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紀辰
(西藏昌都市職業(yè)技術學校,西藏 昌都 854000)
當前,微課在各個教育階段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得以廣泛應用,其能夠將學生的較為零散的時間利用起來,呈現體育知識點和動作與技能。但是,微課在建立理論知識體系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這就使得融入思維導圖的微課教學形式應運而生。因此,中職體育教師應該善于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具體的微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質量。
微課能夠將課上和課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相互結合,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得以拓展。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需要經歷選題、設計與運用信息技術制作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微課中呈現知識講解的環(huán)節(jié),與優(yōu)化微課設計。在思維導圖與微課相結合中,應該遵循互補與兼容的基本原則。首先,兼容性。將微課的資源型學習方式與思維導圖的知識探究式學習相整合,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得以滿足,轉變其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其次,互補性。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建立知識點的框架,與微課的碎片化、孤立化的特點互補。微課所呈現的內容大多是知識重難點,運用思維導圖能夠使不同小節(jié)的微課在內容上獨立,但是卻存在邏輯性。
中職體育教師在開展排球微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涉及“扣球”這個重要項目,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呈現??矍蚣夹g的要點為,在空中做出大鵬展翅的動作,轉腰,將肩部作為支點,將肘部抬起,將身體右側的速度傳到給手肘,此時,手肘轉向前方,以其為支點,迅速向前追打球體。然后,伸直手肘,將手腕作為支點,向前推壓球體[1]。學生應該在微課教學中了解排球扣球的動作原理:第一個支點,使大臂呈弓形,這個要點學生比較容易掌握。第二個支點,小臂進行抽打,兩手肘在前方形成支點。這個要點對于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練習難度。第三個支點,將手腕作為支點,用手掌將球包滿,向下或者向側面擠壓球體,距離較短,且速度較快,使球旋轉起來。
進入中職院校的學生其自我意識較強,但是缺少自控力,難以完全集中注意力參與到教師所組織的體育鍛煉活動當中,集體觀念不足。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排球扣球”微課帶領學生進行學習[2]。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微課教學中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在本節(jié)微課中,教師可以利用一分鐘講解扣球技術,并在動作示范中進行相應的講解,將三個支點呈現出來。教師可以利用一分鐘為學生展示幾個錯誤案例,強化學生的記憶,防止學生在練習中受到傷害。在微課結尾處,教師可以呈現“排球扣球的鞭甩技術”。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排球扣球鞭甩動作空間、時間、層次等特點,以此繪制思維導圖。指的注意的是,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上利用不同的顏色做好標記,使學生能夠抓住練習的重點,并合理分配練習的時間與精力。
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相關內容的演示和講解中,應該將主題突出出來,先將每個分支都折疊起來,使內容能夠以簡約的形式呈現出來。在分支逐漸展開的過程中,出現在學生頭腦中的信息數量也不斷增加,但是其呈現方式為有序的圖形結構化形式,能夠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以及學習壓力,并對知識和技術形成深刻的理解。在具體的演示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放大某個分支,使學生能夠有所領會,退出分支后,仍然能夠看到整體的知識機構[3]。因此,圖形與視頻相互呈現構成了整個微課教學過程,使得學生的右腦記憶功能得以被激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錯誤的動作演示視頻,并將班級的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合作討論,提出本組的修改意見。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夠形成思維的互相碰撞與啟發(fā),從而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
結論: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切實應用于中職體育微課教學當中已經成了教育教學發(fā)展的新趨勢,也為教師給予了更多新思路。因此,以分析思維導圖和微課教學為基礎,教師應該在具體教學中分析教學內容,設計微課教學,運用思維導圖完成演示。通過本文對思維導圖在中職體育微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的一系列淺析,希望能為提升中職體育教學質量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