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旖璇 費維濤
【摘要】校園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 和制度文化。校園是一個傳承教育的領域,更是莘莘學子充滿青春韻味的地方。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
【關鍵詞】校園文化 ? 校外實踐
一、 實施背景
美育是對青少年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了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我校主抓思想政治的領導,要求把美育教育融入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通過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思想、教風、學風、以及校園的人際關系等體現出來的。我校自創(chuàng)辦以來,經過務實的積淀形成的“團結、守紀、奉獻、進取”的校風,“自律 善思 競爭 超越”的學風,是鼓舞全校師生向上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開展活動,創(chuàng)設文化氛圍-精神文化
“至善明理,慎思篤志”為我校的校訓,借助校園文化建設的美育效用,我們經常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每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每學期開設、演講比賽、各種展覽,開展藝術教育特色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校園運動會和文化藝術等活動,教室通過開設學習競賽園地,張貼名言警句和文明新風條幅標語,還打造特色樓道文化,各班都有一塊讓學生展示才華的小天地。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 和諧發(fā)展 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遵循既爭人人成才,更求個個成人”的培養(yǎng)目標,根據學校學生生源情況學校制定“放慢速度,降低難度先補漏洞再趕進度、”的教育教學體系。
(二)與時俱進,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物質文化
學校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但是為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近年來,學校不段加強校園硬件文化建設,栽培名貴綠植,擴大綠化面積,硬化路面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室內學習園地和學校教育櫥窗,內容緊跟國家大事和學校重大活動,組織師生書法比賽,緊貼師生文化生活,讓師生盡情抒發(fā)愛祖國、愛人民、愛學習、愛勞動、愛生活的情感,共同煥發(fā)校園青春活力,弘揚時代主旋律文化的引導而停止了某些不道德的行為。整潔的校園是全體學生共同辛勤創(chuàng)造出來的,烘托教室文明教育氣氛,用零星小園地有效地促進學生求知欲的提升,學生宿舍是實施學生自主自理能力教育的重要學區(qū),學校提出每個角落都能多到“文明一小步,社會進步一大步”。
(三)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制度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guī)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1.成立以校長為首的管理班子,明確分工,分工協作,負責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guī),依法治校。
2.安全保衛(wèi)制度 樹立全員護衛(wèi)的思想,保證學校師生、財產的安全。建立學校安全責任到人,做到一崗雙責。
3.學習制度 經常性的學習是提高教師政治、業(yè)務水平的必要保證,每周四集中進行集體備課活動,每年都給老師外出業(yè)務學習的機會不斷提高老師的業(yè)務水平。
4.教學流程管理制度 自覺按照教學活動的五大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做好備課、上課、作業(yè),批改,輔導。
三、校外實踐活動 拓展視野
(一)高三遠足緩減壓力
面對高考復習備考工作的全面展開,我校2021屆高三學生倍感學習壓力大,競爭激烈,學生在校學習時間長,學習強度大,缺乏體育鍛煉和心靈放松等問題,經過我校高三年級組慎重考慮和多次研討,于8月30日帶領我校高三年級全體師生到靖邊縣城以南參觀原靖邊縣委舊。
這次拉練不僅可以呼吸到大自然的清新空氣,也可以讓我們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同時也是增進高三學生的體能和同學、老師之間的友誼,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址(惠中權故居)并合影留念。
(二)研學旅行 收獲頗多
研學日志
6月18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靖邊七中高二年級全體師生滿懷熱情,參加“追憶紅色歲月 傳承延安精神”研學活動。此次活動是靖邊七中為增強學生愛國情懷,鍛煉學生堅強意志,潛心研學所開設的大型綜合實踐活動。
清晨,迎著初升的朝陽,大家昂首挺胸,整裝待發(fā)。自學校出發(fā),踏上漫漫研學之旅,浩浩蕩蕩,好不威風。
延安,在課本里、電視里見到無數次的名字,提到它就想到窯洞、紅色革命、偉人思想光芒的綻放地。這是一次文明之旅,尋根之旅,更是一次團隊精神之旅。
延安人民的淳樸之風洋溢在身旁,安塞腰鼓、信天游,似乎我們民族的靈氣就聚集在它的上空。
步入中共延安市委黨校,我們在這里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禮。
山還是那樣的山,土還是那樣的土,這兒的溝溝梁梁,處處閃耀著耀眼的靈光?!吧讲辉诟?,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延安大學舒永安教授聲情并茂的為我們講解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歷史。延安革命紀念館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期最為生動的教材,是中國20世紀一個輝煌的聚光點。
一件件歷史文物,無一不彰顯著在那個年代偉大的革命領袖們帶領人民走向光明的偉大征途。
解員詳細介紹館內的每一件文物,教育同學們傳承紅色基因,為青春建功。我們還參觀了棗園,楊家?guī)X等幾處革命歷史舊址,共產黨人當年艱苦的生活和為了勝利所做出的努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又為學生組織了校外實踐活動。既讓學生受到校園知識和藝術的熏陶,又有在校外開拓視野的機會。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塑造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