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波
(四川省川劇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戲曲戲曲,有戲有曲有故事,故事可以相互借鑒,而曲則不能,曲是當?shù)卣Z言,民俗,情感緊密結合的產(chǎn)物是不能被替代的鄉(xiāng)音鄉(xiāng)情,也是區(qū)分其他戲曲的必然標志。曲乃戲之靈魂,沒有曲何來戲,沒有戲和曲,戲曲又何從談起。未見其面先聞其聲,這一曲曲一聲聲優(yōu)美的旋律從樂池,從側臺飄然而出,帶領樂隊完成這一曲曲優(yōu)美樂曲的人在京劇里稱琴師或叫操琴,在梆子戲,豫劇里叫主胡,在昆曲里叫司笛,在川劇里則被稱為上手琴師,
川劇除了燈戲是四川本地所原創(chuàng)聲腔外,其他昆、高、胡、彈四種聲腔都是外來品,現(xiàn)在的川劇就像現(xiàn)在的四川人一樣好多都是由外省遷移過來的,歷史上多次的屠川,填川,造就了今日四川人口種類的多元化和藝術門類審美的多元化,外來的文化藝術在四川的大地上開花繁衍而又被四川人所接受和發(fā)展。
1911 年在四川成都由多個川戲班子的班主牽頭,把各個獨立的彈戲班子,胡琴班子,昆曲班子,高腔班子,燈戲班子合二為一成立了川劇歷史上著名的“三慶會劇社”以后改稱為川劇。形成了昆,高,胡,彈,燈五種聲腔共謀發(fā)展的大川劇,在合并后的大川劇中作為琴師不僅要擔任昆曲的司笛,胡琴戲中的京胡司琴(川劇稱京胡為小胡琴),彈戲中的蓋板子司琴,燈戲中的胖筒筒(胖筒筒是川劇獨有的樂器,形似京胡卻比京胡大,聲音比京胡低,現(xiàn)在基本上被板胡所替代)還有高腔中傳統(tǒng)嗩吶的演奏,特別是近幾年來,由于高腔在五大聲腔中發(fā)展較快,演出高腔的時間又很多,加上人們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在高腔戲的配器上大量使用了高音嗩吶,使高音嗩吶在高腔戲中逐漸演變成了主奏和領奏樂器,有時就像琴師一樣帶動著整個樂隊的行進,這使得川劇的琴師又平添了一門新的樂器技能。不論在川劇高腔戲《望娘灘》《白蛇傳》《臥虎令》的伴奏中能聽到小嗩吶悲壯的旋律,而在獲得國家各項大獎及精品獎的川劇高腔《易膽大》《巴山秀才》中更能讓你聽到那一段段難忘的蕩氣回腸的小嗩吶的精彩演奏。但作為川劇的上手琴師主要的還得去操持小胡琴和蓋板子的工作,在傳統(tǒng)意義上胡琴戲,彈戲才是上手琴師的主要職能,不管在胡琴戲,彈戲里,作為上手琴師不管是跟腔還是傳統(tǒng)的場景音樂都得由上手琴師帶領樂隊從頭到尾的演奏。川劇的胡琴來源于京戲發(fā)展于川劇,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和特點,他不像京劇的胡琴那樣好似行云流水,節(jié)奏輕快的演奏風格,川劇胡琴更多講究的是韻味。川劇胡琴戲用的是京胡,演奏的卻是川劇唱腔,同樣的樂器演奏出不同地域的藝術風格。不管是二黃一字的敘事還是陰調的苦訴性演奏演唱,都顯得不急不躁、溫文爾雅收放自如,就像那一壺壺陳年老酒一樣須得去慢慢品味。
川劇彈戲起源于河北梆子,借鑒于陜西秦腔,川劇彈戲既有河北梆子戲的柔美又有秦腔的狂放,演奏時配以梆子擊打節(jié)奏一起演奏所以又叫川梆子。川劇蓋板是川劇中獨有的最有特色的樂器之一,他外形像二胡卻比二胡短,比二胡粗,琴筒面板同板胡都是用木板,音如板胡但比板胡音質更硬,音量比板胡大,川劇蓋板采用五度定弦,所用弦為24---28 號鋼絲,所用弓子為斑竹塊長為60 厘米寬為3 厘米,兩段系上馬尾形似弓箭,演奏者須戴上銅質或不銹鋼質的指套方能在24---28 號的鋼絲弦上演奏。這也許是現(xiàn)存較為古老原始至今還在使用的樂器了吧。彈戲唱腔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板腔體結構,唱腔主要分甜皮苦皮和二流腔,唱腔的旋律走向變化不大,他的起腔和過門基本上幾十年來都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也更能體現(xiàn)他的樸實性和傳統(tǒng)性的一面,川劇彈戲的大幕戲很少,最經(jīng)典的耳熟能詳以唱為主的折子戲有,《拷紅》《喬子口》《包公賠情》《殺狗》等。正因為這樣才漸漸被曲牌較多旋律變化較大的高腔所覆蓋,而今的川劇十幕有九幕都是高腔。但川劇彈戲他又在川劇的聲腔中占有著不可或缺和替代的重要位置。
不管是胡琴戲還是彈戲或是昆腔,作為琴師都要做到承上啟下與演唱者緊密配合,不管是起腔,托腔,還過門,在傳統(tǒng)意義上都得要把演員的唱腔熟記于心,只有熟悉了唱腔才會熟悉演唱者的每一個呼吸,每一個輕重強弱快慢的轉換。只有熟悉了唱腔的琴師才會胸有成竹地去與演唱者完美的結合使之達到珠聯(lián)璧合的境界。俗話說一個琴師半個唱,沒有優(yōu)秀的琴師哪來表演藝術大家,歷史上眾多藝術大家都有自己專有的琴師,可見琴師在戲曲舞臺上的重要地位。隨著國家對地方戲曲重視的程度不斷提高,戲曲樂隊的配置也不斷加強和壯大,為了更進一步使樂隊在演奏和伴奏中整齊劃一,加上隨著時代的進步戲曲音樂也進入了一個需要大篇幅配器的時代,更多的時候拋棄了傳統(tǒng)的伴奏模式,眼睛放在了事先寫好或配好的樂譜上,讓演員在和聲的伴奏下演唱。
川劇上手琴師肩負的責任和要熟練掌握的樂器技能比其他各個劇種的琴師或主胡都要多得多,而昆,高,胡,彈,燈,五種聲腔又都各有各自的主奏樂器,各個主奏樂器都有各自的風格和特點,要想熟練地掌握這些樂器的風格和技能并非易事,而后還要熟練地運用到伴奏和領奏中并帶領樂隊完成各個 不同聲腔的伴奏。常常一臺折子戲下來作為琴師,嗩吶,笛子,蓋板,小胡琴這些樂器都會用上,這就是之所以叫上手琴師而不單單叫琴師或主胡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