斥,如果沒有教導處的硬性規(guī)定和學校的制度限制,很多教師會以制作課件或電子教案為借口而拒絕編寫紙質教案,不帶教案上講臺的現象十分普遍。
現代教育技術確實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但照樣也有其無法克服的劣勢或缺陷,如教師只能占據講臺一角不利于充分交流,教室光線暗淡損害學生視力,每節(jié)課都用多媒體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低水平的課件根本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最致命的問題是:突遇停電怎么辦?移動設備出問題了怎么辦?網上鏈接打不可了怎么辦?雖然這不是常態(tài),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現實中不乏類似的案例,甚至在級別比較高的講課比賽現場,也有參賽者因為停電或設備故障而慌亂無主。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完善的手寫教案,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課堂教學很可能無法進行下去。所以,教師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終究還是需要細心寫出規(guī)范的紙質教案。
一方面,強調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另一方面,強調使用手寫教案,似乎形成了對立局面。那么,這兩者之間能不能達成協(xié)調一致呢?怎樣才不會讓教師感覺無所適從呢?這就需要區(qū)別對待,注重優(yōu)化教學管理措施。對年齡較大的教師,要以鼓勵為主,讓其充滿信心,大膽使用現代教學技術,將現代技術融入傳統(tǒng)方法之中;對年輕教師來說,要以引領為主,要重視專業(yè)成長的基本規(guī)律,不要急于求成走捷徑,在熟悉現代技術的基礎上,不拋棄傳統(tǒng)教學手段,從練好基本功做起,扎扎實實寫出實用的教案。
傳統(tǒng)的手寫教案,完全可以跟現代教育技術融合起來。以微視頻為主要信息傳遞載體的翻轉課堂,就是最常見的創(chuàng)新方式。那些最具研究探討價值的教學片段,呈現在課前給學生觀看的微視頻中,課堂教學更多地變成了分享思維成果的交流互動過程。一節(jié)課的整體流程設計,還是用傳統(tǒng)的手寫教案呈現出來,但在預設中要更好地關注課堂生成,在精致簡約中突出交流分享。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清晰明確的教學信息,重新構建的學習流程,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表現欲,更好地促進內容的消化和吸收,有助于知識的內化和遷移,促進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形成。這樣的教案,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俯下身來認真撰寫教案的過程,就是教師歷練教學基本功、提升教育技能的必要過程。
傳統(tǒng)教案也可以與片段化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多種元素糅合起來,具有直觀具體、形象生動、新鮮刺激的優(yōu)勢,用其演示復雜過程、關鍵場景、邏輯關系等,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效果。但長期全程使用多媒體課件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學效果,也讓有些教師變得不再那么勤奮用心。要引領教師勇于打破思維定式,不要過于依賴多媒體,對教育應該懷有虔誠的態(tài)度,注重仔細研究學習心理,將最需要刺激效果的內容轉化為短小的課件,用片段化課件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以傳統(tǒng)手寫教案為依托組織教學。要細心設計,將教案與課件結合起來,以恰當的方式融入多媒體技術。要讓教師看到,適時改變一下表現形式,更能有效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教學的過程也會充滿愉悅感。
教案具有提示性,專為教師組織課堂教學而精心準備,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規(guī)范性,避免隨意性。一節(jié)課的預設流程,全部默記在心,確實不太容易,畢竟還有一些課前無法完全掌握的信息,會影響到師生的雙向交流,而伴隨著交流的深入,還會有一些無法預測、隨機而現的生成。因此,很多提示性的內容,如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程序的預設,起承轉合的設定,都需要以文字或圖示的形式在教案中呈現出來。一份精心準備、用心編寫的教案,最能體現教師的匠心,就像電影腳本一樣,給教師一個實施課堂教學的明確路徑,能提醒教師按照預定方案有條不紊地推進教學流程,即使遇到生成,也能隨機應變。教學的心得,課后的反思,也完全可以在教案預留的空白處記錄下來,這對積累經驗、提升素養(yǎng)極為有益。翻閱一本本用心編寫的教案,就等于檢閱了一遍課堂教學經歷,重溫了一遍心路歷程,其總結、反思與研究的價值可想而知。這是教學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切入點。
教學管理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要讓教師知道,多媒體課件無可置疑地屬于廣義上的“教案”,但在課堂上播放,特別是貫穿整節(jié)課的課件播放,會讓課件失去教案的某些個人屬性,變成師生共用、共享的課程資源,從而具有“學案”的性質。因此,多媒體課件往往只能呈現教學內容,很多提示性、總結性的文字,根本不可能明確反映在課件上。課件的作用跟撰寫紙質教案并不完全一致。多媒體課件等電子教案雖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共享,但卻容易助長教師的惰性,對課堂板書的影響很大,長期大量使用多媒體課件等電子教案,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計算的嚴謹性。
講臺并非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更多地應該成為學生展示才能的平臺,因此,設計什么樣的教學程序,用什么樣的方法實施教學,該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都顯得非常重要。一份精致的教案,最能體現教師的匠心:什么時間使用哪些媒體,什么時間推進哪個環(huán)節(jié),什么時間進行德育滲透,怎樣進行語言講授,怎樣開展課堂討論,怎樣組織分享展示,這些具體的環(huán)節(jié)、具體的方法,都應該用醒目的方式標注在教案中。有教案做依托,教師更會胸有成竹,教學更會有條不紊。雖然預設跟生成有一定的差別,但預設不到位,教學程序就很難保證流暢自然,教學方法和組織手段也顯得凌亂無序,從而嚴重影響學生的耐心和興趣。相反,傾注匠心設計而成的教案,常常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大膽預設,程序性非常明確,執(zhí)行起來特別順手,即使偶遇意外情況,也完全可以不慌不忙地靈活調整,從而展現出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不至于釀成教學事故。
時代在發(fā)展,不僅僅是教學內容在發(fā)生變化,就是學生的心理和生理也在不斷變化之中。在這種變化的環(huán)境中,教學指導思想,課堂教學的思路和方法,也應該隨著學情的變化路徑而不斷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F在的學生,知識面寬,思想活躍,喜歡表現,個性鮮明,不太愿意接受說教,最厭煩獨白式的宣教,最抵觸背書式的灌輸。教案最忌拖沓、繁雜,教學管理人員要指導教師傾注匠心,不要大段抄寫教材內容,不要過細演繹自我感覺,而是下真功夫研究探索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和銜接過渡,盡量保持教案的簡潔與流暢,目標要明確,層次要分明,主要體現框架性的知識脈絡,重在教學程序、教學方法的預演性設計和參照性提示。創(chuàng)新完成每一份教案,走上講臺才會氣定神閑、游刃有余,才能放心把舞臺交給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和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