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貴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早晨起床也不例外。那么,早晨養(yǎng)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嗎?現(xiàn)列舉幾點,希望引起朋友們的重視。
很多中老人都有這種體驗,早上剛睡醒時頭腦有一段很不清醒的時間,大腦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計算能力、操作能力和肢體的平衡能力都沒有達到正常的狀態(tài),特別是非正常醒來(如被鬧鈴聲吵醒、被噩夢或外界刺激突然驚醒等)的人,其上述能力下降就更明顯,此外還會使心跳進一步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難受,常感到非常不舒服。如果這個時候馬上起床,不是丟三落四,就是容易碰傷磕傷或扭傷,甚至摔倒造成骨折,一些心絞痛、心肌梗死、哮喘、腦卒中等意外也多在這一時間段發(fā)生。對于原本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這個時間段發(fā)生意外的危險性更大。究其原因,是“睡眠慣性”造成的,通常需要經(jīng)過10 分鐘左右才能慢慢恢復過來。
早晨一醒來就應該將臺燈打開,這樣有助于調整生物鐘,讓人更快清醒過來。中老年人在早上醒來后,可以賴床一刻鐘,讓雙眼先適應周圍的光刺激和環(huán)境,起床時盡量不要太猛,而應躺在床上,用5 分鐘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部,或者在床上靜坐5 分鐘,做幾次深呼吸,讓頭腦管理身體各個器官的神經(jīng)中樞都慢慢地“醒”過來。否則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即使5 分鐘過后,大腦各神經(jīng)中樞已經(jīng)“醒”了過來,但體內各個器官的功能尚未能馬上進入最佳的狀態(tài),睡眠慣性對人體仍然會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人體處于休息的器官完全恢復其正常功能需要20~30 分鐘,在這段時間可以做些簡單的事情,如洗漱、上廁所等,千萬注意不要急于進廚房干活、下樓晨練或騎車外出購物等。
近年英國《運動醫(yī)學雜志》中文章指出,早晨鍛煉并不利于身體健康,其理由是早晨鍛煉會抑制人體免疫功能。醫(yī)學專家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早晨進行訓練的游泳運動員,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免疫功能會逐步下降。究其原因是清晨鍛煉后人體內會產生過多的腎上腺皮質激素,而體內皮質激素含量的過度增加會促使血壓升高,并對人體正常的免疫功能產生抑制作用。因為,人體夜晚時段皮質激素的水平要明顯低于清晨。
喜歡晨練的老年人,早晨不要起太早,尤其是冬天,最好是等太陽出來后再開始晨練,因為日出前地面空氣污染重、且氧氣含量也少,日出后綠色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氣,空氣方才清新。
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中老年人鍛煉身體時一定要避開這段時間,這是因為早晨起床后,人的交感神經(jīng)開始興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去甲腎上腺濃度開始上升,代謝加快,血小板活性增強、血黏度上升,這一切都增加了心血管系統(tǒng)的負擔和耗氧量,從早上6 時到11 時是全天最危險的時刻,70%~80%的心腦血管病猝發(fā)(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腦卒中)常發(fā)生于在此時。
晨練還應注意幾點:秋冬季早晨氣溫過低不宜晨練;雨霧天氣不宜晨練;空腹狀態(tài)下不宜晨練,可吃些食物,至半飽后稍事休息再到戶外進行晨練。
現(xiàn)已公認,下午3~5 時做運動最好。究其原因是人體一晝夜間機體能力狀態(tài)總在變化。人體代謝的高峰期在下午3~5點,你或許會感覺到這時自己會有點熱、或者累之類的。晚飯前,機體都處于比較饑餓的狀態(tài),這時,體內的脂肪也處于分解狀態(tài),一部分脂肪酸被釋放進入血液。此時去運動如快步行走,體內儲存的脂肪會供應一部分能量。而運動后的短暫恢復期,則會從血液中提取膳食脂肪來補充。因此,晚飯前適當運動,能有效消耗能量,減少脂肪對血管功能的損害,更有益于預防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晚餐前運動,還能夠將白天的壓力轉換成晚上的愉悅。
下午運動對睡眠幫助最大。這是由于大腦興奮和機體疲勞程度不同造成的。下午3 點以后運動,到晚上10 點身體和大腦開始進入較為疲勞的狀態(tài),這使運動者更易入睡。而上午運動的人,大約在中午感到疲勞,到晚上反而不容易睡著了。專家同時提醒,晚上九點后不適合再進行運動,這會讓大腦過于興奮,推遲入睡時間。
中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絕大多數(shù)處于增生狀態(tài),而其中很多都是向膀胱內突入的,占據(jù)了膀胱的一定空間,使膀胱的有效容量減少。而前列腺在充血時,又進一步增大了,會占據(jù)膀胱更多的空間。所以,很容易讓老年男性產生尿意,即憋尿感,而去排尿時又沒有多少尿。
因此,中老年男性一覺醒來,不要急著去排尿或排便,而最好是要起來走一走,活動一下再上廁所排尿或排便,這樣排尿不暢以及尿不盡的癥狀會明顯改善,大便也容易解出來。另據(jù)有關統(tǒng)計,因如廁時間過長而引起痔瘡的人越來越多,究其原因,是長時間坐在馬桶上,造成腹壓持續(xù)增加,導致肛門直腸部位靜脈血液回流困難,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痔瘡。還有,如廁時看書看報,也會分散注意力,人為地延長排便時間,久而久之,亦易導致便秘,而便秘者食物殘渣在腸腔內滯留過久,則使腸內水分過量吸收,腸腔內津液缺乏,糞便干燥堅硬,充塞壓迫腸壁靜脈,也會造成血液回流不暢,形成痔瘡。故專家指出,每次排大便時間莫超過8 分鐘。便得快,也是預防痔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