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玲
(江西省貴溪市流口中心學校,江西 貴溪 335400)
多媒體技術,因其信息量大、動感十足、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而深受小學語文老師的歡迎。多媒體技術,不僅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加大了課堂容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大大提高了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徹底改變了“一支粉筆一本書,老師用心講,學生呼呼睡”的尷尬局面。因此,我們要發(fā)揮好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中的作用,切實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由于多媒體設備是新科技產品的代表物,老師在此之前沒有了解過多媒體設備,因此在開始使用的時候會因為操作不當出現(xiàn)一些問題,影響小學語文課堂的進度,所以小學語文老師應當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慢慢地接受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添使用多媒體設備的頻率,久而久之,小學語文老師就會對多媒體設備的操作越來越熟練,進而對小學生展開更好的語文教學。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是需要老師提前制作好教學課件的,有一些小學語文老師對制作課件的步驟還不是特別熟練,課件的質量也得不到保證,學??梢詫πW語文老師進行培訓,交給老師使用多媒體設備的方法以及制作課件的要點,并且為老師普及使用課件進行教學的必要性,提高小學語文老師對制作課件的重視程度。
語文老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指的是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建設一個好的情感氛圍。因為在小學這一階段,學生的注意力和思想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這對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有著極大的限制作用。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教學情境可以活躍小學生上課的課堂氛圍,進而激起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多媒體技術集圖像、文字、聲音和畫面等等為一體,老師可以利用這一技術把語文知識內容帶入進去教導小學生學習,以形象具體生動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比如,在小學語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的學習中,一看到這一標題,學生會感到難以理解,巴掌為什么是金色的?它又為什么能夠鋪滿水泥道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老師可以向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xiàn)法國梧桐樹葉,在對這個樹葉的學習中,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梧桐樹葉有五個葉尖,少有三個或者七個,人有五個手指,因此兩者間有一個共同點。緊接著梧桐樹葉會變成金黃色,落到水泥道上后就像是金色巴掌鋪滿了水泥道。老師還可以找一些梧桐樹葉鋪滿道路的圖片,給學生的視覺形成一種沖擊,加深學生對文章標題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學會這一擬人化的手法,把它靈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法國作家雨果說:“想象力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翅膀?!比绾闻囵B(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隨著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它能夠通過豐富的表現(xiàn)手段展示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直觀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能夠對學生的思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學生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得以形成。而他們對信息的提煉與應用能力也需要得到提升,老師運用多媒體來展現(xiàn)教學內容,讓學生接收到更多的學習信息,促使他們進行思維方面的練習。例如,在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時,老師的直接講解難以完全表述清楚,而運用信息技術,老師就可以展現(xiàn)出更多的素材,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使學生的思維活力得到充分激發(fā),完成思維訓練的過程。通過多媒體來演示教學內容,讓學生接觸接觸更為豐富的學習對象,融入課文中的場景,然后調動自己的思維,完成思維鍛煉的過程。
應用多媒體技術使語文教學形式有了巨大的改觀。在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要引導小學生從信息化角度認識語文知識,在來源于生活與應用于生活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強化學習,以加深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感悟。舉例來說,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從視頻資料與音頻資料的整合上來強化這一教學過程,能夠給小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古詩學習體驗。在“思親”“插茱萸”等詞的理解中,能夠使小學生理解全詩的感情基調,在分析背景文化意義的基礎上學習古詩詞的內容,使得傳統(tǒng)的詩詞教學用口語講述的方式得以轉變,詩詞學習更具感染力。同時,小學生也能通過網絡了解到詩詞的知識,自己嘗試仿寫與擴寫。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要展現(xiàn)出多媒體技術的多元特征,體現(xiàn)出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與價值,使之與語文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以此讓小學生去深度學習語文知識,在素材的積累中體會多樣的教學情境,在知識的學與用中來進行語文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