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輝
(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第二中學,河北 滄州 061100)
提問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發(fā)展學生思維。課堂提問的心理意義在于揭示認識上的差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課堂提問的發(fā)展意義在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課堂提問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較大的作用。
提問可以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知識。教師的提問就是讓學生沿著合理簡捷的途徑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去掌握知識,遵循合理的思路較快地理解課文,從而提高認知能力。
提問是課堂上師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提問的調控意義在于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獲得反饋信息,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因此提問的調控意義能使師生雙方相互溝通,克服盲目性,協(xié)調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要生動,避免死板。課堂提問的目的之一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聽起來、學起來有新鮮感。趣味性的提問也要循序漸進,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設置問題。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不能只重視趣味性,還要遵循針對性原則。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識,記住有用的內(nèi)容。教師提問前應把握問題的方向和重點,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理解,是經(jīng)過認真思考和規(guī)劃的,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問題要合理,設置的每個問題都要有針對性,具備準確性,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后可以有所收獲。理解問題的整個過程,就是提升能力的過程。針對性不僅體現(xiàn)在問題的針對性,也體現(xiàn)在提問對象的針對性。課堂提問是針對全體學生,但可以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提問對象。
學生眾多,每個學生接受新事物和理解問題的水平存在很大差異,認知能力參差不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考慮每個學生的情況,綜合評估,提問要有效,爭取讓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并把握所學知識。針對性設置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他們的思維。
1.通過巧妙地設置導入語創(chuàng)設問題場景,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在提問中給學生制造想象回憶的空間如,講《我的四季》這篇課文時,可以創(chuàng)設引導語“人的一生如同四季一樣,必然要經(jīng)歷從稚嫩到成熟的蛻變過程。不同的是,屬于我們?nèi)松乃募局挥幸淮?,自然界四季卻循環(huán)不息、輪回往復。我們該如何去度過屬于自己的人生四季呢?”在講導入語的過程中可以配合相應的圖片背景或適應場景的音樂文字等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進而加深對問題的思考,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欲望。
2.根據(jù)提問的作用和目的提前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以加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或為新課程學習做鋪墊為目的可以提認知型的問題,如“文章的作者叫什么?他的作品有哪些?我們之前學過他的哪篇文章……”以既要求記憶又要求理解變通的可以提理解性問題,如“《安妮日記》中的安妮在特殊環(huán)境下為什么會有超越年齡般渴望自由的苦悶心理?”等。
1.在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提問。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基礎知識,不同類型的問題應該運用在不同的課堂情境和學生個體身上,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訪談、跟蹤等方式將提問方式有效地落實下去,如認知類的問題相對簡單,可以對學習基礎不是很扎實、有待加強的學生進行提問,理解性、評價性的問題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可以讓認知、學習基礎扎實、思維活躍的學生去回答。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學生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所設問題的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也不會出現(xiàn)題目太難,學生對問題敬而遠之的消極課堂狀態(tài)。
2.在了解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提問。對于初中生而言,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生都有保護自己自尊心的本能,出于對自尊心理解的不成熟,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抱有謹慎、不輕易判斷的心理。所以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對學生加強班集體榮譽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和了解提問的真正目的和用途。對于學生的從眾心理,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創(chuàng)新型探討類問題,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去解決問題、探討問題,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等。只有從排除學生回答問題的心理障礙出發(fā),合理地設置問題,讓學生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通過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進行交流互動,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特定的、有限的課堂學習上。
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語言中蘊含豐富的內(nèi)容和信息,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教師如果只是單純的設置問題讓學生解答,不僅問題毫無吸引力,而且還喪失了語文中包含的內(nèi)涵。根據(jù)內(nèi)容靈活提問,可以讓學生學會思考,充滿興趣研究問題深一層次的意義。在挖掘答案的過程中,自主思考,或者與其他同學互動合作,解決問題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配合能力。
教師在講課之前,做好備課工作,吃透教材,有針對性的為學生設置問題,給學生思考和提問的空間,爭取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在課堂提問時,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設置問題情境時,抓住課堂教學中的有利時機,適當?shù)靥岢鰡栴},讓學生自主思考,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及時給出建議和意見,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的選擇學生回答,適當給予鼓勵和表揚,在調動所有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得以提高。
總之,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質量能更好地促進課堂民主,師生和諧,使課堂知識得到高效的擴充,教師得到更高的肯定,學生得到更長遠的發(fā)展,學校能更寬、更廣、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