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俊
閱讀對于數(shù)學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閱讀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閱讀能力。
1.解讀教材中的數(shù)學概念和公式
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有很多概念和公式,其語言表述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因此,對數(shù)學概念要仔細推敲,挖掘重要的詞語、句子,理解概念的真正涵義。例如,在北京版教材第五冊“24時記時法”的教學中,我出示了24時記時法的概念,通過三種途徑讓學生對文字進行閱讀理解。首先,抓住重點語句,讓學生閱讀概念,把重點詞句圈畫出來。其次,讓學生分析這些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匯報得到的信息。最后,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對概念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質疑,如0時是幾時、24時是幾時、時針轉兩圈怎么走等。這樣,使學生領悟蘊含其中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并將其運用到之后的概念學習中。
2.解讀教材中數(shù)學練習的信息
數(shù)學習題中也會呈現(xiàn)大段的敘述性文字,里面蘊含了知識性的內容介紹,也有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和問題,學生需要仔細閱讀資料,提取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為解答問題尋找條件。如北京版教材第九冊中有這樣一道題:我國“神舟七號”飛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成功發(fā)射,之后共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繞地球45圈,于28日17時37分安全著陸。三位航天員翟志剛、景海鵬和劉伯明安全、自主出艙。“神舟七號”飛船飛行了多少小時?在解答這道題之前,我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了解這段文字都告訴了我們哪些內容,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勾畫出所呈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再讓學生思考解答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什么條件,明確把時間單位統(tǒng)一,化成小時就能解答這個問題了。這樣,學生的課外知識得以豐富,同時也培養(yǎng)了提取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為解答問題奠定了基礎。
3.解讀教材中的閱讀材料——知識窗
為了讓學生了解知識的起源、出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些課時的后面增加了一些閱讀材料,介紹一些簡單易懂且具有趣味性的數(shù)學知識。適時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鞏固新知識,還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如“取近似值的方法”這個知識窗的內容,一共介紹了三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進一法、去尾法,并通過舉例的方法讓學生明確三種方法的具體含義,以及哪一類問題采用哪一種方法。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資料中的內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結合書上的例子說說什么時候用哪種方法,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列舉生活中的例子。這樣,把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