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榮岐
(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教育局,河北 滄州 061300)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并取得了實質(zhì)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jīng)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xiàn)了形式化、低效化現(xiàn)象。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后長期的任務和經(jīng)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特別是要把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梢哉f,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語文教師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博的知識儲備,這樣在語文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潛質(zhì),了解學生的實際,展示個人的教學能力,才能將課堂實施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
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實,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源于教師的獨創(chuàng)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于平凡中見新奇,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見人之所未見,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nèi)涵,深入淺出,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余,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基本做法是:以紀律教育來維持組織教學,以師講生聽來傳授新知識,以多做練習來運用新知識,以考試測驗來檢查學習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來顯現(xiàn)出來。它以知識的傳授為核心,把學生看成是接納知識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進行教學,雖然強調(diào)了教學過程的階段性,但卻是以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為前提的,沒有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新課程強調(diào)“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從根本上說就是從傳統(tǒng)學習方式轉(zhuǎn)向現(xiàn)代學習方式。現(xiàn)代學習方式從本質(zhì)上講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為目的。一方面要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其表現(xiàn)為我要學,這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nèi)在需要。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責任,只有其真正認識到了這一點,學生就會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fā)展有機聯(lián)系起來。當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有意義的。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著眼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未來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薄敖逃淖罱K目的在學生自學自勵?!弊鳛檎Z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具有“點石成金”的指頭,能夠自己去獲取知識,成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這對學生一生的影響意義重大。
語文學習,工夫在課外。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著眼點也不能局限在課堂上,其基礎是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谶@些特點,一開始就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尤其重要,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學生學習語文也就如魚得水,教師教學也就如順水行舟,課堂教學有效性自然會得到提高。
(一)指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學習第一步是感知材料,預習是感知材料的重要途徑。指導學生預習時,我要求學生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1.熟悉課文題目、出處、作者及有關常識;2.明確本課訓練重點;3.閱讀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若是單元起始課,還應閱讀單元提示,并劃出重點內(nèi)容;4.給課文編上小節(jié)號,大聲朗讀課文,同時用筆劃出生字、生詞;5.查字典、詞典解決生字、生詞,并做好預習筆記;6.閱讀課文下面的注解,理解課文;7.閱讀課后練習,以便上課及時做好筆記。這里著重培養(yǎng)的是學生動手查工具書和預習時動手、動口、動腦的習慣。
(二)指導學生課堂聽課的習慣。課堂聽講的習慣是好是壞直接關系到課堂效率的高低。我要求學生在聽課時主動思考,大膽質(zhì)疑,做好筆記。筆記不僅指板書,還包括課文圈點批注的內(nèi)容,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指導學生養(yǎng)成課后復習的習慣。我要求學生重視課后及時復習。復習老師當天講過的內(nèi)容,整理筆記,溫故知新,以便下一課更好的學習?!凹皶r復習”也包括學習一階段后及時梳理知識,歸類記憶,以期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如按知識點歸類,課文體裁或題材歸類,等等。
此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寫字、說話、練習、作文等的多種習慣,切實做到“字要規(guī)規(guī)矩矩的寫,話要清清楚楚的說,課文要仔仔細細的讀,練習要踏踏實實的做,作文要認認真真的完成”,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可寶貴的心理因素,是學習活動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也是學生探求知識、認識事物的直接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味索然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無異于受煎熬。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教學原則和方法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愉快性、迅捷性和徹底性。也就是說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迅速,學得牢固。三者之中,“愉快性”排在第一位。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有一句名言“要一切教育帶有樂趣”,他提出的教學原則共七條,其中一條是“教學應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盧梭也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币虼?,激發(fā)、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穩(wěn)定、牢固的學習志趣,對于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好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文有效教學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又復雜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讓我們形成共識,轉(zhuǎn)換教學觀念,從慘痛的教學事例里吸取教訓,為創(chuàng)造真正有效的語文教學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創(chuàng)語文教學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