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mplife川
五月初,幾乎一拍即合,我們帶著臨時接到的外拍工作與另外三輛車一起從北京出發(fā),目標直指哈密大海道。在這個時間段出發(fā),大家?guī)缀跗恳环置恳幻?,就是為了趕在大海道升溫之前驅(qū)車進入。因為再過半個月,這片雅丹區(qū)域會容易刮起暴風狂沙,同時隨著季節(jié)變化,溫度升高,極有可能導致幾十公里外的天山山脈冰川消融,融化的水流會一路沿著干枯的河床漫灌,直至形成具有規(guī)模的季節(jié)性洪流。到了那個時候,這片區(qū)域?qū)⒄嬲蔀槊逼鋵嵉拇蠛5?,在新疆看?!@可不是一件讓我們期待的事情。
有時候我覺得,假如旅行必須包含一種訴求,那種訴求可能是隨時等待一場意外的發(fā)生。當然這同時也交代了一個前提,就是至少要保障我能踏入旅行即將發(fā)生之地,因此最直接需要被考慮的因素就是交通工具。
在出發(fā)去新疆之前,我們縝密地圍繞目前僅有的這輛交通工具來回思索——這是一輛在2015年已停止生產(chǎn)的長安小貨車,排量為1.3L,AT胎,雙排駕座,后斗為2米,后驅(qū),無轉(zhuǎn)向助力。它應該是按目前市面配置標準基本可以確定打零分的一輛小家伙,既不是大排量,又不是四驅(qū),只不過是在國內(nèi)三四線城市和村鎮(zhèn)隨處可見的主要勞動力,但在此之前它陪著我們跑過了云南到北京的8000多公里。選它的原因也并沒那么玄乎,正是考慮到摩托車在將來會成為我們旅行記錄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一輛具備合規(guī)運輸資質(zhì)的貨車自然就成為我們心中的首選。
我們開著改造后的這個小家伙,從北京出發(fā),沿著G7一路進入哈密,這是新疆的東大門,自古也是絲綢之路的咽喉。經(jīng)過第一個入疆檢查站時,光是抬頭看“哈密”二字已經(jīng)足夠讓人聯(lián)想到瓜果的芳香。直至我們真正駛離市區(qū),與傳說中的天山打了個完美的照面,一切曾經(jīng)在書籍、電影里獲得的線索終于落在可見之處。
從哈密開始,往上可至天山北側(cè)雪山草原巴里坤一帶,往下可翻越天山前往傳說中西天取經(jīng)必經(jīng)之地鄯善吐魯番一帶,天山兩側(cè)冰與火的世界緊密地懷抱著哈密的疆域,沒有九九八十一難,也沒有一路作倀的魑魅魍魎,兩條各自詮釋不同風貌的路線最終將平行匯入烏魯木齊。
從烏魯木齊開始,我們將穿越S101省道。這是一條可謂完美的景觀大道,從綿延幾十公里的丹霞到雪山,從林間溪谷到隱藏于山谷間的高山牧場,沿著天山中段依連哈比爾尕山淺山地段一路向西,最終在道路盡頭與著名的獨庫公路完美銜接。
被綠植覆蓋的山脊開始大范圍地出現(xiàn)在眼前,氣溫也不如初入硫磺溝時燥熱,我們甚至不需要抬頭向四處張望,通過空氣濕度就可以判斷出雪山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在逐漸縮短。
據(jù)當?shù)厥分居涊d,硫磺溝在清代光緒年間是一片“裂隙縱橫,濃煙彌漫,巖隙間火焰呼呼,經(jīng)年不絕”的不毛之地。這曠世煤火足足燃燒了百年之久,燒出了這片火紅大地。這種說法在我們進入硫磺溝以后并沒有得到嚴謹?shù)膶W術(shù)佐證,但確實給這段路程帶來了一種浪漫的情愫——我們始終向往去探尋一些未知的道路。這種未知遠遠超脫可見的風景,更像是通往內(nèi)心的一種感受,一旦想要描述這種無形的東西,又受困于言辭的匱乏,唯一辦法就是讓車輪不停地滾動往前,親身體會和認識荒野。
開著小綠從硫磺溝進入,沿線70公里的道路目前還是未完全修建好的狀態(tài)。惡劣的路況讓我們不得不把車速維持在10公里每小時以內(nèi)。一路上來往的游客車輛并不多,車速極快的反而是當?shù)剡\輸水的農(nóng)用皮卡,它嫻熟地在彎道處甩了個尾,然后快速消失在山坡的另一邊。
硫磺溝的景色是需要駐足欣賞的,在面對這樣壯闊且已存在千萬年的沙礫巖石風蝕地貌時,你很難從中想象人類曾經(jīng)在此活動的痕跡。我一路都在細心尋找可能會出現(xiàn)的羊群和牧人,就像我們通常不認為他們(羊群和牧人)會在此地出現(xiàn),但在面對極端生存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下,人類作為勇猛又脆弱的征服者,又會一次次地顛覆我們對生存框架的既定認知。
如今傳統(tǒng)的哈薩克氈房已經(jīng)不多見,工業(yè)時代的進步讓這里的居住者有條件選擇使用材質(zhì)更堅固、造價更便宜的替代品,鋼筋取代了曾經(jīng)的木制骨架。在向別的地方學習的過程中,當?shù)氐娜藗円呀?jīng)與他們最親近的環(huán)境逐漸失去聯(lián)系。
在搓板路的后半程慢慢出現(xiàn)了一些散落的村莊,幾乎每家門口都停放著一輛拉著水罐的車,常年暴露在強烈光照下的車身露出一片片斑駁的銹跡,如同硫磺溝跳躍的色彩,充滿歲月的象征。連當?shù)氐呐沙鏊膊焕?,一切的飲用水和電力均需要通過人工才能得到解決。
70公里的路程結(jié)束后,一條嶄新的水泥大道讓我們一路顛簸的疲憊終于得到了緩解。
從這里開始,地貌有了一個明顯的特征變化。被綠植覆蓋的山脊開始大范圍地出現(xiàn)在眼前,氣溫也不如初入硫磺溝時燥熱,我們甚至不需要抬頭向四處張望,通過空氣濕度就可以判斷出雪山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在逐漸縮短。
我們探尋到一片隱藏在馬路背后的高山草場,這里與國道僅相隔100米,但似乎帶著一種肉眼不可見的結(jié)界,隔絕了塵世的車水馬龍。與主人家打過招呼之后,這里就成為我們此行路上最美麗的宿營地點。
我們此次出行前并沒有具體規(guī)劃每一日的行程,只是心里有一個大概的路線藍圖,所以每天要在哪個位置停留就成了一個隨機發(fā)生的事件。細數(shù)這一路,我們住過高山草原、馬路邊的麥子地、沒有信號的樹林、找不著具體定位的無名溪水邊、城市酒店門口、加油站門口、游客中心廣場……而更多時候,我們會主動拜訪當?shù)氐哪翀?,開賽爾一家便是我們此行中所交往的哈薩克族朋 友。
在天黑之前,我們開始留意路過的所有沿途環(huán)境,期待可以找到今夜方便駐車的完美場所,通常結(jié)果不會盡如人意,要么是環(huán)境過于開闊,沒有足夠的隱蔽性,要么是環(huán)境過于隱蔽,又缺少信號的保障(現(xiàn)代人終究還是難以逃脫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控制)。開過一個彎道,我向山坡左側(cè)望了一眼,三頂白色的氈房靜靜佇立在山坡之上,外觀被打掃得如此干凈整潔,卻沒有任何對外的標志,讓人難以判斷出主人家的意向。雖然從公路上直接開過去,完全可以順著草場上已經(jīng)碾壓成形的車轍印行駛,但我們還是決定把車停在一邊,以一種禮貌的拜訪者的姿態(tài)前去問候。
在新疆,等待一場日落要比日出更需要絕對的耐心。等火燒云散去,夜幕逐漸降臨在鹿角灣草場,我們躺在車里會分外留意周圍的聲音。森林和原野從來就不是安靜的,我們不時可以聽見從遠處傳來的動物鳴叫聲,但沒辦法具體地在腦海里描繪出它們的樣子。這樣的夜間讓人隨時都能產(chǎn)生思索的欲望,在一個全然陌生的環(huán)境里,我們可以從一個新的維度來觀察自身的生活,甚至完全忘卻到達此地之前的一切勞頓。
開賽爾曾經(jīng)在上海生活六年,在我們一路打過交道的少數(shù)民族朋友里,他的普通話并不算太好,但這不妨礙在我們相處的幾天里每天一起飲酒、吃肉、聊到后半夜。“等一下你們先睡,我四點鐘要起床去擠牛奶?!北M管已經(jīng)喝到兩眼放光,雙腳發(fā)飄,但他一直把工作的事情放在心上,這與我們所聽說的關于游牧民族閑散的性格似乎有些出入。
“我在這里要幫忙放牛、放羊,附近還有野豬,我每天要跑很遠去守著羊群?!痹谖覀冋闹臅r候,遠處山坡上出現(xiàn)了一個黑色小點,它很快變成三個,不消一會兒,三個黑色小點急速向我們的車身奔來。馬蹄所踏之處狂風勁起,一位老鄉(xiāng)嫻熟地馭馬而至,旁邊緊跟著兩只身形細長的獵犬,它們大喘著粗氣?!八麄冏芬柏i去了?!遍_賽爾向我們解釋道,然后又自顧自地補充了一句,“野豬太快了,追不到的,馬都跑累了?!?/p>
有時候在一旁聽著他們的談話,我們內(nèi)心會漾起一絲漣漪。面對他們,我們似乎顯得過于嬌嫩。游牧民族的內(nèi)核是極度頑強的生命力本源,他們就像一粒草籽,被風吹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繁衍。
如果用一個移動的家來做對比,那么你對于車輛的改裝邏輯就會非常明晰了。
睡眠系統(tǒng)
我們在后斗加裝了一個用HK Workshop新型胡椒鹽面料制作而成的車斗帳,整體設計成可推拉的款式。目前它是2.0版本,雖然看似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加裝,但經(jīng)過實測,它完全能應對各種戶外極端天氣,不管是天山腳下的八級暴風還是豆大的冰雹,這一路絕對沒少被風霜洗刷。
這頂車斗帳也給我們帶來了非常有趣的故事。在路上我們偶遇了一戶牧民,打過招呼后當晚我們停在了他們的氈房不遠處。第二天一早,我們突然被車身震動驚醒,驚慌中醒來一看,車身周圍環(huán)繞著他們家的牛群,不管大的小的、公的母的,挨個兒上來對著車身就是一通舔,趕也趕不走,走遠了接著回來。我們后來很好奇地跟牧民朋友打聽原因,才得知因為車斗帳是棉麻混紡的面料,肉眼看著非常像鹽和胡椒粒的顏色,對于在這個地方難以獲取到鹽分的牛群來說,這簡直是天然的興奮劑。
睡眠系統(tǒng)里包含睡袋和墊子,我們按著車斗的比例墊了一層木板,依次鋪上防潮墊、隔臟毯、氣墊、電熱毯和睡袋(如遇到運輸摩托車的情況,這些均可隨時拆卸)。因為保暖工作比較到位,夜間在不使用電熱毯的情況下,我們的車內(nèi)甚至比一同駐車的房車內(nèi)部還要溫暖。
餐飲系統(tǒng)
由于考慮到在路上拍攝機動性較高,我們攜帶的戶外裝備全部以輕量化為主,鍋、碗、餐具、氣爐等基本上只按照兩人使用的比例來分配,這個決策在此行中幫助我們減少了很多車內(nèi)空間資源的浪費。由于去到的地方海拔較高,我們也提前準備了相應的氣罐。食物的補給在旅行途中按照三七比例采買,三成是必須儲存的應急食品和水(以防被困在環(huán)境惡劣且沒有信號的地方),同時因為這次并沒有配備車載冰箱,所以余下七成是沿路及時采買的,按需求添補新鮮食品。
工作系統(tǒng)
我們因沿途拍攝需求量較大,幾乎每天需要在休息的同時傳輸素材,所以不管是使用電腦還是給拍攝器材充電,用電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帶了1,100W的移動電源和兩塊100W的太陽能板,新疆的日照時長可以完美地滿足我們所有的用電需求。在工作之余,我們還可以用電源帶投影看上幾部紀錄片,對于在野外工作,這可以說是非常奢華的娛樂內(nèi)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