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瑤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永和紅星中心小學,江西 吉安 343000)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難度并不是很高,只是教學對象較為特殊,以至于原本簡單、易懂的語文知識在某些時候變得繁雜,這會導致小學生語文學科的基礎變得相對薄弱,也會阻礙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和長遠發(fā)展。
教學情境即是語文教師創(chuàng)建的課堂情感氛圍,也是語文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基礎元素之一。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思考習慣還處于發(fā)展之中,其人格品質、世界觀和情感觀念依舊處于尚未成型階段,以至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注意力、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對于準確的理解和學習新知識較為吃力。倘若語文教師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豐富、生動、形象、有趣的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投身于和教材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之中,這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對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可以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出現(xiàn),恰恰成為了構建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問題情境、趣味游戲情境、生活化等多種情境的最佳方式。多媒體可以集音頻、文本和動畫視頻為一體,運用這種立體化、多維度且豐富的信息資源創(chuàng)建高效的教學情境,用生動優(yōu)美的聲音、多彩絢爛的畫面,去呈現(xiàn)出語文學科的魅力、靈動、鮮活與精彩,讓學生可以從視覺和聽覺上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從內在驅動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探究和學習的興趣。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探究和學習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學期課程《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料庫、短視頻平臺、海量影視劇資料以及互聯(lián)網的搜索功能,去尋找和圓明園相關的圖片、影視劇或者紀錄片。比如圓明園毀滅之前的圖片或者資料,和英法聯(lián)軍入侵圓明園的相關影視劇或者當時記者報道的文章資料,以及時至今日圓明園遺址公園的真實情景。讓學生可以深刻了解圓明園作為清代大型皇家園林“萬園之園”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并且可以快速地沉浸到圓明園毀滅時的悲憤情境之中。如果在這個時候語文教師再引導學生一起閱讀課文,分析每段的段意和整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將變得更為容易,教學質量和效果也會有明顯提升。最為重要的是,在形式多樣的網絡資源推動以及教學情境的加持下,小學生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也會油然而生,這就使得語文教學中的文學素養(yǎng)、情感素養(yǎng)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
小學生大多處在6-12 歲貪玩好動的年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抽象化思維、想象能力、文學鑒賞能力和聯(lián)想能力普遍不強,通常對生活中事物的記憶和理解得更為深刻,而教材中需要學習、需要聯(lián)想和需要深刻理解的知識,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記住通常比較困難。針對這種教學困境,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依然沿用傳統(tǒng)刻板、單一、枯燥的填鴨式授課方法,讓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死記硬背,并不注重學生是否已經完全理解課程內容和情感,長此以往學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學習興趣將會消磨殆盡,這對于學生今后語文學科乃至其他學科的學習極為不利。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并充分發(fā)揮的多樣性、便捷性、共享性、豐富性、時效性、交互性等優(yōu)勢,把無趣、乏味的語文知識進行立體化、動態(tài)化、直觀化處理,幫助小學生降級課文理解的難度,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小學生思想的禁錮,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目標,更好地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探究和學習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學期課程《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去過這座聞名世界的水上城市,再加上小學生聯(lián)想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的缺失,從自身的角度很難想象威尼斯可以怎么可以將小艇作為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學生無法理解威尼斯城市的狀況和當地人的生活,就不能體會到文章中的情感內涵,整體的教學效果也無法達到預期。而如果結合網絡資源開展語文課程教學,小學生就可以通過和威尼斯相關的風景圖片,以及可以展現(xiàn)當地人真實生活狀態(tài)的紀錄片,去逐漸理解當地人對小艇這一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的喜愛,讓學生可以通過視頻感受這座水上小城獨特迷人的風光,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情趣。在此時,語文教師再對課文進行細致的講解和分析,學生的學習難度一定會有不小的降低,而語文教師在授課時也更游刃有余,學生的學習體驗也會有質的提升。
結束語: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把學生的學習需求作為根本出發(fā)點,最大化的發(fā)揮網絡資源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推動作用,在構建教學情境、降低學習難度上下功夫,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為學生今后更長遠的學習和發(fā)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