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開鵬
(貴州省畢節(jié)市納雍縣樂治中學,貴州 畢節(jié) 553307)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引入開放性思維是一條很好的途徑。物理學本身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重要的發(fā)現都是基于實驗的。在實驗教學中融入更大的開放性,使學生對各種問題有更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對以后所涉及的知識點有更透徹的理解。
開放式實驗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應靈活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體現實驗教學的功能和趣味性。首先,教師可以在實驗導入階段整合開放性元素,結合簡單的實驗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對實驗現象和問題的深入分析中慢慢揭示問題現象的本質,進而進行知識教學。這種方法非常適合于一些可以通過實驗驗證的知識點的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時向學生展示開放性實驗,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在此基礎上,他們可以引導我們分析具體問題,直到他們了解到生理解釋實驗背后的知識內容。如,講“物體的沉與浮”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把鐵皮放在水中,它會沉還是浮呢?按照常理,學生大多回答會下沉,因為鐵的密度較大,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那么重的輪船不會沉下去呢?然后鼓勵學生將鐵皮進行彎曲,折成一個容器形狀,放在水中,這樣一來學生看到的鐵皮是漂浮狀態(tài),這個開放性的實驗導入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在這個良好的教學開端下教師再來一點點帶領大家揭示問題的實質,以更加輕松有趣的方式進行知識教學。
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梯度實驗內容,這也是開放式實驗教學的一種形式。有些知識點學生不能馬上理解。同樣,一些實驗過程也不能很快被學生在一個實驗或簡單的實驗環(huán)節(jié)中掌握。對于這種思維量大、理解難度大的內容,教師不妨設計深入的實驗形式。我們可以設計一組實驗來指導你從淺到深地探索具體問題。在簡單實驗的鋪墊和輔助下,我們可以慢慢探索復雜的實驗和更難的問題。這樣的實驗設計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更加輕松,這種實驗設計的思想理念可以很好的給有一定難度的知識的教學帶來輔助。如,在引導學生復習“光的折射”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步步的實驗探究。第一次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平行主光軸的平行光線經(凸、凹)透鏡方向怎樣?”經實驗得出答案后,再創(chuàng)設第二次實驗探究:“不平行主光軸的平行光線射入(凸、凹)透鏡后又會怎樣?”經實驗后得出答案。之后再創(chuàng)設關鍵的實驗情景:“非平行光線射入(凸、凹)透鏡后又怎樣?”再次通過實驗進行證明,最后總結得出結論。這三個實驗間有緊密關聯,彼此呈現明顯的層層遞進的關系。單獨讓學生分析最后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難度有點大,有了這樣的遞進設計后,學生分析問題時的障礙明顯得到化解。這樣的實驗設計學生操作起來更加容易,并且給學生理解難度更大的知識內容提供了鋪墊。
所謂邊學邊實驗,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邊學邊做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對于初中生來說,往往單一的教學模式會使他們的注意力長時間不能集中,而簡單地讓他們去實驗,往往他們的能力達不到。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多用邊實驗邊學習的組織形式,在老師的有效組織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動腦、動手、動口進行學習,從而激發(fā)各種感官,可以延長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促進大腦全面分析感官傳遞的信息,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思維密度。
對于教師來說,在開放實驗的初始階段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對教學進行一些調整,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在開放實驗中,學生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適應性問題。由于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熟悉和依賴,學生在學習初期可能存在一些適應性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實驗,使學生熟悉實驗的過程和內容,并逐漸適應。其次,很多學生習慣抄襲,不愿意參加考試。剽竊他人的實驗結果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教師應該重視這一點,并為他們制定解決方案。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滿足學生的需要。針對抄襲,教師應從兩個方面入手,除了教育引導外,還應制定一些激勵措施,讓學生獲得足夠的自信。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制定一些激勵措施,對一些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獎勵,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總之,開放式實驗教室在使實驗更加有趣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實驗教學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在組織開放式實驗教學前,教師不僅要充分分析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認知水平,還要提前預設實驗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保證整個課堂的秩序,控制實驗的過程和節(jié)奏實驗,使開放式實驗教學更全面地發(fā)揮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