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方建
(河南理工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 焦作 454000)
近年來,我國工程地質勘查獲得了良好的發(fā)展機遇,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而在地質勘查過程中,全面了解水文地質情況對工程后續(xù)的開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1]。因此,勘察人員必須全面了解項目所在區(qū)域范圍內的水文地質條件,深入分析和評價水文地質條件所帶來的工程問題和危害,為施工提供精準的水文地質資料和實驗數據。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部分施工區(qū)域淺層地下水會滲入基坑內部,降低基坑挖掘效率。隨著基坑開挖的不斷深入,滲水情況亦將愈發(fā)嚴重。在挖掘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將積水排除,嚴重時很可能導致基坑邊坡出現沉降的現象,從而影響到工程的總體進展[2]。
基坑中一旦滲入地下水,滲透現象較為嚴重,因含水量增加,地基土壤結構穩(wěn)定性和強度將大大降低,大流量的地下水很可能引發(fā)管涌和流砂現象。由于地下水不斷在基坑內堆積,會導致基坑周邊的巖土層出現軟化的現象,從而使得基坑周邊的巖土強度降低,嚴重時會使得基坑側壁發(fā)生形變,從而影響到工程的安全性。工程開展區(qū)域的土質一旦受到嚴重地影響,會使得在建工程的進度受到影響[3]。
首先,地下潛水位如果出現上升的情況,則會影響到工程的順利開展。通常情況下,地下含水層結構遭到破壞時,會導致地下潛水位出現上升的情況。而極端條件下如特大暴雨以及過度灌溉等都會加速大氣降水和地表水下滲,從而引發(fā)地下潛水位上升[4]。而地下潛水位的上升,則會使得巖土層出現鹽漬沉積和土壤沙化等問題,從而改變巖土層結構,進而出現軟弱地基或地面塌陷等問題。
勘查人員在進行地質勘查的時候,可以按照以下幾點進行:
①自然條件
勘查人員在勘查過程中需要對工程所屬地區(qū)的地形地貌與水文氣象進行詳細地了解。地形地貌包括地形類型及分布、地勢、地面起伏以及海拔和相對高度等;而水文氣象信息則包括氣候、降雨、地表水及地下水分布等內容[5]。
②地質環(huán)境
地質環(huán)境主要包含地下土層的主要構成、土質的類型、地層巖性等。對地質環(huán)境進行全面地了解可以幫助勘查人員分析出該地區(qū)地質存在的潛在地質災害,為工程項目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③地下水情況
需要分析該地區(qū)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關系,以及近10年地下水水質與水量動態(tài)特征。因地下水位和水量的變化很可能引發(fā)地質災害,這也是勘查人員在進行水文勘查時需要注意的一個方面。
在進行地質勘查的時候,勘查人員需要對含水地層的地下水水位進行準確的測定。在進行靜止水位測定時,需要地下水位穩(wěn)定后對其進行測定,而穩(wěn)定時長則需要根據含水層滲透性確定。如果有必要,勘查人員可以在勘查結束進行靜止水位測定;測定地下水位需要應用泥漿鉆,在鉆進的時候,勘察人員需要將測水管打到待測水層之中;如果是對多層含水層進行測定,則需要將其他含水層隔開,做好止水措施,然后進行測定。
在水文地質勘查中,壓水試驗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壓水試驗時,根據工程的特點對試驗的孔位進行科學合理的設定,根據工程所在地巖層滲透特征對鹽水試驗段進行劃分,根據工程開展的實際需求對壓力基數進行設定,同時需要試驗人員及時將壓力與入水量兩者之間的關系圖繪制出來,根據相關數據計算出透水率。通過透水率可以幫助勘查人員進一步判斷該地區(qū)的水文地質情況,從而為工程的進行提供更多依據。
地下水的變化會引發(fā)相應的地質災害,從而對工程的進行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此,勘查人員需要在地質勘查的時候,詳細地了解地下水的變化情況,深入分析地下水位變化對建筑以及周邊的巖土體產生的不良影響,從而分析出這些影響將會給工程項目帶來的隱患,這有助于施工企業(yè)解決這些問題,將地下水位變化造成的負面影響降低,保障工程項目順利進行。在開展地下水位勘查工作之前,勘查人員需要了解這些地區(qū)是否存在人為活動對地下水位造成一定的影響。
掌握地下水的變化規(guī)律能夠幫助施工人員更好地安排施工流程,制定施工策略,使得施工的開展更加有序,降低工程危害。此外,了解地下水變化規(guī)律有助施工人員預先制定預防措施,將地下水變化對工程開展的影響降低。即使是在工程開展的過程中發(fā)現了相關的問題,那么施工人員也可以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這對于工程項目的開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勘查人員應該進一步分析最近幾年當地地下水位的變化情況,更加科學地預測地下水的變化規(guī)律。
水文勘查評價體系對于人們研究水文地質信息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想要水文勘查的體系得到優(yōu)化,需要將評價重點落到水文情況的變化使得周邊的巖體結構以及建筑物結構受到的影響上,從而幫助人們推測出水文變化給巖土工程帶來的潛在影響有哪些,幫助人們制定更為合理的預防措施。而勘查人員在開展水文勘查時,首先需要對富水段地質進行勘查,之后將水源地作為勘查工作擴展的基礎,通過科學有效地勘查方法進一步查明探測地區(qū)地下水的情況,分析出地下水對周邊巖體以及建筑物的影響,從而制定預防措施。評價體系的制定能夠將水文勘查的重點體現出來,使得水文勘查的價值得到發(fā)揮。所以,對水文勘查的評價體系進行優(yōu)化能夠推動水文勘查更為科學地開展下去,將水文勘查的意義體現出來,從而為工程項目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為了進一步保障勘查的準確度,勘查人員需要根據工程建設的標準對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勘查。這要求勘查人員能夠在掌握工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水文地質的勘查,分析出水文情況對建筑物地下結構造成的影響,科學合理地幫助設計人員優(yōu)化圖紙。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水文情況的變化對工程的影響減小,確保工程的質量。因此,這要求勘查人員在勘查過程中,將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做好,每一步操作都按照標準進行,將人為因素造成的影響進一步減小。
總而言之,在進行工程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問題對于工程項目有著重要的影響。面對復雜的水文地質問題,勘查人員需要通過更多專業(yè)的方式進行檢測、分析,最大限度將水文地質問題對工程帶來的影響降低,使得工程質量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