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安思,王寰平,孫欣如,胡 韜,歐 琦
(上海健康醫(yī)學院醫(yī)療器械學院,上海201318)
很大一部分上班族,由于生活節(jié)奏比較快,加班比較多,下班后覺得十分疲憊,所以會經常使用美團外賣、餓了么這種APP 點餐或者在外就餐。美團外賣發(fā)展到現(xiàn)在,也不再只是單純提供配送外賣服務,還提供送藥上門、美團專送、跑腿代購等多種服務。外賣品類多種多樣,包括美食、水果、蔬菜、鮮花、蛋糕等。并且許多美食品牌,如肯德基、星巴克、COCO 奶茶等的入駐,也為此類APP 提供了用戶粘性[1]。
長時間點外賣也會存在一些食品衛(wèi)生問題,但是對于現(xiàn)在的人們來說,自己做飯又存在很多問題,如把握不準食材調料的搭配比例,于是移動食譜類APP 誕生了。美食類APP中發(fā)展最為迅速的細分類別是移動菜譜類,國內移動菜譜類APP 的裝機用戶總數(shù)約為6 000 萬。據(jù)易觀國際月活躍用戶數(shù)據(jù)排名,好豆菜譜移動端用戶數(shù)超過2 000 萬,月活躍用戶377.6 萬,位居第一;位列第二的下廚房移動端用戶數(shù)超過1 300 萬,月活躍用戶356.7 萬[2]。
美食APP 不僅應該注重食譜的質量,還得在產品結構、APP 交互、視覺設計等方面下功夫。而在這些移動食譜類APP 發(fā)展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弊端。大部分這種食譜類APP 都是免費軟件,所以經常會跳出許多廣告,極度影響了群眾的體驗感。同時美食APP 中對社交功能的設計,過分注重其工具性的發(fā)展,未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把握用戶需求,以帶給用戶良好的社交體驗作為設計目標。這直接導致現(xiàn)有美食類APP 中社交功能的使用率低、用戶滿意度低、用戶粘性差[3]。
美食的背后體現(xiàn)了不同國家的文化,需要長時間深入其中才能了解,很多小眾美食很少出現(xiàn)在正式的中餐桌上,所以很多外國人對中華美食的了解只停留在幾道出名的菜上,如北京烤鴨、麻婆豆腐、煎餅果子等。很多外國人帶著對美食的向往到中國旅游,想要自己親自體驗讓人贊不絕口的美食。但是,他們在中國的時間畢竟有限,卻未曾吃到很多色香味俱全的小眾美食[4],所以中國仍需要開拓更多途徑來推廣美食。享食APP 采用雙語設置,不僅便于外國人使用,而且也提供了一個學習英語的途徑。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美食的背后都有一個小故事。這些故事可能講述了美食創(chuàng)作背景、當?shù)孛袼椎?,但是卻鮮為人知。享食APP 內置拓展功能鍵,用戶只需簡單一點就能詳細了解到美食小故事。并且可通過用戶的點擊量了解故事的吸引力、用戶的喜好等數(shù)據(jù),通過對數(shù)據(jù)分析來完善APP 此功能和改變故事講述方式。
人性化的設計與服務將大大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當下青年消費者普遍出現(xiàn)“選擇困難癥”,針對此現(xiàn)象“美食心情”應運而生。消費者只需玩一個心情小游戲,系統(tǒng)變會根據(jù)游戲結果自動給出相應食物或餐館的推薦。
市面上很多美食類APP 雖提供了餐館等的地址,但是導航功能并不準確詳細,用戶只能通過其他導航APP 到達目的地。這樣來回切換應用不僅會花費更多時間,而且大大減少了用戶的體驗次數(shù)。享食APP 內置導航系統(tǒng),用戶只需選定好要去的地方,系統(tǒng)便自動提供導航,規(guī)劃路線,用戶可根據(jù)出行途徑選擇不同的出行方案。
傳統(tǒng)的預訂功能是通過電話預訂、餐館自己的網站或第三方平臺。很多美食類APP 沒有提供預訂功能,這使得用戶商家信息流通不暢,用戶不能第一時間掌握菜品信息。通過該APP 實現(xiàn)商家、用戶雙雙聯(lián)合,互相反饋,實現(xiàn)信息溝通無障礙,以此也最大限度地使整個服務供應鏈中各成員所付出的收益相對平衡。APP 中包含的預訂功能可以自己預計就餐時間,避免了排隊等餐。用戶下單成功后商家需確認訂單,避免商家錯單漏單。而且商家可通過此功能準備合適的飯菜量,避免浪費,通過對后臺數(shù)據(jù)中的用餐時間段、人數(shù)、菜品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推送菜品喜好、推測人流峰值,實現(xiàn)精準營銷[5]。
通過Hybrid APP(混合APP)APP 開發(fā)技術,利用html5、CSS3、JavaScript 等網頁語言,進行享食APP 的開發(fā)。與此同時,安排好享食APP 內部的信息優(yōu)先級順序,從而實現(xiàn)APP 操作的簡便性,各入口展示清晰,更好地方便用戶快速找到所需信息[6]。通過不斷調整各種布局方式與APP 頁面的契合度,最終選擇最合適的APP 布局方案,提高用戶使用的接受度與操作的舒適度。
通過UI 設計與交互設計等技術進行享食APP 的界面設計與美化,整體把握界面視覺效果,使視覺上整齊美觀,頁面友好且抓人眼球。同時也通過光、色、分辨率、色彩模式等方面的細致設計,使所有界面風格一致,APP 界面呈現(xiàn)給人干凈清爽的感覺,從而增強用戶使用APP 時的良好體驗。與此同時,設計享食APP 的聚合頁、列表頁、內容詳情頁、發(fā)布頁、功能頁、開機頁、轉換頁等頁面時,根據(jù)每個類型頁面的不同特點進行針對性、差異性設計,讓用戶能夠清晰明了地了解到享食APP 作為小眾美食定位類型的特點[7]。
“互聯(lián)網+”時代,享食APP 力爭通過大數(shù)據(jù)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多領域新興技術深入了解APP 用戶的真實需求,同時也力求為用戶提供更貼心的服務,讓用戶在享食APP 里能體驗到更周到的美食享受。
首先在網上進行問卷調查,將不同地區(qū)、不同年齡的人喜歡的食物進行大致分類,當用戶使用APP 時可進行針對性推薦。除此之外,也可以進行線下調查,在不同地方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調查。除調查外,還可以在APP 中加入喜歡和不喜歡這個功能。當美食出現(xiàn)在用戶的推薦頁面時,會有喜歡和不喜歡兩個圖標,用戶點擊喜歡或者不喜歡后,還會出現(xiàn)原因選擇,用戶點擊后,數(shù)據(jù)就會被上傳到服務器后臺。用戶每次瀏覽美食,系統(tǒng)會記錄下用戶瀏覽美食的時長、喜歡和不喜歡的原因等各項數(shù)據(jù),最后再運用大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對每個用戶的行為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分析出結果,再通過APP 返回至用戶的推薦中。這樣能以很大概率保證推薦的美食都是用戶喜歡的。將用戶數(shù)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漸拓展區(qū)域,細化類目,結合不同地區(qū)不同風俗影響下人們的飲食習慣,適當推送符合受眾口味的美食內容和美食制作方法[8]。
還可以對美食進行標簽化,在每道美食上,可以貼上一個或者多個標簽。這些標簽可以自己貼,也可以是每個用戶貼。在標簽上可以添加點贊功能,用戶可以對標簽點贊。通過對美食標簽化,使得推薦給每個用戶的食品,至少都是和用戶曾經購買過或者喜歡的食物具有相同標簽的。如果用戶曾經不喜歡帶有某個標簽的食物,就不會再向其推薦。
除了以上方法,還可以在APP 中添加美食社區(qū)功能,每個用戶都是一個“美食家”,可以在里面分享自己認為好的美食,用戶可以在里面討論美食,及美食的制作方法等。在這里,既可以分享自己覺得好的美食,也可以看看其他人推薦的美食,當你覺得自己已經吃遍了大江南北,在美食社區(qū)里看看其他人的分享,說不定就有你沒吃過的美味。同時制定一些社區(qū)規(guī)范,確保不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合法律的事情。美食社區(qū)不僅能通過用戶推薦美食給其他用戶,也還能夠增加APP 用戶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