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珺
楊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詞的《梨花頌》,是《大唐貴妃》中的選段,屬于大型交響京劇[1]。而《大唐貴妃》取材于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展現(xiàn)了楊貴妃楊玉環(huán)櫻花般絢麗燦爛而短暫的一生,從受到大唐皇帝唐玄宗李三郎的專寵到被迫賜死的過程。同時又參考了京劇名家梅蘭芳的名劇《貴妃醉酒》、《太真外傳》等,描寫了天生麗質(zhì)的楊貴妃和大唐皇帝唐玄宗李三郎“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美麗愛情[2]。
《大唐貴妃》重新創(chuàng)作后,主要講述了楊玉環(huán)貴妃與唐玄宗的美麗情愛。在對楊貴妃楊玉環(huán)形象塑造的時候,舍棄了原來是唐玄宗李隆基兒媳的身份,把她與安祿山曖昧關(guān)系也舍棄了,著重突出了楊貴妃楊玉環(huán)對愛情的忠貞不二及純潔美麗。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再造時,則刻畫出玄宗皇帝人物性格上的多樣性,他既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創(chuàng)造了開元之治的大唐盛世,又是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后發(fā)動“天寶之亂”的戰(zhàn)爭根源。這場戰(zhàn)爭使人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大唐盛世由此轉(zhuǎn)衰。在愛情方面,作為大唐皇帝的唐玄宗李隆基,既真誠專一,又荒淫無度。該劇的最后一場,讓出皇位后的唐玄宗李隆基,朝思暮想已被自己賜死的楊貴妃楊玉環(huán),上天入地般癡狂的追尋,也展現(xiàn)了他人性的一面。因此該劇勾起了觀眾浮想聯(lián)翩,增加了京劇《大唐貴妃》的諷諫及人文價值。
本文主要通過實際演唱《梨花頌》,對作品進行了淺析。演唱時需掌握的要點,歌曲人物背景的了解,肢體表現(xiàn)及曲調(diào)情感的處理,使唱與演有機完美地結(jié)合。
梨花頌,是帶有京劇風格的戲歌,由李勝素演唱,唱梨花頌這首歌要盡量用唱京劇的方法去唱,唱出京劇的韻味。首先,演唱是不能像唱美聲和民族唱法那樣,特別是不能像唱美聲一樣嘴巴張得很夸張,豎著打得很開,共鳴腔體不能打得特別開,更不能像美聲一樣靠后唱,那樣聲音會很渾厚不是這首歌所需要的。歌者一定要靠前唱,京劇需要的是明亮且比較集中的聲音。
自己聲音的靠前與靠后[3],這兩種概念千萬不能搞混了,一個是自己聲音的內(nèi)在感覺,另一個是自己聲音的外在客觀效果。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在唱歌時聽自己的聲音感覺是往后唱的,但聽眾聽上去是明亮,靠前的聲音,這才是正確的。我們在練習時一定要將其分清楚,最好的辦法就是練習時不聽自己的聲音,只想著往前唱,歌者要會將二者達到統(tǒng)一。
這要求我們嘴巴要微笑,然后盡量保持自然微笑的嘴型露上排牙齒,一般來說至少要露上排四顆牙,抬笑肌。在唱歌詞的時候,嘴型盡量保持不變,不要太夸張,矜持一點說字。哪怕是唱到此歌中的最高音“1”嘴型也不能張的太開,嘴巴張?zhí)髸е抡麄€面部肌肉緊張,聲音就無法得到調(diào)節(jié)。關(guān)鍵不是前面的嘴巴張大唱歌而是我們軟腭那個地方的咽腔要打開立起來,保持高位置,前面的嘴巴就放松的說字就好。嘴巴如果不能放松微笑唱歌的話,就會造成唱歌過程中的一大災難——唇周圍大肌肉的僵化。通常是表現(xiàn)方式是下巴頦固定,上唇下拉連帶著笑肌下拉,這時整個面部和眼神全部變僵硬,聲音也會受影響變得僵硬緊張。所以歌者一定要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演唱習慣,不要在唱歌過程中嘴唇就無意識的下拉連帶著笑肌和眼神就會垮掉。
唱的時候字頭非常的重要,我們要說清字頭。比如說開頭的第1句“梨花開,春帶雨”,這6個字的字頭分別是“l(fā),h,k,ch,d,y”,小舌頭的舌尖要非常的輕巧且有力的彈出字頭但嘴巴皮是放松微笑著的。還有這句“梨花落,春入泥”這6個字的字頭分別是“l(fā),h,l,c,r,n”,這些字頭需要我們的舌尖靈活說字而嘴唇放松微笑,特別是“入”的字頭“l(fā)”,全靠舌尖往前輕輕一彈,嘴巴只是有個唱“u”的形狀但卻是放松的,如果緊張的話,下巴頦和脖頸肌肉連帶著脖頸肌肉里的嗓音肌肉都會緊張。所以我們?nèi)桃ё诌^程中,嘴唇不可過于用力用勁,這樣會導致聲音和面部都緊張和無法調(diào)節(jié),但也不可過于放松說不清楚字,含糊不清的語言也只會讓聽眾一頭霧水,不得其意。歌者需要的是既要說清楚歌詞內(nèi)容也要放松唇部肌肉,那么就只有自然微笑的唱歌,不要皮笑肉不笑的假笑。因為當你自然微笑不過于張大嘴或者假笑唱歌時,唇部肌肉和歌唱狀態(tài)是放松且積極的。當然,這需要歌唱者反復練習,把握好度,找到最合適的狀態(tài),千萬不可過猶不及。簡而言之,用自然微笑,抬笑肌的感覺去唱歌,會讓歌者的歌唱狀態(tài)更積極更輕松,面罩上揚的感覺更強烈。
什么是“面罩”呢?“面罩”是以眉心為中心,上唇和額構(gòu)成的區(qū)域,類似鋼琴的箱體,歌唱時能使箱體產(chǎn)生共鳴共振,也稱為“面罩感”,意大利語叫“Maschera”。它其實是一種歌唱者的經(jīng)驗和感受。有經(jīng)驗的歌唱家,歌聲嘹亮、強弱變化自如的聲音時,會感覺“面罩”區(qū)域即鼻竇、額竇等部位會有一種輕輕微微跳動的感覺,特別唱高音時,上額頭腔共鳴會更強烈和集中到面罩。
那么如何獲得“面罩感”呢?最主要和簡單的方法就是哼鳴練習。意大利人曾說過,你能哼到哪就能唱到哪,哼鳴我們要哼的高位置也就是哼到額竇上去,而不是低位置的只有鼻腔在共鳴,哼鳴脖頸肌肉要放松,且不可使勁。完成了哼鳴練習后再用哼鳴的感覺去唱“梨花頌”,每一個字每一句都要哼著唱,都要非常集中靠前,以眉心為中心去說字,找面罩的感覺,整個面罩區(qū)域從鼻竇,面頰到上額都要有微震動的感覺。從物理上來說,聲音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為了讓我們的聲音更有質(zhì)感,音量更大,唱起來更輕松,我們應該要去找到和利用更多的共鳴腔,特別是此歌,屬于女高音演唱的范疇,需要更多更明顯的頭腔共鳴和面罩感,而不是僅僅是嗓子肌肉的那一點點振動,如果僅憑嗓子肌肉唱“梨花頌”就很容易扯著嗓子唱,造成尖銳的“白聲”,俗稱“大白嗓子”,聲音會又擠又卡還極容易損傷聲帶。
如何使歌唱者了解控制發(fā)聲與嗓音?歌唱者通過多次實踐和經(jīng)歷,懂得舌和喉在發(fā)音過程中的特定音時音效的特定位置。這種靠一次次地重復練習,如此獲得的知識只對他本人有益,而對其他人,則需用其他不同的方法。因此在現(xiàn)實歌唱場合,不同的歌唱家就會有多少不同的唱法。
但是嗓音還是許多道理和實用的東西值得學習,部分年輕的歌唱者都無法難以判斷其聲部是什么聲音(如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等)。如果是簡單區(qū)分兩端的聲部,如一個很高的男高音和一個非常的男低音,還是容易區(qū)分的;如果要區(qū)分一個較高的男中音和一個男高音,就顯得不那么容易了。在實際演唱中,嗓音的發(fā)展常常因為音質(zhì)的改變和音域變大而有可能使男中音漸變成男高音。在認定嗓音的根本特質(zhì),一般就看他唱哪個音最容易。一般認為男高音能唱唱得最好的音是中央C上面的A,男低音是中央C,男中音是中央C上面的D。
歌者在演唱中還要注意“起音”,一般都認為嗓音開始之時喉和舌的相對位置及嗓音的音質(zhì)。起音要純正及純凈,喉嚨不僅要前面打開,還應從后面打開,嗓音通道的大門是喉嚨,要想唱出圓潤、飽滿的嗓音,必須充分的打開嗓音通道的大門,另外喉嚨也是氣息的出入口,如果關(guān)閉了他,則嗓音會選擇其他通道或者壓抑在內(nèi)部,影響聲音效果。因此要求歌者精通發(fā)聲技藝,靠呼吸的力量及氣息打開喉嚨。同時嘴角適度打開,放下下巴使喉嚨充分打開。一般歌者在“梨花頌”唱高音時,一方面張大嘴,一方面還得保持微笑的嘴及面部表情,為自己演唱表演增加感染力。
聲音發(fā)出之后,還應講究呼吸藝術(shù)及正確支配和控制,首先要求肺部充滿氣,如果以不滿氣的肺來發(fā)聲起音,容易出現(xiàn)音不準等問題。飽滿正確的呼吸應該是挺胸、收腹,氣息逐漸慢慢排除而呈現(xiàn)反向活動,胃周圍組織、橫隔膜等主要器官及周邊肌肉,經(jīng)過運動活動獲得較大動力,橫隔膜就像風箱一樣,適當?shù)奈霘庀⒉Τ桑瑵M足唱歌氣息穩(wěn)定的要求,有利于幫助呼吸進行和控制發(fā)音,防止氣息不夠而跑調(diào)或音質(zhì)不佳。
有經(jīng)驗的歌者一般用鼻子吸氣來進行深呼吸,因為鼻孔較小,可以控制氣息不至于較快跑掉。同時用鼻子吸氣,鼻孔內(nèi)有許多鼻毛和細小的毛細血管,可以給吸進的空氣過濾和加溫,相較于用嘴吸氣更有利于肺部清潔儲氣。有一些歌者在唱“梨花頌”高音部分時,把頭容易伸向前面,從而唱出的歌聲就不那么好聽且?guī)Ш硪舻暮敖新曇簟R虼?,為了克服這種情況,盡量把供應的氣息向下保持在腹部,這樣可以為嗓音的正確發(fā)出而保持通道暢通,就像聲音貫穿自己的全身。
在演唱“梨花頌”這首歌曲時,要注意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吐字和發(fā)音,千萬不要忽視了,不要帶有小地方方言腔調(diào)。如果演出時面對是本國觀眾,吐字和發(fā)音不標準,更容易顯露出自己的缺點。在實際演唱時,平時自己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疲勞,特別是使聲帶疲勞,要保持心態(tài)平靜,不要過度緊張。過度疲勞和緊張,對歌唱是無益的,而正確的歌唱方法和充分的休息是克服過度緊張的“穩(wěn)定劑”。
字頭要用嘴巴皮和舌尖使勁彈出來,但除了字頭,字腹也相當重要,切不可含糊。特別是一個字唱好幾個音的時候,比如說“道他君王情也癡”的“也”半,“3 2 3 2 1”幾個音都屬于“e”母音,必須都保持著“e”的口型不可以改變,如果口型改變了這個字就會唱的含糊不清影響聽眾的領(lǐng)悟。此外這首歌出現(xiàn)了非常多的倚音,顫音、上滑音、下滑音。我們都要盡量地去呈現(xiàn)出這些技巧,這樣才能貼近京劇演唱的韻味,才能把這首歌的美感充分地展示出來,比如第1句“梨花開,春帶雨”的“開”字和“雨”字,“雨”字在3的基礎(chǔ)上加了一個32的快速輕巧地倚音,然后在2上有顫音符號,唱倚音和顫音要輕巧的,但是又要很清楚的唱出各個音符來,不能太笨重,也不能讓人聽不清楚唱的是哪個音。此外下一句“梨花落春入泥”出現(xiàn)了一個下滑音“落”字,唱時要往下滑著唱,要讓人感覺到這個“落”字確實是落到地上了,并且是以一種非常惋惜的感覺唱出來,音量不能大,并且這個“落”字的字頭“l(fā)”不同于其他字的字頭只要舌尖發(fā)力彈出來即可,而是舌尖要輕柔且清晰的說“l(fā)”,因為我們要表現(xiàn)梨花慢慢溫柔婉轉(zhuǎn)地落到了地上,而不是一個鐵塊重重的砸向地面。整首歌要以說話的感覺唱出來,不能有唱歌的感覺,要說字。舉個例子,“梨花頌”這首歌中的一句歌詞:“此生只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癡”唱此句時歌者要感覺自己就是楊貴妃,充分地融入到角色中表達楊貴妃的思想,要去說字而不是唱字,這樣會唱起來更加真情實感的同時咬字吐字清晰更容易讓聽眾聽清楚歌詞含義。還有“道他君王情也癡”,中的“道”字我們要把它唱出下滑音的感覺,首先就是要有連貫性,也就是說屬于“道”的這幾個音“3 2 3”必須要連成一條線的去唱,不可以把它們切割一個個獨立的音符,而是要像流水一般往下滑的感覺,帶有說話撒嬌的意味。
同時此歌的強弱變化和語氣感也非常重要。在文學常識中,我們都知道排比句的語氣是一句更比一句強的,每一句語氣和情感表達都不一樣,絕不可能排比重復的句子的語氣感情一模一樣,那樣的話就沒有重復的必要了。同理,歌詞也是文學文字,只不過加上旋律讓它更優(yōu)美更吸引人,本質(zhì)都是表達詞作者的想法罷了。所以我們要按照文學常識去“說唱”此歌,打個比方,此歌中的一句歌詞“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連著重復唱了兩遍,那么當?shù)诙涓柙~重復唱時歌者就不能唱的跟前一句一模一樣,雖然這兩句都是一模一樣的歌詞只是旋律不同,但是按照排比句的常識語感,第二句我們應該唱的更重,更加強調(diào),語氣感更多一些,這樣才能表達出楊貴妃內(nèi)心恨不逢時的悔恨和對和唐玄宗一起過美好的愛情生活的向往之情。
總之,想要唱好帶京劇味道的戲歌,唱法要盡量往傳統(tǒng)京劇上接近,眼神情感還有肢體的協(xié)調(diào)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眼神要帶情,要有神,要眼神先于聲音而動。不能夠呆滯,眼神要感覺非常的集中、用力,不能唱歌時眨巴眼睛不自信,眼睛時刻處在有神有光的狀態(tài),詩人說:“眼睛是靈魂的鏡子”,我們想要有靈魂的歌唱就要學會運用我們的眼睛,它能顯示出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無法掩飾的想法,同樣它的呆滯也能暴露出歌唱時內(nèi)心的窘迫和空無一物,我們要表達詞作者的想法和帶入進此歌主角“楊貴妃”的內(nèi)心思想感情,眼神就決不能空洞無物和呆滯。平時歌唱者可以去嘗試一些集中眼神的練習,比如看火苗,盯著乒乓球的運動,登高望遠等,這樣能鍛煉眼睛肌肉的靈活度。再一個就是京劇的形體,我們要抬頭挺胸收腹丁字步站出唱戲的架勢來,動作姿勢不用特別多,但是要有氣質(zhì),挺直腰板,頭頂感覺有人拉你的頭發(fā),整個歌唱狀態(tài)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不能像唱美聲一樣,雙腳與肩膀同寬,松松垮垮得全身放松。不同的歌唱狀態(tài)對應著不同的歌唱風格,我們要有所區(qū)分和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