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聚 孫海燕 郭丹
摘 要:本文主要是對相似三角形的一題多解的點滴感悟,一題多解是指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解答同一道題的思考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yīng)不僅僅滿足于問題得到解決,而應(yīng)鼓勵和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尋找解題思路,挖掘?qū)W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思維技能,并且在時間上不吝嗇,激勵學生,使得學生能夠多動腦探究,做到一題多解.在此過程中老師的預(yù)案和學生的不同思路,使得原本平淡無奇的數(shù)學課堂甚是絢爛.
關(guān)鍵詞:一題多解;相似三角形;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2-0028-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簡介:劉培聚(1969.4-),高級教師,從事初中數(shù)學教學研究.
孫海燕(1976.11-),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shù)學教學研究.
郭丹(1994.9-),中學二級教師,從事初中數(shù)學教學研究.
近期,在講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的習題課中有如下的精彩片段:
片段一:如圖1,在△ABC中,AB=AC,以AC為直徑的⊙O交AB于點D,交BC于點E.
(1)求證:BE=CE;
(2)若BD=2,BE=3,求AC的長.
問題(1)比較簡單,連接AE,利用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結(jié)合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解決問題,或者連接OE,利用三角形中等邊對等角證明OE∥AB,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問題(2),我預(yù)設(shè)的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解決問題.但康同學的解法是:如圖2,連接CD,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2=32,再在Rt△ADC中設(shè)AB=AC=x,則AD=x-2,由勾股定理列方程得x2=(x-2)2+32,解方程求出AC的長.
康同學能在兩個直角三角形中各用一次勾股定理解決求邊長的問題,說明他已經(jīng)能夠靈活運用勾股定理來解題了.對于康同學的解法,我給予了肯定與贊同.同時,我又啟發(fā)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其它解法?通過給予學生足夠的交流探究的時間,學生們找到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如下:
如圖3,連接DE, 利用圓的內(nèi)接四邊形內(nèi)對角互補,可證得∠BDE=∠C,又由∠B為公共角可證得△BDE∽△BCA,根據(jù)對應(yīng)邊成比例,求出線段AB 的長,即得到AC的長.
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和贊許,使得他們能夠有信心多思考,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教師才能根據(jù)課堂反饋的信息,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片段二:已知:如圖4,在△ABC中,∠BAD=∠C,∠DAE=∠EAC.
求證:BDAB=DEEC.
由于正在學習相似三角形,因此我的預(yù)設(shè)是學生可以利用相似和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解決問題.但阮同學經(jīng)過思考后認為三角形的形狀固定,面積唯一,可以利用面積法解題.證法如下:
如圖5,過點A作AT⊥BC,過點E作EU⊥AD,EV⊥AC,垂足分別為T,U,V,則S△ADE=12DE·AT,S△ACE=12CE·AT,∴S△ADE∶S△ACE=DE∶CE.又∵AE平分∠DAC,EU⊥AD,EV⊥AC,∴EU=EV.∵S△ADE=12AD·EU,S△ACE=12AC·EV,∴S△ADE∶S△ACE=AD∶AC;可以證得DEEC=ADAC.
阮同學的方法是利用不同的底和高來表示面積,此方法簡捷,達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這時,我又啟發(fā)學生思考運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來解題的方法,學生們在分析問題的條件和結(jié)論后,能夠通過證明△BAD∽△BCA,得到BDAB=ADAC,接下來能否把ADAC作為中間比證明DEEC=ADAC呢?若能,該怎樣添加輔助線呢?這實際上是三角形內(nèi)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定理的應(yīng)用,但初中學生沒學過,因此需要證明.
經(jīng)過思考后,郝同學認為,利用平行線構(gòu)造相似三角形,同時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轉(zhuǎn)移線段,從而解決問題.思路如下:
如圖6,過點C作CF∥AE交DA的延長線于F,由CF∥AE和∠1=∠2可以得到AC=AF和DECE=ADAF,進而DECE=ADAC.
在上述過程中,學生經(jīng)過啟發(fā),能夠在已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嘗試利用一題多解的思路去解決問題,這與平時注重訓練學生先獨立審題, 再小組合作,深入探究是分不開的.訓練時老師一定要沉住氣,不能急于一時,你若代替學生說,他們以后就不會努力認真思考,更不會另辟蹊徑,長此以往,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隨之下降.所以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不能急于求成,課堂點撥之后,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要堅持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題能力.
片段三:如圖7,矩形EFGO的兩邊在坐標軸上,點O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以y軸上的某一點為位似中心,作位似圖形ABCD,且點B,F(xiàn)的坐標分別為(-4,4),(2,1)則位似中心的坐標為
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時間探究,鼓勵學生多方位的思考問題,尋找不同的解題思路,并且總結(jié)所用的方法,找出其聯(lián)系和區(qū)別,看似多用了一些時間,但是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是水滴石穿的磨礪,且貴在堅持,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我所展示的幾個片段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一定都常見,那就讓我們把它們好好留存,并對其進行編輯整合,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使它如鉆石般璀璨.通過一題多解,開闊學生的視野,挖掘?qū)W生數(shù)學思維的深度,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能和方法指導實施在有效的課堂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究精神會因為教師的放手去做,達到新的高度.
總之,通過不斷的積累,使得學法和教法都能夠有所提升,雖然這是一個很漫長的培養(yǎng)過程,但是一定要堅持去做.多給學生時間,也是給自己的教法更大的空間.點滴感悟與反思,旨在更好的成長,我知道教法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徐飛雷,王穎.初中數(shù)學一題多解的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0(35):27-28.
[2]李娜.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yīng)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25):358-359.
[3]蔡自力.九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運用[J].名師在線,2018(27):43-44.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