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麗旦·熱吉甫 楊潤清 張媛 楊武明 路明
痔病是肛腸科常見病,約占結直腸疾病的75%[1]。根據(jù)1975年提出的“肛墊下移學說”[2],1998年,由意大利學者Longo等[3]提出了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釘合術(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此手術利用一次性吻合器環(huán)形切除松弛、內(nèi)脫垂的直腸黏膜,使下移的肛墊向上懸吊,同時阻斷痔的血流[4],適用于環(huán)狀脫垂的Ⅲ、Ⅳ度內(nèi)痔、反復出血的Ⅱ度內(nèi)痔[5]和直腸黏膜內(nèi)脫垂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外科治療[6]。在國內(nèi),自從2000年由中山醫(yī)院姚禮慶等[7]首次開展此手術以來,PPH因具有操作簡單、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等眾多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但隨著大量的臨床實踐與觀察發(fā)現(xiàn),其又存在諸多并發(fā)癥,包括吻合口狹窄、肛門下墜不適感、吻合口漏等,其中吻合口狹窄相對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針對此并發(fā)癥,臨床上運用的常規(guī)處理是定期擴肛治療或行二次手術,目前尚無較好的預防處理措施,因此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身心負擔和經(jīng)濟負擔[8]。為了預防術后吻合口狹窄和有效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提高滿意度,進一步能夠較好地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jù),有必要高度重視對此并發(fā)癥相關的危險因素和發(fā)病特點的認識。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和昌吉分院肛腸科住院接受PPH治療相關臨床資料,采用病例對照研究。
納入標準:(1)均符合Ⅲ~Ⅳ度痔病診斷標準(Goligher's分類),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腸黏膜內(nèi)脫垂出口梗阻性便秘,均采用PPH手術治療患者;(2)臨床資料完整,術后隨訪滿6個月者。排除標準:(1)嚴重心,肺,凝血功能障礙者;(2)合并肛周膿腫、肛瘺、其他腸道器質性病變,急性血栓性外痔、嵌頓痔等其他類型痔病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婦女;(4)患有精神類疾病患者,無法配合后期隨訪的患者。
將發(fā)生術后吻合口狹窄的112例患者設為病例組,未發(fā)生肛門狹窄的112例病例設為對照組,采用1∶1配對設計的方法,以年齡±3、性別相同、BMI±3匹配原則從同期住院進行PPH手術的病例中選取配對。在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BMI分布均衡可比(P>0.05)的前提下,進一步分析、比較兩組患者是否瘢痕體質(均有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病史者)、術后是否大便不成形、有無既往肛周手術史、吻合口是否完整、是否術中或術后縫扎止血、荷包縫合深度、是否術后感染等因素,分析以上資料是否影響術后吻合口狹窄發(fā)生率。
手術方法:(1)均行肛門指診及肛門鏡檢查,必要時行電子結腸鏡檢查,排除腸道其他器質性病變;(2)術前一天晚上給予清潔灌腸,術前30分鐘抗生素靜點預防感染;(3)椎管內(nèi)麻醉下,取左側臥位,0.5%聚維酮碘消毒3次,術中采用一次性肛腸吻合器行PPH,止血海綿及油紗布填塞肛管;(4)術后每日常規(guī)換藥,0.5%聚維酮碘消毒肛周及肛管,復方角菜酸酯栓肛門塞入,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外用,抗生素靜點至術后第24小時。診斷標準:PPH術后吻合口狹窄參照“現(xiàn)代肛腸外科學”[9]診斷標準,具體如下:(1)輕度吻合口狹窄:肛門指診時食指可輕松通過,患者無明顯不適癥狀;(2)中度吻合口狹窄:肛門指診時食指需用力方能通過,患者有明顯排便困難,大便形狀變細等不適癥狀;(3)重度吻合口狹窄:肛門指診時小指需用力方可通過或不能通過,重度排便困難,大便不能自行排出。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單因素分析中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判定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按照納入排除標準最終納入3 230例手術患者病例,術后隨訪率為85.93%,其中男1 535例,占47.52%,女1 695例,占52.48%,最大年齡為88歲,最小者為26歲,平均年齡(41.50±9.19)歲。隨訪半年后有112例發(fā)生吻合口狹窄,發(fā)生率為3.47%,其中輕中度狹窄73例,重度狹窄39例,輕中度狹窄患者通過定期擴肛治療達到改善,重度狹窄患者行直腸吻合環(huán)瘢痕松解術,術后直腸可容納兩指,所有患者排便困難癥狀緩解,有效率100%。根據(jù)研究結果可見,病例組和對照組在性別 (t=0.286,P=0.688)、 年 齡 (t=1.678,P=0.630)、BMI(t=0.252,P=0.841)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xˉ±s)
研究結果顯示,瘢痕體質(χ2=62.910,P<0.001)、術后大便不成形(χ2=76.522,P<0.001)、既往手術史(χ2=5.448,P=0.032)與PPH和術后吻合口狹窄有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吻合環(huán)是否完整(χ2=0.338,P=1.000)、術中或術后縫扎止血(χ2=1.841,P=0.369)等與PPH術后吻合口狹窄無關,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所有病例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均是直腸黏膜和黏膜下組織,未出現(xiàn)肌肉組織,故認為所有入組病例荷包縫合深度一致,此外無術后感染病例,因此對上述兩個指標未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表2 術后吻合口狹窄單因素分析結果(例)
選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l(wèi)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瘢痕體質和術后大便不成形是PPH術后吻合口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術后吻合口狹窄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痔是肛腸科多發(fā)病,我國發(fā)病率占46.3%[10]。在提倡微創(chuàng)理念,微創(chuàng)技術的當今社會,PPH術因術中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同時療效確切等優(yōu)點,活躍應用在結直腸疾病的手術治療當中。我們通過大量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術后相關并發(fā)癥是最不能忽視的致命弱點,其中,吻合口瘢痕狹窄是較嚴重且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根據(jù)最新國外文獻報道發(fā)現(xiàn)其發(fā)生率是0.8%~5.0%[11-12],國內(nèi)姚力慶等[13]、朱軍等[14]、趙燕等[15]對PPH手術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發(fā)現(xiàn),吻合口狹窄率分別是2.5%、0.2%、3.18%。本組患者吻合口狹窄發(fā)生率為3.47%。
PPH術后輕中度吻合口狹窄常為膜性狹窄,可通過定期擴肛治療來解除狹窄,重度則為瘢痕狹窄,通常需行瘢痕松解二次手術治療[16]。吻合口狹窄的發(fā)生原因眾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本研究中,通過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瘢痕體質,術后大便不成形,既往手術史是PPH術后吻合口狹窄的危險因素。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可見,瘢痕體質和術后大便不成形是PPH術后吻合口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1)瘢痕體質患者,家族遺傳是已確認的系統(tǒng)性致病因素,此外激素水平、飲食、生長因子和炎癥刺激均可能是重要因素[17]。上述多種因素導致吻合口瘢痕組織過度增生、變厚,最終攣縮而形成狹窄;(2)通過術后復查問診病史發(fā)現(xiàn),因胃腸炎、腸息肉、口服通便藥等多種原因導致術后長時間腹瀉,大便不成形患者出現(xiàn)吻合口狹窄概率明顯高于大便正常的人,孫壯等[18]、梁玲玲等[19]、王新中等[20]以及眾多學者通過臨床實踐也證實了這一點。不成形大便刺激吻合口,使局部黏膜防御機制異?;钴S,導致黏膜反應性增生,同時喪失了正常成形便對吻合環(huán)的機械擴張作用;(3)既往有過痔瘡手術史或打過硬化劑的患者,肛門直腸局部皮膚組織的損傷或缺損使肛門環(huán)形延展性降低。硬化劑所形成的無菌性炎癥反應,導致肛周和黏膜下纖維組織過多增生,彈性下降,最終造成攣縮及狹窄。
通過大量文獻查閱發(fā)現(xiàn),除以上三種因素以外,PPH術后吻合口狹窄還跟荷包縫合過深、術后切口感染、術中或術后縫扎止血等多種因素有關。對于本研究中陰性結果分析如下:(1)通過術中標本病理報告發(fā)現(xiàn),切除黏膜組織中均為未發(fā)現(xiàn)深層肌肉、脂肪細胞等直腸深部組織結構,后期通過與本院病理科合作,再一次確認病理報告結果的精確性,排除術中荷包縫合過深的可能;(2)所有入組患者術后均未發(fā)生切口感染;(3)術中,術后吻合口出血均采用電刀電凝止血,直腸填塞止血,出血嚴重者采用黏膜淺表縱形縫合等方式,盡量避免了牽拉較多組織的8字縫合。通過本研究中大量回顧性數(shù)據(jù)證實,本院肛腸科實施的PPH手術全診療過程較成熟,術中和術后相應干預安全、合理。
本研究結果對于如何預防PPH術后吻合口狹窄有著重要的意義,要做到預防重于治療。(1)術前問診要全面,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瘢痕體質,有既往痔瘡手術史或打過硬化劑患者,凝血功能異常者慎用;(2)胃腸炎,腸息肉,不明原因長期大便不成形患者術前術后積極內(nèi)科輔助治療,囑患者纖維素飲食,避免長期服用導瀉藥,建立良好的飲食排便機制;(3)縫扎止血采用黏膜淺表縱形縫合方式,盡量避免縫扎組織過多過深;(4)術后第二周開始實施定期復查隨訪,包括肛門指檢、擴肛治療。
綜上所述,PPH術后吻合口狹窄是由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瘢痕體質和術后大便不成形是PPH術后吻合口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希望本研究為臨床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并為進一步相關性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