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桐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2)
話劇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它以生動、形象的人物形象為核心,而塑造人物形象的要素之一就是演員對臺詞的處理。在話劇表演中,演員需要通過對話來展示話劇內容,向觀眾傳遞信息,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而要想完美地展示話劇藝術,演員就必須注重臺詞的處理,充分發(fā)揮臺詞及潛臺詞的價值,以此加強話劇表演與觀眾之間的橋梁,讓觀眾感受到不一樣的話劇藝術。
話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這類藝術具有舞臺性、直觀性、綜合性、對話性等特征。話劇主要敘述手段就是演員在舞臺上無伴奏的對話或獨白,可以說臺詞是話劇表演的基礎,是決定話劇表演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話劇表演中,演員要想將劇情傳達給觀眾,不能僅僅靠動作、表情,還需要考臺詞。演員通過現場對白向觀眾傳遞信息,講述劇情發(fā)生背景,介紹劇情基本概況等,沒有演員對白觀眾難以快速弄清劇本人物關系等。臺詞蘊含潛在信息,預示劇情發(fā)展趨勢,向觀眾提示破解劇情的線索。臺詞從演員口中說出,帶有感情色彩。臺詞是最優(yōu)說服力的,演員通過臺詞來表達人物關系、表達不用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fā)展,從而讓觀眾看得懂話劇,知道話劇表演的內容[1]。
臺詞是話劇表演的基礎,沒有臺詞的話劇就像是在演“啞劇”,會讓觀眾聽不懂。因此,演員在塑造人物時,要格外注重臺詞的運用?;谠拕”硌莸男枰?,演員所說的臺詞必須與話劇劇情相符,要滿足話劇劇情需要,不能妄加揣測,不能隨意添加,要能夠很好地展現劇情,準確通過臺詞傳情達意。
臺詞除了要滿足劇情需要外,還必須以戲劇角色為依據,根據角色的性格、心理、身份等來表達。因此,演員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演員要深入了解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身份特征,然后分析角色的臺詞想要表達什么情感,以便自己準確地詮釋出角色的語言特點。
在話劇表演中,單純地的對話缺少色彩,對觀眾的吸引力不想,這也要求演員在臺詞表達中要融入一定的情感。演員的語言情感主要取決于他對所需要發(fā)表評價的人與事的態(tài)度,演員只有了解角色的情感傾向,弄清人物之間的關系,才能很好地地進行語言表達,從而讓話劇表演充滿情感色彩,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發(fā)音清楚、準確是戲劇表演對演員臺詞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個演員發(fā)音不標準、不清晰,那么他說出來的話就會讓觀眾不舒服,理解不到戲劇表演所要表現的內容。因此,演員在臺詞表演中要做到發(fā)音準確、清楚,而要大大這一點,演員要格外注重發(fā)音訓練,需要在語言的氣息、速度、音調控制等方面進行練習。在練習語言的語調時,要保證氣息的平穩(wěn),注重不同氣息發(fā)出來的音之間的情感差別,演員可以通過朗誦這種方式來提升語氣運用水平;在速度和控制訓練中,吐字要清晰,該快時要快,該慢時要慢,找準每句臺詞中的重點,選擇合理的音調,從而完美地展示劇情。
情感是臺詞表達必備的一個要素,融入情感,可以讓劇情變得更有沖突性和表現力,從而讓觀眾對戲劇保持應有的熱情很好地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因此,在臺詞處理中,演員要融入情感[2]。一方面,演員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豐富自己的情感,同時,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因為戲劇人物大多源自生活,只有深入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演員的情感才能得到豐富;另一方面,演員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加強音調控制訓練,選擇合理的音調,并根據戲劇表演內容,準確揣摩角色情感,并通過臺詞將人物情感表現出來。
在戲劇表演中,個人語言特征是以舞臺臺詞發(fā)生的大背景為前提的,演員在進行臺詞的創(chuàng)作和表達時需要限定在舞臺整個語境內。因此,演員在對話時必須了解劇情內容,跟著劇情的發(fā)展來進行臺詞處理。演員在表演中,處于一個規(guī)定情境內,處于不同的事件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角色的臺詞表演也需要進行“適配”,這樣才能使得劇情發(fā)展更加流暢[3]。作為演員,要深入分析戲劇劇本,了解劇情,了解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同一人物在不同場景下所要表現的性格、特征,從而正確進行臺詞處理,發(fā)揮臺詞對于人物情感展現、營造氛圍等作用。
潛臺詞就是沒有直接說出但觀眾通過思考都能領悟的語言,在戲劇表演中,演員要格外注重潛臺詞的處理。每個話劇中或多或少都會設計一些潛臺詞,演員必須精準地結合上下語境,挖掘出潛臺詞。然后暗示觀眾,激發(fā)觀眾的思考或者想象,使觀眾聯想到潛臺詞的意思,從而深入地理解情節(jié)[4]。
結語:綜上,在話劇表演中,臺詞的作用是巨大的,演員通過臺詞來傳達劇情,觀眾通過演員的對話來理解戲劇內容。因此,演員要注重臺詞的處理。在戲劇表演中,演員要吐字清晰、發(fā)音準確,要融入情感,把控好臺詞的音調和速度,善于利用潛臺詞,會根據情緒變化靈活應用臺詞,從而完美地展現戲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