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
(慈銘博鰲國際醫(yī)院普外科,海南瓊海 571400)
乳房是能夠凸顯女性特征的器官,對女性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生活方式的不斷轉變,乳腺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其中以乳腺良性腫塊作為常見的一類乳腺疾病,不僅會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還極有可能發(fā)生惡變。手術切除是常用的乳腺病灶治療方法,為了能夠保障手術的效果與乳房的美觀效果,在臨床上常會采用乳暈旁切口手術,其具有操作簡單且價格相對低廉的優(yōu)勢,但仍然會遺留手術瘢痕,不能滿足部分年輕患者的美觀需求[1]。真空輔助旋切術主要是利用超聲引導來完成手術,其能夠對乳腺的良性腫塊進行精準的定位,對乳腺組織損傷小,同時也注重維持乳房美觀,有利于后期的恢復[2]。本研究旨在探究真空輔助旋切術對乳腺良性腫塊患者的臨床效果與炎性因子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慈銘博鰲國際醫(yī)院治療的90例乳腺良性腫塊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5~55歲,平均(39.63±6.48)歲;腫物直徑:0.5~2.5cm,平均(1.03±0.22)cm;病理類型:乳腺纖維腺瘤20例,乳房囊腫12例,乳腺增生6例,脂肪瘤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6~58歲,平均(40.24±5.38)歲;腫物直徑:0.5~2.6 cm,平均(1.12±0.29)cm;病理類型:乳腺纖維腺瘤18例,乳房囊腫13例,乳腺增生8例,脂肪瘤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符合《乳腺疾病防治指南》[3]中的診斷標準者;經(jīng)臨床檢查、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腫物呈正圓或橢圓形,界限清晰、包膜完整且無淋巴結腫大等符合良性標準者;單側病變者;符合手術切除指征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基礎疾病者;乳房內(nèi)有假體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等。本研究已經(jīng)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乳暈旁切口手術治療。采用1%利多卡因和腎上腺素進行局部麻醉,對于可觸及腫物采用觸診法定位,不可觸及腫物采用超聲定位,并標記,然后選擇距離良性腫物最近的乳暈邊緣作切口,切口呈弧形,長度為乳暈周長的1/2,采用皮下隧道技術逐層鈍性分離皮膚、皮下組織、腺體等,將腫塊充分暴露,并對其進行完整切除,注意術中避免損傷乳腺導管,切除后縫合切口、加壓包扎。切除標本送檢,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觀察組患者在超聲引導下實施真空輔助旋切手術治療。于術前行超聲檢查確定乳腺腫物數(shù)量、大小、位置,并用記號筆標記,超聲探頭頻率設置為7.5~10.0MHz,于超聲檢測后進行局部麻醉。明確好穿刺的位置后在超聲引導下將旋切刀刺入,并直達腫物底部,后將病灶以扇形方式反復切除,并將切除腫物吸入樣本槽內(nèi),待腫物完全切除后吸凈積血,確認無殘留物后,在負壓條件下將旋切刀拔除后封閉切口并行壓迫止血,將切除組織標本送檢。術后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兩組患者均于術后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費用等臨床指標。②對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1 d的炎性因子進行比較,包括C- 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轉速:2 500 r/min;離心時間: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③記錄兩組手術后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包括切口愈合不良、術后乳腺畸形、術后殘留。④對兩組患者術后的滿意度進行比較,根據(jù)院內(nèi)自擬滿意度評分評估患者對乳房美觀程度的滿意度,滿分為100分,≥85分為非常滿意,60~84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本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滿意度)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費用及血清CRP、PCT、TNF-α)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指標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費用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
2.2 炎性因子 與術前比,術后1 d兩組患者CRP、PCT、TNF-α均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s)
注:與術前比,*P<0.05。CRP:C- 反應蛋白;PCT:降鈣素原;TNF-α:腫瘤壞死因子 -α。
?
2.3 不良事件 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為8.89%,低于對照組的24.4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例(%)]
2.4 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乳腺良性腫塊在乳腺疾病的發(fā)病率可達30%以上,其作為女性的多發(fā)性疾病之一,疾病早期對患者并無太大影響,而隨著疾病的不斷發(fā)展,則可能會誘發(fā)乳腺癌,威脅患者生命[4]。隨著我國醫(y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乳腺良性腫塊檢測效果也較以往有明顯的改善,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并給予及時治療,進而徹底清除病灶為臨床治療的關鍵。
本項研究主要是對乳腺良性腫塊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從而探討真空輔助旋切術與經(jīng)乳暈旁切口手術對于治療乳腺良性腫塊的效果差異。經(jīng)乳暈旁切口手術屬于臨床上一種開放性手術方式,可以對乳腺的包塊進行完整的切除,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由于該術式操作時間較長,且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較大,可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增加患者術后機體的應激性,從而延長恢復時間[5]。而真空輔助旋切術屬于一種微創(chuàng)型手術方式,在開展手術過程中,主要利用超聲引導的方式來清理微小的乳腺結節(jié),精準度較高,可降低對機體組織的創(chuàng)傷與皮膚的誤切,但由于真空輔助旋切術術中需借助高端儀器設備,故手術費用相對較高[6]。通過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費用、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相較于乳暈旁切口手術,真空輔助旋切術可縮短手術時間,提升乳腺良性腫塊患者術后滿意度,但治療費用相對較高,因此,還需結合患者經(jīng)濟條件選擇手術。同時,本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術后炎性因子水平、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考慮原因主要為真空輔助旋切術采用雙套管封閉,在減少乳腺組織與外界的過多接觸的狀態(tài)下進行腫塊切割,從而降低了局部感染的可能性,并且術中對患者一次進針就可以進行連續(xù)自動的切除,縮短了手術操作時間,減少對周圍乳腺組織的誤切,減小對機體的創(chuàng)傷,降低了手術的應激反應;另外,超聲影像定位,可以對乳腺腫塊進行及時的檢測,手術過程可以避開血管,對乳腺腫塊周圍的組織進行徹底清除,減少了疾病擴散的可能性,故而減少術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改善患者預后[7-8]。
綜上,相較于乳暈旁切口手術,真空輔助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塊患者具有手術時間短、并發(fā)癥少的特點,且對患者機體損傷小,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但手術費用較高,故在治療中還需結合患者的經(jīng)濟條件、對美觀的需求等多種因素來選擇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