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波
(石家莊市樹人小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小學生年齡段身心特點決定其思維正處于較為活躍的階段,具有其他年齡段所不具備想象力、學習能力。每天維持一定的閱讀量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小學生而言,并不是一種負擔,而是其增長知識與能力的一種方式。但是由于小學生剛剛接觸課外閱讀,還存在閱讀經(jīng)驗較少、難以快速理解課外閱讀材料中情感等情況,因此還需要語文教師運用科學的方式來引導小學生找到正確閱讀途徑,從而幫助學生愛上閱讀、提升閱讀水平。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此結合相應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提出了如下幾點建議。
小學生在低年級階段由于受到識字量、閱讀經(jīng)驗少等因素的限制,可能在課外閱讀方面并不會表現(xiàn)出很高的興致,甚至在心里將課外閱讀看作是一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但內(nèi)心對課外閱讀卻是極為抵觸的。這時候語文教師可以結合低年級學生心思簡單、想象力豐富,更喜歡趣味性事物的身心特點,結合作業(yè)量少、有大量閑余時間的學情,為學生推薦趣味性較強的讀物,如《君偉上小學》《小豬唏哩呼嚕》《爺爺一定有辦法》《猜猜我有多愛你》等書籍。這些書籍有著大量的插畫、自帶拼音,減少了閱讀的難度,同時帶有大量插畫、文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也簡單容易理解。在給學生推薦適當讀物的基礎上,教師在進一步指導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閱讀方法,首先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引導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詞匯要利用字典、詞典自己查詢,克服識字量少引發(fā)的閱讀障礙。
小學語文課程中很多課文都是來自于經(jīng)典的課外讀物,只是課文僅僅是課外讀物的精彩選段。由于在課內(nèi)已經(jīng)學習了相關內(nèi)容,在之后閱讀整本書時,無論是其中的閱讀內(nèi)容還是情感方面的體驗,學生都會產(chǎn)生一種親近感、好奇感,想要盡快讀完整本書了解更多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為了更好地將課內(nèi)外閱讀聯(lián)系更加緊密,在學習《寓言兩則》課文之后,向學生推薦閱《中國寓言故事》《伊索寓言》這兩本書籍,并引導學生利用學校提供的流動書籍、V 校APP 借閱圖書,并利用釘釘制定百日讀書的打卡活動,每日每名學生必須讀書20分鐘,并用拍照、錄音的形式上傳到釘釘,幫助學生利用課內(nèi)閱讀、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方式,拓寬視野、提升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以往的課外閱讀中教師更注重關注引導學生感悟閱讀教材的情感、思想感悟,并將課外閱讀與語文考試中的閱讀題型相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文本的中心思想、傳遞的價值觀、課文寫作的方式、運用的修辭手法等等。但是長久運用這種思路去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容易忽略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lián)系,甚至導致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看作是不同的孤立環(huán)節(jié)。教師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大聲朗讀出來,鍛煉學生的語感,在朗讀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不同文字所展現(xiàn)的魅力。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币酝恼n外閱讀更多是學生作為單獨的個體,沉浸在各自的閱讀世界中,每個人雖然都有著自己的閱讀體會,但是并不是經(jīng)常有機會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展示、傳遞給別的同學,難以與他人產(chǎn)生思想的交融與碰撞。這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多開展合作探究閱讀的方式,利用個人閱讀、合作探究閱讀的方式將讀書之后的所感、所想、所得分享給其他同學,并且老師可以為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段,引導不同的學生就同一本閱讀材料進行閱讀心得分享,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促進學生從其他學生的感想中找到自己所沒有想到的、所遺忘的部分,在分享、交流閱讀心得的過程中再次進行思考,積極將自己的感悟分享出去的同時,也反思自己在閱讀時還有哪部分環(huán)節(jié)是沒有理解的關鍵點。
綜上所述,不難了解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延伸與補充,對提升小學生綜合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當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總體情況并不樂觀,還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年級及時推薦趣味性較強的讀物,并利用課內(nèi)外閱讀相結合、讀寫結合、個人閱讀與合作探究閱讀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更多的興趣,并養(yǎng)成科學的閱讀學習習慣,將課外閱讀貫穿于小學以外的其他學習階段,將課外閱讀的價值最大化發(fā)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