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雪淑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橋下鎮(zhèn)中學;浙江 溫州 325000)
問題式教學要具有目的性,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聯(lián)系生活化的內容,設置具有思維邏輯體系的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感興趣,提升課堂的參與度。只有讓學生被問題吸引并投入進去,才能使課堂高效率的完成。
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性格、興趣與喜好,將其與教學知識融入,把知識點滲透進相關內容,使得問題預設更形象,有助于學生理解。有目的性的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學問題的設置明確了相應方向,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與教學相互結合只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明確學習目標,制定一個完整的線索引領學生學習才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例如在熱量一節(jié)教學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會誤以為熱量就是物體含有的能量,對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內能的變化量這一正確概念產生混淆。為此我設計了下面這個實驗:1.把同溫度、等質量的兩杯水倒在一起,用溫度計測量,發(fā)現(xiàn)溫度跟混合前相同;2.將溫度較高的一杯水和等質量的溫度較低的水混合,測得溫度介于兩者之間。這樣讓學生從實驗現(xiàn)象中感知熱量的概念,高溫的水放出熱量,低溫的水吸收熱量,從而解釋水溫的變化。進一步得到熱量的本質屬性,即物體間必須有溫差才會有熱量的傳遞,且傳遞的方向是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這樣,通過實驗現(xiàn)象和熱量的概念鏈接起來,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師在學習過程要注重引導,防止學生在思考和提問時偏離教學主題,教師要適當進行干預和指導,層層深入,循序漸進,讓學生跟隨問題發(fā)現(xiàn)學習目標,從而提升學習成果,注重知識學習的全面性,構建科學思維體系。
知識來源于生活,初中科學更離不開生活實際,現(xiàn)實當中的事物和場景都包含許多科學小知識,教師可以深化情境教學,將教學融入生活,讓學生將生活中的科學知識點收集整理,在課堂上匯報,教師進行指導和糾錯。這樣不僅能夠加深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夠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比如水在不同溫度下的形態(tài),教師可以通過解釋生活現(xiàn)象來幫助學生理解。如夏天從空調屋里出來,眼鏡片會蒙上一層水霧;水燒開之后會冒出霧氣;裝滿水的玻璃瓶在冰箱中冷凍后再拿出后,瓶子可能會破碎或出現(xiàn)裂縫。比如氣壓與流速的一節(jié)教學時,選擇復興號列車的車頭設計圖片,漂亮的流線型設計不僅可以減小空氣阻力還可以利用上下氣壓差增加抓軌能力;草原上有一種鼴鼠,它的家是地面下的洞穴,它有兩個洞口,當風吹過時利用氣壓差讓洞穴內的空氣能夠流通。
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這也是新課標的主要內容之一。實踐能夠不僅能夠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還可以更直觀準確地反應所研究事項的真實性,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加深中學生對科學這門課程的理解與感悟,提高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對于課本固定不變的實驗過程,教師可以利用綜合實踐活動提出相應問題,對科學實驗流程和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細的探討,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結合實踐活動開展教學,通過一個知識點引發(fā)出多個不同的新知識點,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將相關問題結合在一起,這樣既能對一項項知識點進行完整的梳理,還能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又加深已學過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鹽酸的性質時,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個雞蛋放入鹽酸溶液中,發(fā)現(xiàn)雞蛋會在鹽酸溶液中上下沉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被調動起來。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和目標上來,進而分析鹽酸和雞蛋殼中的碳酸鈣能反應產生氣體,氣體附在蛋殼上使雞蛋受到的浮力發(fā)生變化,導致沉浮現(xiàn)象的發(fā)生。讓學生在單一的實踐活動中將思維發(fā)散,提升知識的全面性和綜合性,思考的立場和角度更加多樣化。又比如讓學生在家里完成蠶豆種子發(fā)芽的實驗,通過設置多個實驗對照組來認識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不但增強了實驗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實驗探究的思維,當實驗成功時還能帶來更多的成功獲得感。再比如在學習聲音的傳播時,讓學生回家自己制作土電話,在課堂上兩個同學為一組演示自己的電話。發(fā)現(xiàn)同組同學之間的“悄悄話”能夠互相聽清,不同組之間的同學都無法聽清楚,這樣不但說明固體能傳聲而且傳聲效果比空氣好,進而能理解古代行軍打仗士兵為什么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了。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知識點活躍于課本之外,真正地走進生活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利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更好地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
總之,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有較好的應用效果,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活躍學生思維,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明確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動力,提升課堂參與度,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