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曹放
一斗室擁書,燈光慘亮,紀曉嵐捋了捋胡須,從書案前緩緩站起身來,他呆立著,又瞇了瞇眼,晃了晃腦袋,那神情,似笑非笑,似惱非惱,但眼角眉梢里分明有一絲不屑。作為《四庫全書》總纂,他可謂是夜以繼日,殫精竭慮……乾隆皇帝決定編撰《四庫全書》,目的是為了清理中華文化的積淀,將一切阻礙清朝統(tǒng)治的思想因素排除出去。因此,盡管日理萬機,他依然“每進一編,必經(jīng)親覽,宏綱巨目,悉稟天裁”。乾隆皇帝動員了舉國之力為《四庫全書》捐贈書稿,并從歷代典籍中剔扒梳理,四庫館臣們在《永樂大典》中輯佚出《燕丹子》一書,紀曉嵐更是深以為然。然而,沒想到,乾隆皇帝卻是這樣一道御批:“鄙誕不可信,殊無足采。”哎呀,一派殺伐之氣,紀曉嵐愣住了,今夜他百般踟躕了……
他當然首先是必須遵從,但又是那樣的心有不甘?!堆嗟ぷ印啡韺懙氖菓?zhàn)國末期燕國太子丹,因在質(zhì)于秦國時受到秦王嬴政的無禮待遇,遂發(fā)憤向秦王復仇。最終募得刺客荊軻,全力滿足荊軻的種種需求,荊軻遂冒死行刺秦王,結(jié)果反被秦王所殺。《燕丹子》寫得有聲有色,充溢義無反顧的悲壯。豈能讓刺客卷土重來?難怪!乾隆皇帝要將它一筆勾出。而紀曉嵐卻深知此書的歷史文化價值,尤其不忍那高標決絕的人格意義湮滅?;实壑炫严掳l(fā)了,那該怎么辦呢?他想了許久,最后決定那就不作全書刊行,只列入存目吧。為此,他在總目中注明“謹仰遵圣訓,附存其目”。但他又暗留了一手,自己私下抄錄了一部,并交給孫星衍秘密刻印。對此,民國年間的古文獻學家余嘉錫評論說:“夫紀曉嵐于修《四庫書》時,既斥其書不錄,而乃私自抄存,復以其本授人,則知其于此書亦所甚愛。蓋雖職為總纂,而于去取群書之際,有為高宗御題詩文所壓,不能盡行其志者矣?!眴韬舭г?!不能盡行其志者矣……
乙亥春月,一場新雨剛過,漫步在岳麓書院里,《中國四庫學》主編鄧洪波教授向我講到了紀曉嵐與四庫全書的種種軼事。紀曉嵐,真?zhèn)€是“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呀!他從乾隆三十八年入四庫館擔任《總目》的總纂官,直到全書的第二次復校,及至其后對《總目》的繼續(xù)修訂,在四庫館前后長達二十年之久,可謂編纂《四庫全書總目》的第一功臣。他的談吐間,那淵博的學識,總是夾雜著幽默的笑聲;他披閱書稿時,那夜空的星光總是交映著書房的燈光,又迎來了熹微的晨光。更令人感嘆的,是他與乾隆皇帝意見相左時,那撕拉靈魂的糾結(jié)、無奈以及堅持和變通……
乾隆皇帝對唐代詩人,尤喜元禛和白居易,他在《樂善堂全集》和《御制詩集》中,和白居易詩20 題,追和元稹9 題共111 首,模仿白居易者10 題59 首,他對元白是多么的癡迷喜愛呀!然而,紀曉嵐在編撰《四庫總目》時,并非尊奉乾隆帝的喜好,沒有把元白視為高標,并且坦率指出有不少詩人遠遠高于元白。例如杜牧:“牧詩冶蕩甚于元白,其風骨則實出元白上?!崩鐒⒂礤a:“其詩……氣骨亦在元白上?!贝送猓〉蹖﹃懹瓮瞥鐐渲?,但《總目》對陸游的評價卻略有微詞:“夫游之才情繁富,觸手成吟,利鈍互陳,誠所不免?!?/p>
是呀,那靈魂撕拉的痛苦!的確,盡管,也有蠅營狗茍,但學者的風范還是沒有完全泯滅。岳麓書院屈子祠里,一壺君山銀針,鄧洪波先生與我縱情茶敘。是呀,文化專制盡管如黑云壓城,但還能不能找到一絲縫隙,讓道義的至少學術(shù)的光亮,些許透出點來呢?用心良苦的紀曉嵐吶!卑微屈辱中,偶爾也挺挺腰桿,抬起頭來,眺望一下遠方……“誰種瀟瀟數(shù)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不隨妖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焙枚鄠€深夜,品讀紀曉嵐此詩,我不禁掩卷一嘆。
一把團扇,扇面上,瀟瀟灑灑幾行墨跡: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王澍先生微笑著,將這把團扇贈給我?!皩懡o你,作個紀念吧”。哈哈,感謝,感謝!2019年3月15日,杭州,一派春光明媚,中國美院拉姆咖啡館里,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王澍先生與我縱談古今,從金沙書院概念設(shè)計談起,不知不覺地,談到了《世說新語》和東漢名士李元禮。
王澍愛讀《世說》,這我早有印象。他曾將抄錄的一段贈我,并且說:讀世說,讓人灑脫。的確,如魯迅所贊:“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蓖高^《世說新語》,我們可以看到,什么叫是真名士自風流。李元禮,東漢名士,歷任青州太守、烏桓校尉、徵度遼將軍、河南尹。在《世說新語》里,直接記載李元禮言行的就有五條之多,分布在《德行》《言語》《賞譽》《品藻》四門中??傆^這五條記載,李元禮可謂功兼文武,天下???。王澍所書“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就出自《賞譽》一門,意思是說,在世人心目中,李元禮堅挺剛勁,有如勁松下的罡風……
李元禮的時代,閹宦小人橫行,黨錮之禍郁結(jié),昏庸的皇帝又是近小人而遠賢臣。當時,天下名士都知道,即便有經(jīng)綸圣手,也無處施展,不如逍遙鄉(xiāng)野,尚不失云鶴之樂。因而,有的百般辭辟、終生不仕,有的裝聾作啞、明哲保身。而李元禮呢,雖明知不管怎樣力挽狂瀾,都難敵勢利小人玩弄權(quán)術(shù),他仍然高言黑白,仗義直行,最后竟不惜老命,慨然血濺長空?!叭藷o是非之心,非人也!”此為李元禮的瑯瑯諍言?!帮L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此為世說德行門中對李元禮的贊譽。每讀李元禮,至此,我都會有一種深沉的感動,他那屠刀臨頸也昂然不屈的“勁松下風”如在眼前……
“知進而不知退”,一個勇士,而非圖一時之安的哲士。群小既為嬖臣,慣假天子之威,甫一懾服,旋踵又為禍一方。正所謂“有無相生”,天地之間自有正氣凜然,群魔當?shù)?,必有衛(wèi)道之士亮劍除魔!若天下之人皆束手緘口,或若天下之人皆功利小人,“上下交征利”,則吾邦必不日覆亡。覆巢之下,萬萬元元皆陷于禍中,所謂無辜者,豈非更眾?此為學者町說關(guān)于李元禮之論。聽了我的轉(zhuǎn)述,王澍先生慨然一嘆,李元禮之行,道家所謂“正復為奇”,足當稱也!哈哈,李元禮,不肯稍斂鋒芒的真名士呀!區(qū)區(qū)浮名身后事,何及同袍共杯酒?
歷史常常是不體諒人的。例如魏晉七賢,不過一百年后,顏延之作《五君詠》,就把山濤和王戎從七賢中除名了,而歷來在七賢中最受稱譽的,是嵇康和阮籍……辛丑仲夏之夜,一灣碧海,鼓浪嶼倒映在明滅的波光中,晚風習習,我和華中師范大學國學院院長唐翼明先生信步在海滄嵩嶼碼頭,隔岸就是鼓浪嶼,我們的話題是魏晉風流……
“《廣陵散》于今絕矣!”絕的不是一首樂曲、一種演奏技法,而是一種風姿、一種氣節(jié)、一種神韻。那是屬于嵇康的風姿。他身長七尺八寸,約等于現(xiàn)在的一米八五左右,“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傀俄若玉山之將崩”。那是屬于嵇康的氣節(jié)?!吧喜怀继熳樱虏皇送鹾?,輕時傲世,不為物用”。那是屬于嵇康的神韻。他是一流的音樂家和音樂理論家,他的《琴賦》和《聲無哀樂論》流傳千古。他是一流的書法家,他題寫的《五經(jīng)》刻在太學石鼓上,作為全國的書法范本。
“然而,于中華民族而言,嵇康最偉大的價值所在,就是他對獨立人格的追求。”翼明先生頓了頓,語氣堅定地這樣對我說。翼明先生是魏晉文化研究的一代大家,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所著博士論文《魏晉清談》,得到了余英時先生的高度評價,嘉許這部著作“填補了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一頁空白”,并欣然為其中文版作六千字長序,向?qū)W界隆重推介。
為謀取一官半職,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士子不惜賣身求榮。然而,當司馬氏以高官厚祿相誘相許時,嵇康卻毫不領(lǐng)情,并以一封公開信的方式,與勸他出來做官的山濤絕交,他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拒絕同流合污的一篇宣言吶,震古而爍今!翼明先生侃侃談到,嵇康無法扭曲自己的內(nèi)心,寧死也不屈服,絕不讓自己的人格蒙羞。他與司馬氏的決裂,張揚的是獨立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司馬氏被震懾了,兇殘地作出了處死嵇康的決定。一時群情嘩然,三千多太學生緊急上書朝廷,請求赦免嵇康。一個三十九歲的士子,憑什么得到了全國知識精英的一致景仰?而且是在暗夜無邊的時候,這需要怎樣高潔德行與淵博學識的召喚呀!說到這里,翼明先生不由得緊緊地握了一下我的手,那手掌里有厚厚的溫熱……
“廣武不聞嗣宗嘆,山陽寧有叔夜琴??蓱z千古風流盡,野史聊存紙上音?!睅滋煲院?,翼明先生將印有他題詩的《魏晉風流》從武漢寄送給我,我徹夜品讀……嗯,野史聊存紙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