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瓊
(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江蘇徐州 221000)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五千年農耕文明歷史中,千百萬先民如同向日葵般經歷著“逐日”的勞作與生活。太陽的光與熱不僅造就了中華民族熱愛光明的文化內核,也形成了充分運用自然光照的古代建筑設計傳統(tǒng)。即使是進入現(xiàn)代社會后,自然光線在室內設計中依然是采光、照明的首選。而當綠色生活與生產方式逐漸成為整個世界的潮流和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青睞于微型住宅空間,對于這種極小空間來說,如何做到“以小見大”是室內設計的重點,同時如何更大限度運用自然光線不僅是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需要,也因時代進步、社會發(fā)展而被賦予了更多、更新的內涵。
作為自然生物的人類在基因層面就具有晝行夜伏的基本特點,這決定了室內設計采取各項措施或方案時必須首先遵循人的自然屬性,也就是順應人體各種自然要求。而這也恰恰是室內設計中運用自然光線最重要的基本原則與核心價值所在。微型住宅室內設計運用自然光線的重要性更在于滿足人體自然需要、提升使用者的舒適度,營造住宅內部舒適的自然光環(huán)境。
自然光是所有可見光中最柔和的一種,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最常見的四合院、天井等設計都是為了增加自然光照,是運用自然光線最典型的設計方法?,F(xiàn)代社會的人們尤其是城市人口過于脫離自然環(huán)境,從而形成了各種“大城市病”,其中,缺乏自然光照也是引發(fā)城市人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極小空間里,融入自然光線的住宅環(huán)境更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因此,接受自然光線照射時,人們最容易產生親近大自然的感受,提升舒適度。
在微型住宅空間里容易產生擁擠混亂的情況,當有了光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自然光能夠引導人們明確方向和位置,就會在室內形成流動路線,幫助劃分各功能區(qū)間范圍,同時還能從視覺上加強室內空間的序列性和光感氛圍。
自然光線在微型住宅空間中需要引入大量的光以擴充視覺感,讓局限的空間范圍變得更通透,室內的光線越充足人們的心情就會越豁達,光線能夠增強空間體積感的增大,因此大幅度增加室內自然采光可以從視覺上將原本狹小的室內空間變得更加敞亮,以此來擴充房間的空間感。
自然光線的自然屬性決定了這種形式的光照具有難以掌控的不確定性和特殊的規(guī)律性,這主要是受太陽光照角度、時長、方向等自然因素影響的結果。而室內設計運用自然光線受到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也在于此,也就是建筑朝向問題。
自古以來,傳統(tǒng)建筑最理想的朝向就是面南背北,也就是南北方向是最有利于自然采光的建筑朝向。通常情況下,上午至中午的自然光線以南向為主,中午到下午則以北向為主,兩個方向的自然光恰好能夠形成互補。與南北朝向相對的是東西朝向。這類朝向的建筑一般在晴天時的清晨出現(xiàn)極其強烈的東向日照,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減弱。中午后日照方向轉向西方,由于中午至黃昏之間時間較長,因此這個方向的自然光照時間更長、照度更強。完全南向的建筑在自然光線運用時主要依靠窗戶,不過完全南向的房間在夏季極可能遭遇強烈日光照射的情況,這需要在室內設計時避免落地窗或大窗的設計方案,且應當同時配合各種遮光效果好的輔助材料起到適度避光、遮光的作用。相反,完全北向的建筑雖然同樣依賴窗戶實現(xiàn)對自然光線的應用,但北向是獲取日照最困難的朝向。這也是大多數(shù)北向房間普遍存在光照不足的重要原因。
與建筑朝向具有同等重要性的還有空間大小,這是微型住宅室內設計運用自然光線的又一主要影響因素。
一般情況下,空間面積越大所能獲得的自然光線越多,因此較大房間運用自然光線更加容易,其室內設計運用自然光線的設計方案也更加多種多樣、游刃有余。然而微型空間是采光較困難、運用自然光線更加不易的典型代表。倘若這種小戶型相對方正且朝向較為理想,室內設計尚可借鑒大房間的設計思路,但不少極小戶型恰恰存在不同程度的畸形或朝向差的缺陷,這給微型住宅室內設計運用自然光線提出了不小的挑戰(zhàn)。
比如過于縱深的小空間,即使采用了落地窗等大面積窗戶的設計,過于縱深的小戶型也會在遠離窗戶的區(qū)域存在光照不足的問題;又如頂高過高的小戶型在自然采光上也存在困難,需要室內設計兼顧側窗與天窗的多種方案等。
雖然自然光線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是絕大多數(shù)傳統(tǒng)建筑的采光首選,然而當時代進入工業(yè)文明階段后,人造光的推陳出新迅速改變了自然光線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尤其是越來越多現(xiàn)代照明設備讓城市建筑愈發(fā)光彩照人之際,人造光可塑、穩(wěn)定、可控的優(yōu)勢更加突出,迅速得到各種現(xiàn)代建筑室內設計方案的認同,進而為越來越多現(xiàn)代建設室內設計者所依賴。
這個過程中,部分現(xiàn)代建筑室內設計者漸漸形成了只重人造光而輕自然光的不良傾向,表現(xiàn)在室內設計實踐中就是對自然光線運用明顯不足。這些設計者面對一項設計任務時往往將自然采光作為備選或補充,反而將人造光作為室內設計的核心與重點。尤其是在商業(yè)性項目的設計中,部分設計者完全出于裝飾目的而大量使用人造光,只為借助人造光突顯室內設計的奢華感、絢麗感。如此脫離建筑實用目的的室內設計不僅過于夸張、華而不實,也并不利于后期的成本控制與環(huán)境保護。
隨著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許多靈活運用自然光線的室內設計成功方案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這些成功方案固然為現(xiàn)代建筑提升自然采光水平奠定了更加扎實的基礎,卻也給個別投機取巧的設計者打開了模仿抄襲的方便之門。
受到知識、閱歷或天賦等要素局限,個別室內設計者在運用自然光線時缺乏想象力和獨創(chuàng)性,只能照搬照抄其他設計者的成功案例。然而抄襲與模仿常常忽略了本地建筑的特殊要求,導致微型住宅室內設計在自然采光運用上出現(xiàn)盲目性,或是自然光線運用后的效果不理想,達不到設計方案的要求,不得不以人造光輔助和補充;或是自然光線的運用與建筑項目本身的功能要求存在矛盾沖突,影響到使用者的主觀感受而不得不調整、修正等。
自然光線是一種變幻莫測的光線,其亮度和顏色都在隨著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和一天之中的早中晚不斷變換,那么如何將“時間”搬進家里,打造生態(tài)化的住宅空間,就需要設計師仔細觀察自然光的造型效果和變化規(guī)律,并掌握不同光線條件下光影的變換,運用直射光線、斜射光線、漫反射光線、散射光線等精心營造,結合“實”的光和“虛”的影,突出微型住宅空間的豐富感。
近年來現(xiàn)代建筑室內設計逐漸形成了軟裝為主的潮流趨勢,也就是減少硬裝而增加和突出軟裝。這種設計優(yōu)勢在于軟裝更具可調整性,一旦使用者產生與原目的不同的使用需求,軟裝無論機動性和成本控制性都更勝一籌。那么巧用軟裝進行也有助于微型住宅室內設計靈活運用自然光線。比如在最初設計時采取大面積窗戶的方案,借助工具利用反射的原理制造把光引進來,通過室內裝修的材料材質讓光線得到反射,進而改善室內環(huán)境氛圍的光亮。天花板做拋光處理加上白色可反光設計,增加室內反射光線。能反射光線的家居實用性工具,鏡子,在玄關或其他狹窄區(qū)域,可以考慮使用鏡墻借光,延伸空間造成空間視覺效果。
微型住宅室內設計運用自然光線不是純粹的藝術創(chuàng)造,而是要服從和服務于建筑最基本和基礎的實用性要求,也就是照明。只有滿足于這一根本要求,室內設計才是盡到了本職責任。在此基礎上,微型住宅室內設計方可進一步提高采光與照明的裝飾性、藝術性。
由于受不同地區(qū)日照時間、強度和范圍等客觀要素影響,自然光線存在極為顯著的區(qū)域差異。微型住宅室內設計靈活應用自然光線就當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選擇和使用最符合當?shù)丨h(huán)境特色及建筑采光要求的設計方案。比如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寸土寸金的狀態(tài)下,在面對房間為直線型及窗戶面積相對較小的戶型時,利用倒角形成折射而控制自然光線的角度就成為解決這些特殊戶型室內自然光照問題的重要措施。當采光所在的墻面與垂直的墻面被設計成倒角狀態(tài),則自然光線可經由倒角形成折射,從而進入房間更加深處的區(qū)域,由此能夠在更大程度上解決房間深處較昏暗的問題。當采光所在墻面與水平墻面被設計成倒角,則自然光線可經由倒角形成折射,進一步拓展采光所在區(qū)域的光照面積??梢?,堅持實用、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既是解決不同建筑室內獨特采光問題的根本性手段,也是充分提升室內設計自然光照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室內設計中運用自然光線不僅涉及客觀層面的建筑功能體現(xiàn),更關系到使用人主觀感受乃至身心健康的維護。尤其微型住宅室內設計運用自然光線的靈活性更體現(xiàn)在針對性和有效性方面。即,只有充分考慮建筑物在區(qū)域、方向、空間等各方面的現(xiàn)實特點,運用自然光線最大限度滿足使用需求并提高使用舒適度,室內設計才能達到靈活運用自然光線的最終目的。同時,時代發(fā)展、行業(yè)變化及市場競爭還給微型住宅室內設計提出了更多低碳環(huán)保的新要求。因此在運用自然光線時還要兼顧環(huán)境友好及減少碳排放等更多要素。這既是新時期室內設計靈活運用自然光線的又一重要發(fā)展方向,也是新形勢下基于自然光線的靈活運用促進室內設計提質增效、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