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寬兵 蒿呈龍 姚繼剛 龍厚元
(江蘇省農墾農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東辛分公司 連云港222248)
合理的播種期和栽插期是水稻生產過程中一項重要的栽培措施。 關于播期對水稻產量的影響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1-3]。 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不同品種的條件下,水稻的栽插期也不盡相同。邢志鵬[4]等人研究表明各水稻產量隨播期推遲顯著下降,但變化幅度有差異; 播期推遲,水稻生育時期相對延遲,生育期縮短,主要生育階段積溫及其利用率明顯降低。 許珂等[5]研究認為,隨播期的推遲不同品種類型水稻的產量呈下降趨勢, 品種類型間下降幅度不同。 不同地區(qū),同一水稻品種都有自己適宜的栽插期,但常常因茬口、氣候、灌溉水資源,苗期病害等問題的出現導致栽插期的推遲, 從而影響水稻的產量、外觀和品質[6-9]。 蘇北連云港地區(qū)是稻麥兩熟制,光溫資源緊張,這對水稻栽插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本試驗通過分期播種,分期栽插的方法來探究不同栽插期對水稻產量、外觀及加工品質的影響,以期為蘇北地區(qū)機插水稻高效栽培提供理論支撐。
試驗于2019 年5~11 月在東辛農科所試驗田2#地進行,土壤為濱海黏質脫鹽土,前茬作物為小麥,地勢平坦,肥力均勻,土地肥力中上。 供試品種為淮稻5 號。 氮肥運籌:氮肥總用量為22 kg/畝,基(面)肥∶第 1 次分蘗肥∶第 2 次分蘗肥∶促花肥∶?;ǚ?2∶2∶2∶2∶2。
尿素為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生產提供,含N量46%,50 kg 裝;磷酸二銨為甕福(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含 P2O5量 46%,含 N 量 18%,50 kg 裝;復合肥(15∶15∶15)為安徽省司爾特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設 4 個栽插期處理,6 月 15 日 (5 月 24 日落谷)、6 月 20 日(5 月 30 日落谷)、6 月 25 日(6 月2 日落谷)、6 月 30 日(6 月 7 日落谷),分別記作 A15、A20、A25、A30。 每個處理為 1 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大小為6.5 m×4.5 m,面積 29.52 m2。 各小區(qū)之間筑埂隔開防止竄肥,單排單灌。抽穗后 40 d、45 d、50 d、55 d 在各小區(qū)單獨取樣,分別記作 B40、B45、B50、B55。
測定項目:葉齡動態(tài)、莖蘗動態(tài)、產量結構、稻谷外觀和加工品質。
測量方法:葉齡動態(tài)、莖蘗動態(tài),栽插第2 天定點,每隔7 d 觀察記錄水稻的葉齡和莖蘗動態(tài)直至抽穗;產量結構,成熟期在田間采用5 點取樣法取樣測量成穗數,收獲前取樣測量每穗總粒數、空癟粒數、實粒數,小區(qū)割方測產、測千粒重;稻谷外觀和加工品質,通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評價稻米品質。
從表1 可以看出, 同一水稻品種隨著栽插期的推遲,有效穗數、實粒數、結實率、產量均呈下降趨勢, 相比于 6 月 15 日栽插的處理,6 月 20 日栽插、6 月25 日栽插、6 月30 日栽插的處理有效穗數分別減少了 2.59%、4.50%、6.47%; 實粒數分別減少了0.67%,1.34%,1.72%; 結實率分別降低了 0.63%,1.47%,2.41%; 產量分別降低了 1.07%,3.12%,5.65%。 不同栽插期對同一品種水稻的千粒重影響不顯著。
表1 不同栽插期對水稻產量及產量結構的影響
對不同栽插期水稻的葉齡動態(tài)調查 (附圖),同一品種水稻栽插日期早的處理各個時期的葉齡均高于栽插日期晚的處理,同6 月15 日最早栽插(A15)的處理相比,6 月 20 日栽插(A20)、6 月 25 日栽插(A25)、6 月 30 日栽插 (A30) 的處理總葉片數分別減少了0.4 張,1.0 張,1.5 張。 不同栽插期處理水稻的葉片生長速度表現為 A30>A25>A20>A15。
附圖 不同栽插期的葉齡動態(tài)
水稻的群體莖蘗消長動態(tài)是體現群體生長特征的重要方面。 由表2 可知,不同栽插期的水稻以相同密度移栽后在生育前期莖蘗動態(tài)基本一致, 莖蘗數均在拔節(jié)期前后達到最高點,而后減少,抽穗期接近穗數,直至成熟。 拔節(jié)后不同處理的莖蘗數減少的速度表現為 A30>A25>A20>A15。 隨著栽插期的推遲,各處理的成穗率呈下降的趨勢,6 月15 日栽插(A15)的水稻成穗率最高,為 67.25%,6 月 20 日栽插(A20)、6 月25 日栽插(A25)、6 月 30 日栽插(A30)的處理相比于6 月15 日栽插(A1)的處理成穗率分別下降了2.30%、4.59%、6.47%。 不同栽插期的水稻夠苗期(N-n)的群體數量與成熟期相近,說明夠苗期(N-n)保證群體達到預期穗數是水稻高產的關鍵。
表2 不同栽插期水稻的莖蘗動態(tài)
由表3 可知,在相同收獲期的條件下,不同的栽插期處理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隨著栽插期的推遲呈下降的趨勢, 不同栽插期相同收獲期對水稻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的影響無規(guī)律性變化。 不同栽插期和不同收獲期對水稻堊白度、堊白粒率、不完善粒率、黃粒米率影響無規(guī)律性變化。
水稻栽插期推遲后,水稻因自身生長需要,加快了葉片的生長速度用以增加光合物質的轉化給自身提供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來彌補前期缺少的生長營養(yǎng),但栽插期的推遲導致水稻營養(yǎng)生長時間受到限制,最終導致總葉片數的減少。 從試驗結果可以發(fā)現,不同栽插期的水稻以相同密度移栽后, 從移栽到最高分蘗期,群體的數量無顯著差異,這可能是由于遲栽處理分蘗期處于7 月溫度逐漸上升、 光照日益充足的時間段, 能夠較好的滿足水稻分蘗對生長環(huán)境的溫光要求。 拔節(jié)后各處理的群體減少,栽插期越遲,群體減少速度越快,說明隨著栽插期的推遲,水稻分蘗生長期變短,分蘗增長過快,單個莖蘗分配的干物質減少, 造成水稻成穗率和結實的降低及穗粒數的減少,最終導致水稻減產。 不同栽插期對水稻的千粒重影響不顯著, 可能是因為栽插期遲導致群體穎花量減少, 緩解庫器官對光合產物的競爭及后期較好的溫光條件能夠滿足籽粒的灌漿結實, 從而提高遲栽水稻的千粒重。
在相同的栽插期處理下, 不同的收獲期對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影響無規(guī)律性變化,而在相同的收獲期處理下, 隨著栽插期的推遲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表現出下降的趨勢。 堊白的形成與稻米品種的遺傳特性、 灌漿期間的氣象條件有關, 本試驗條件下不同栽插期和不同收獲期對水稻堊白度、堊白粒率、不完善粒率、黃粒米率影響無規(guī)律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