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強
(黃河交通學院 藝術設計系,河南 武陟 454950)
校園文化微景觀是藝術設計的一個重要分支,且環(huán)境設計和數(shù)字媒體藝術兩者具有很強的耦合性,故將3Dmax 與交互式漫游技術相結合,使校園空間中的公共藝術、建筑景觀等設施得到良好的展示。在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中,利用黃河交通學院校園空間中植被類型和人流路線的轉化方法,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交互空間虛擬藝術。從數(shù)字媒體藝術專業(yè)來看,3Dmax 軟件具有仿真度高、質量清晰、可與多種插件兼容以及適配多個系統(tǒng)等優(yōu)點。[1]為此,將3Dmax 與Photoshop 以及交互虛擬技術相結合,以實現(xiàn)黃河交通學院校園文化微景觀的交互式漫游。
黃河交通學院校園文化微景觀漫游設計,主要分為可視化建模和交互式漫游兩部分。ArcGIS 與CAD 用于對具有不規(guī)則地面和肌理區(qū)域進行建模;3Dmax 用于對地面凸起的建筑物、景觀等物體建模;虛擬引擎實現(xiàn)整體景觀的三維再現(xiàn)與交互漫游動作。
在電腦3Dmax 建模階段,可以采用Vray 插件進行效果渲染以及材質給予。通過Vray 材質及燈光,來增加三維空間的真實效果,提高虛擬空間的仿真性。3Dmax 建模方法較多,前期也可利用SketchUp,而3Dmax 通過編輯樣條線來建立所需的模型。建模時,漫游線路一定按照人的動線分布進行規(guī)劃,實現(xiàn)整體流暢性。
在3Dmax 建模之前,需要通過CAD 軟件創(chuàng)建黃河交通學院項目的平面及剖立面細節(jié)。通過CAD 繪制的總體平面圖確定整體展示空間位置及漫游路線的選擇。將CAD 以塊的形式導入3Dmax 軟件當中建立場景模型。在導入之前先確定3Dmax 軟件的換算單位為毫米,方可導入CAD 平面。3Dmax 平臺中的spline命令用于編輯樣條線實現(xiàn)描摹和樣條編輯,確定最終效果。通過上述實踐,建立完整的黃河交通學院校園環(huán)境基礎模型,通過Vray 插件來完成最終效果渲染。校園當中的公共藝術、校園景觀文化及其重點區(qū)域設施都可以通過上述3D 建模方式實現(xiàn)。其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黃河交通學院漫游設計建模流程
3Dmax 最為重要的就是場景光源。豐富的光源不僅還原空間真實性,而且還會對漫游效果產(chǎn)生一定影響。Vray 渲染器用于渲染校園模型燈光,根據(jù)場景的不同,調節(jié)適當燈光參數(shù)。在渲染整體模型時,需要一個穹頂光起到主要光源作用、其他設置些輔助光源和調節(jié)體陰影效果的底光。3Dmax 建模完成后,通過在Photoshop 平臺進行場景素材的編輯和界面制作,實現(xiàn)黃河交通學院校園景觀肌理的真實性,最后采用交互式校園文化微景觀漫游算法,在java3d 平臺上設置動作腳本和路徑來實現(xiàn)。[2]
校園空間云上漫游主要利用視平線及消失點在VR 虛擬空間中運動來實現(xiàn)場景的三維變換與交互,通過電腦操控或者VR 虛擬眼鏡設備在云端進行漫游以獲得真實場景感受。在虛擬現(xiàn)實平臺中,x 坐標軸和y 坐標軸的方向分別為橫向和縱向,且相互垂直不變,z 坐標軸方向為第一視角觀察方向。在虛擬引擎當中漫游時,校園空間中靜態(tài)物體的相對位置和坐標位置一定是固定不變的,觀察路線由使用者進行選擇和任意切換。[3]其漫游技術中的三維視點坐標位置如圖2 所示。視線與z 坐標軸負方向角度為90°以內,當觀察視線從O 點移動至K1 點時,觀察視線需要從點O 依x 坐標軸負方向移動至點K3 再依Z 坐標軸負方向移動至點K1,移動過程中,滿足|OK2|=|OK1|cos,|OK3|=|OK1|sin。
圖2 三維視點坐標
建立原始消失點為(χ1,Ζ1),其至新坐標(χ2,Ζ2)點向前移動步數(shù)為s,可獲取公式如下:
觀察視線始于點O 移動至點Q2,因OQ2⊥OK1,可得∠Q2OQ1=θ,即:
設觀察原始消失點為(χ1,Ζ1),其至新坐標(χ2,Ζ2)點向左移動步數(shù)為s,可獲取公式如下:
同理可知,當θ 存在于另三個象限時,設觀察原始視線為(χ1,Ζ1),至新坐標(χ2,Ζ2)點向前移動步數(shù)為s,均可獲取式(1)。
當θ 存在于另三個象限時,設觀察原始視線為(χ1,Ζ1),至新坐標(χ2,Ζ2)點向左移動步數(shù)為s,均可獲取式(3)。
設觀察原始視線為(χ1,Ζ1),其至新坐標(χ2,Ζ2)點向后移動步數(shù)為s,可獲取公式如下:
設觀察原始視線為(χ1,Ζ1),至新坐標(χ2,Ζ2)點向右移動步數(shù)為s,可獲取公式如下:
以上可以看出,視點坐標隨視角方向改變而改變,且改變方向以及距離與實現(xiàn)移動方向以及距離相同。
將得到的公式與Java3D 技術相結合,獲取交互式校園文化微景觀漫游算法如下: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在Java3D 引擎中設定動作腳本以及路線,鍵入完整程序后,方可實現(xiàn)校園文化微景觀交互式漫游,以達到預期效果。
本文采用該方法在windows 10 操作系統(tǒng)上進行測試。進入系統(tǒng)操作界面后,點擊“Enter the scene”按鈕,會看到十字光標及其學校大門場景展示界面。場景畫面的入口界面采用尚德校區(qū)為主。[4]界面配有十字光標,操作易上手,“return”導航鍵設置在鍵盤的Enter,左上角設置漫游場景光標,僅滑動中間圓點的方向鍵便可進入游覽,如圖3 所示。
圖3 效果展示界面
“Auto navigation mode”是按照最初3Dmax 已設定好的路線分布進行漫游,會提供三種不同的線路。在漫游當中使用者也可改變路徑,單擊鼠標或鍵盤,操作系統(tǒng)將會轉變成人工控制。通過“Auto navigation mode”展示黃河交通學院的整體場景,讓師生更直觀、清晰地觀察校園整體及空間信息,更加方便新生入學提前了解學校概況。[5]
“Autonomous choice mode”可以讓使用者隨意變換路線及停留時間?!癆uto navigation mode”進行初步探索后,用戶可以切換到“Autonomous choice mode”,更有利于細致的欣賞和了解黃河交通學院校園風光,點擊鼠標左鍵自動切換,師生可以通過操作鍵盤鼠標或者VR 虛擬設備在校園場景中,自由控制漫游的時間、角度和方向。在“Autonomous choice mode”過程中,當?shù)谝灰暯浅霈F(xiàn)遮擋物體或建筑時,系統(tǒng)會自動默認從該物體中以第一視角穿過;當出現(xiàn)高于3Dmax 所設定的第一視角物體時,系統(tǒng)會自動停止移動,使用者可通過調整路線繞過物體,或調整視角進行觀察,使師生可以身臨其境的去感受“Autonomous choice mode”所帶來的漫游效果。
3Dmax 因其強大的建模功能而被廣泛應用于室內、建筑、景觀及其動漫設計。本文結合兩門專業(yè)優(yōu)勢進行互補與整合,提出了一種基于3Dmax 的交互式校園文化微景觀漫游方法,并通過windows 10 操作系統(tǒng)對該方法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該方法滿足黃河交通學院校園文化微景觀交互式漫游需求,且操作簡單,漫游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