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山西藥科職業(yè)學院 山西,太原030031)
農用地膜在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農用地膜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因此其被廣泛應用于農業(yè)生產種植領域。但是,如果農用地膜清除不當或者清除不全面,殘留在土壤中的農用地膜會污染土壤環(huán)境,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給農業(yè)生態(tài)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難以忽視的危害,因此,清除土壤中的農用殘膜是很有必要且意義重大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首次將農膜覆蓋技術從日本引入國內,農用地膜技術在中國經過了近40 個年頭,殘留在我國土壤中的農膜難以統(tǒng)計。每到農作物種植生長期間,遠看反光的農膜波光粼粼,像一片大海,近看農膜零星分布,遍布大地。這些用過的農膜殘留在土壤中,會被雨水沖入土壤內部或者隨著松土、翻土等動作進入土壤耕層。因為農用殘膜難以降解,因此它們會充當隔離層的作用,防止水、肥料、空氣、光線、溫度等滲透到下面。假如農作物的種子不小心種植到了殘膜上面,種子缺少養(yǎng)分、水分,就會出現芽干芽落的現象。就算種子突破了殘膜的封鎖,扎根到了殘膜下面的土壤層內,也會因為養(yǎng)分、水分的稀少而不能正常發(fā)育和生長;一些種子雖然播種在殘膜下面,但是長出的幼苗碰到殘膜時,也會被其禁錮,難以沖出土壤表面,從而出現芽干或者弱苗盤結在殘膜之下的現象。此外,殘膜的隔離作用會使土壤的理化性質出現改變,其難以降解跟隔絕水分、肥料的特性會使土壤板結,酸性增加,會使土壤內的有機物質減少。農用殘膜對土壤產生的負面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由此可知,定期清理土壤內的農用殘膜是很有必要且意義重大的。為了了解農用殘膜對土壤理化性質跟農作物產量的具體影響,本文就此展開相關研究。
選用三種常見農作物,即大豆、玉米、小麥。
首選確定試驗土地,選擇幾處不久前使用農用地膜覆蓋技術進行生產種植且沒有經過殘膜處理的土壤為試驗土地;然后對這些試驗土地進行區(qū)域劃分,一部分土地命名為對照組,另一部分土地命名為觀察組,對照組土地不進行清除殘膜處理,觀察組進行清除殘膜處理,每組土地試驗面積為667m2;最后將大豆、玉米、小麥等農作物依次種植在兩組土地中,對試驗農作物進行同樣的、科學的栽培管理。使用對比分析法來觀察兩組土地的農作物產量且對土壤理化性質進行調查。
進行過清殘膜處理的觀察組土地的農作物產量要比對照組土地的產量要更高,前者的小麥、玉米、大豆產量分別為539.86kg、586.77kg和129.63kg,對照組土地中這三種農作物的產量分別為442.64kg、515.62kg、104.22kg,前者比后者分別增產21.9%、13.79%和24.38%。對這些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得出,同等種植面積下,經過清除殘膜處理后的土壤,其農作物產量要比沒有經過清除殘膜處理的土壤農作物產量要更高,兩個組別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性。
對照組土壤跟觀察組土壤的土壤孔隙度、田間持水量、土壤含鹽量等評價土壤理化性質的指標數值有較大差異。對照組的土壤孔隙度要小于觀察組的土壤孔隙度,田間持水量要少于觀察組,土壤含鹽量要高于觀察組。綜合來說,沒有經過清除殘膜處理的土壤,其農作物種植生長環(huán)境相對要更加惡劣一些。
觀察組的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產量要比對照組更高,產量增加產生的經濟增收利潤分別為184.72 元、128.07 元和 91.48 元,3 種作物每畝平均增收 134.76 元。綜上所述,清除土壤中的農用殘膜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業(yè)人員的農作物收入。
綜上所述,農用地膜殘留在土壤中會提高土壤的PH值,減少土壤內部的水分含量跟有機物含量,降低土壤的孔隙度,從而使農作物很難獲取到土壤中的養(yǎng)分跟肥料,造成芽干、芽落、芽弱等現象,減少農作物的產量,降低農業(yè)人員的收入。研究調查表明,在農業(yè)種植生產過程中,連續(xù)使用農用地膜的時間越長,土壤中殘留的農膜也會越大,最農作物的減產影響就越大,相關報道指出土壤中的農用殘膜對玉米、小麥、水稻、大豆、蔬菜等農作物的減產服務依次為11%~13%、9%~10%、8%~14%、5.5%~9.0%、15%~59%,如果農作物種植連續(xù)15年使用了農用地膜,且沒有清理過土壤中的農膜,次年種植在土壤中的農作物將會顆粒無收。土壤中殘留農膜的危害具體體現在以下四面方面:其一,形成隔層,致使土壤板結,影響土壤的吸水、保水能力,影響肥料的滲透能力;其二,降低土壤膠體的吸附能力,使農膜附近的養(yǎng)分快速流失;其三,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降低微生物的代謝,從而抑制養(yǎng)分的轉化效率,讓肥料起不到應有的滋養(yǎng)效果;其四,隔絕溫度,阻止氣體交換,農膜內含有的重金屬污染元素會讓農作物含有的添加劑超標,從而影響人體健康。
農用殘膜是一種很難被微生物降解的白色污染物質,因此有必要定期、深度地清除土壤中的殘膜,從而確保農作物產量的穩(wěn)定。針對農用殘膜的治理,首先要加強宣傳和重視培訓,提高農業(yè)人員的環(huán)保意識跟治理能力,讓他們了解到農用殘膜的危害跟清除的意義。相關負責人要組織農民在秋收以后積極參與殘膜清除的工作,將廢膜深埋、焚燒,防止二次污染。此外,要重視農膜的再生和利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成立廢膜加工廠,將污染物質重新變成有用物質,實現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最后,政府要出臺相應的農膜處理、整治政策,通過獎勵制度來鼓勵農戶跟工廠積極處理殘膜,全面降低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