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
頤和園
頤和園集傳統(tǒng)造園藝術(shù)之大成,既有皇家園林恢宏富麗的氣勢,又充滿了自然之趣,高度體現(xiàn)了中國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
春天來了,頤和園花木都逐漸開放了,每天除了成千上萬來看花的游人,還有許多自城郊學校來的少先隊員,到園中過隊日郊游,進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滿園子里各處都可見到紅領(lǐng)巾,各處都可聽到建設(shè)祖國接班人的健康快樂的笑語和歌聲。配合充滿生機、新綠叢中的鳥語花香,頤和園本身,因此也顯得更加美麗和年輕!
我們似可把頤和園分成五個大單位去游覽。
第一是進門以后的建筑群,這個建筑群除中部大殿外,包括東邊的大戲樓和西邊的樂壽堂,以及西邊前面一點兒的玉瀾堂。第二部分是長廊全部和以排云殿、佛香閣為主體,圍繞左右的建筑群。這是目下全個園子建筑最引人注意部分,也是全園的精華。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孤島上的建筑群,龍王廟是主體。第四部分是后山一帶,建筑廢址不少,保存完整的房子卻不多。很明顯是經(jīng)過歷史事跡的痕跡沒有修復(fù)過來。第五部分是東路以諧趣園為中心的建筑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閣,靠北緊鄰是霽清軒。
頤和園最高處建筑物,是山頂上那座全部用彩琉璃磚瓦拼湊做成的無梁殿。這個建筑從工程上和裝飾美術(shù)上說來,都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作,是二百年前的建筑工人和燒琉璃窯工人共同努力為我們留下的一份寶貴遺產(chǎn)。
從北邊走可先逛長廊,到長廊盡頭,轉(zhuǎn)個彎,就到大石舫邊了。大石舫也是乾隆時作的,七十年前才在上面加個假西式樓房,五色玻璃在當時是時髦物品,現(xiàn)在看來不免會感覺俗惡。除大石舫外,這里經(jīng)常還停泊有百多只油漆鮮明的小游艇出租。歡喜劃船的游人,可租船向前湖劃去,一直過西蜂腰橋再向南,再劃回來。那個高拱細腰小石橋值得一看。
比較合式的是繞湖心龍王廟,就穿十七孔橋回來。那座橋遠看只覺得美麗,近看才會明白結(jié)構(gòu)壯麗,工程扎實,讓我們加深一層認識了古代造橋工人的聰明和偉大。船向回劃可飽看頤和園萬壽山正面全部風景,從各個不同角度不同時間看去,才會發(fā)現(xiàn)繞前山那道長廊,和長廊外臨水那道白石欄桿,不僅發(fā)生單純裝飾效果,且像腰帶一樣把前山建筑群總在一起,從水上托出,設(shè)計實在夠聰明巧妙。歡喜從空曠湖面轉(zhuǎn)入幽靜環(huán)境的游人,不妨把船向后湖劃去。后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魚百十成群,對小船來去既成習慣,因此也不大存戒心。后湖秋天在一個極短時期中,水面常常忽然冒出一種顏色金黃的小花,一朵朵從水面探頭出來約兩寸來高,花不過一寸大小,可是遠遠的就可讓我們發(fā)現(xiàn)。至近身時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柔弱花朵上還常常歇有一種細腰窄翅黑蜻蜓,飛飛又停停,彼此之間似相識又似陌生,就像是新認識的好朋友,默默地又親切地貼近時,還像有些靦腆害羞。一切情形和安徒生童話中的描寫差不多,可是還更美麗一些。這些小小金絲蓮,一年秋季只開花三四天,小蜻蜓從湖旁叢草間孵化,生命也極短暫。我們?nèi)鄙侔餐缴脑姷耐模虼艘搽y更深一層去想象體會它們短暫生命相互依存的悅樂處。
頤和園還有一個地區(qū),也可以作為一個游覽單位計算,就是后山沿圍墻那條土埂子。這地方雖近在游人眼前,可是最容易忽略過去。這條路是從諧趣園再向北走,到后湖盡頭幾株大白楊樹面前時,不回頭,不轉(zhuǎn)彎,再向西一直從一條小土路走上小土山。那是一條能夠滿足游人好奇心的小路,一路走去可從荊槐雜樹林子枝葉罅隙間清清楚楚看到后山后湖全景。小土埂上還種得好些有了相當年月的馬尾松,松根凸起處,間或會有一兩個年輕藝術(shù)家在那里作畫。地方特別清靜,不會有人來攪擾他的工作。更重要還是從這里望出去,景物湊緊集中,如同一個一個鏡框樣子。若是一個有才能的年輕畫家,他不僅會把樹石間色彩鮮明的紅領(lǐng)巾,同水上游人種種活動,收入畫稿,同時還能夠把他們表示新生生命的笑語和歌聲同樣寫入畫中。其實這些畫家在那里,本身也很像一幅畫,可惜再找不出畫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