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濃霧從地表升起,像牛乳一樣緩緩流溢。藜麥已經(jīng)成熟,在接近一人高的麥稈上,飽滿的麥穗微微低垂。在麗江純凈的藍(lán)天下,藜麥田宛如一片紫色的海洋,孕育著來自遠(yuǎn)古的生命。又到了藜麥?zhǔn)崭畹募竟?jié),不久之后,李旻果將和藝術(shù)家朋友在這片大田里啟動藝術(shù)裝置《籽火》,升騰火龍,感謝大地饋贈。
一轉(zhuǎn)眼,李旻果投入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已經(jīng)20余年。過去,她一直與雨林為伴。2004年,李旻果和丈夫馬悠博士租下了西雙版納一片6,000畝的土地,成立了首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qū),取名“天籽山”。重建雨林是一個漫長而孤獨的過程,他們在天籽山種植了600多種植物,從最細(xì)小的花草,到高大的樹種,按照不同區(qū)系、不同分類、不同群落,一步步地還原熱帶雨林的原始生態(tài)圈。經(jīng)過20余年的苦心經(jīng)營,時間終于給予了回贈,多樣性的雨林生態(tài)得以重現(xiàn),在雨林中栽種的茶園也開始發(fā)揮經(jīng)濟價值,天籽山實現(xiàn)了可持續(xù)的生態(tài)循環(huán)。但對于整個地球來說,6,000畝遠(yuǎn)遠(yuǎn)不夠,于是她又將目光對準(zhǔn)了麗江太安,通過播撒對大地需求最少的奎藜,實現(xiàn)對土壤的修復(fù)與凈化。
20世紀(jì)70年代出生的李旻果身上帶有強烈的傳奇色彩。那時候的青年向往自由、向往遠(yuǎn)方,迷戀三毛的散文。李旻果年輕的時候,四處旅行,到過很多地方,又很快地離開,仿佛一只持續(xù)飛翔、不肯停歇的小鳥。她想要看看不同的地方,在廣闊的世界里尋找一些東西,至于尋找的到底是什么,她自己也說不清楚。那時候的她安靜而沉默,大部分時候?qū)⑿木w訴諸文字,寫了很多日記和詩歌,最后又一把火燒掉了。在那段流浪的時光里,李旻果抵達(dá)過長江的源頭,探索過雪山高原。這些人跡罕至、保留著遠(yuǎn)古生態(tài)的地方令她深深地著迷,也為她日后投身于環(huán)保種下了種子。
后來,她結(jié)婚了,和丈夫定居在西雙版納,結(jié)束了從前流浪的日子。她從一個喜歡四處走動的人變成了一個極度戀家的人。這個“家”很大,有6,000多畝,在造林的過程中,她與山川草木交談,與鳥獸蟲魚為伴,年輕時的悸動逐漸平息了,流浪的靈魂找到了棲居之所。
但在李旻果看來,定居的生活,才是真正旅行的開始。過去,身體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流浪,心卻是懸浮的?;氐皆颇虾?,身體不再漂泊,心靈卻洞見了更廣闊的天地,獲得了一種靜態(tài)的成長。造林初期的日子很辛苦,每天她都要在山地上徒步幾公里,跟工人一起植樹栽花。但她的內(nèi)心尋回了久違的寧靜,仿佛飄浮了許久的種子終于落地生根。
“或許旅行的終極目的,就是獲取心靈的自由吧?!被仡櫲松A段,李旻果總結(jié)道。
與李旻果稍加接觸,你便會被她身上的輕盈和空靈吸引。但這份輕盈是從巨大的苦難中涅槃而生的。2010年,丈夫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不久之后,初具雛形的雨林又遭遇了一場大火。與此同時,兩個女兒尚且年幼,需要母親的照料。命運突然關(guān)上了一扇門,李旻果咬緊牙關(guān),一步一步地前行,終于在荊棘中劈開了一條開滿鮮花的小路。這種強大而動人的女性力量,被李旻果簡單地概括為“女性的直覺”?!拔矣X得女性最偉大的部分在于我們有準(zhǔn)確的直覺,我直覺自己該這樣走,于是一步步走了下去?,F(xiàn)在回想起來,那是一條非常孤獨的道路,但是背后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旅行的意義是什么?一千個人會給出一千種答案。李旻果的答案是,旅行是遇見美、創(chuàng)造美,是當(dāng)我們置身于陌生場域時為別人帶去的能量。一個地方?jīng)]有花,她就為它種好花木;一片土地不干凈,她就把它打掃干凈。她恪守著“只與美的事物打交道”的人生信條,在感知自然之美的同時,也不斷地為自然帶去美好與希望。
安第斯山脈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qū)海拔高、氣溫低、土地鹽堿化,這樣的環(huán)境誕生了藜麥這樣神奇的作物。致力于在玉龍雪山下推廣藜麥種植的李旻果,希望能夠踏上南美洲的土地,尋訪這種古老糧食作物的原產(chǎn)地,親眼見一見被藜麥哺育的印加文明。當(dāng)然,除了藜麥,神秘而純凈的雪原、冰川、湖泊、火山也同樣令人神往。古老又熱烈的南美文化正向地球另一邊的旅人發(fā)出強烈的召喚。
她旅行建議
01人類來自大自然,所以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只有身處自然,才能更直觀地覺察到生命的能量。但最好避開人潮洶涌的網(wǎng)紅打卡點,過多的游客會讓自然不堪重負(fù),也會影響與自然親近的心境。
02當(dāng)戶外旅行成為潮流,人們紛紛走進(jìn)大自然深處,我們更應(yīng)該約束自己的行為,呵護所在的一方天地。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驚擾自然中的生命,不要把車停在不該停靠的地方。人類只是大自然中一個小小的部分,要心存敬畏,小心翼翼,帶著一種覺知去旅行。
玉龍雪山
很難想象,在近赤道的地帶,還有這樣一座終年積雪的山峰。它氣勢雄偉,蜿蜒百里,形如一條蜿蜒游動的銀龍。徒步是親近玉龍雪山的最佳方式。隨著海拔漸漸增高,你將穿越自然村落、濕地牧場、高山草甸,見證景觀的變遷與移動。在雄偉雪山的襯托下,人類盡顯渺小,對自然更多了一分向往與崇敬。
布朗山
布朗山位于西雙版納勐海縣境內(nèi),是著名的普洱茶產(chǎn)區(qū),也是古茶園保留的最多的地區(qū)之一。在布朗族人眼中,茶不僅是飲品,更是消除疾病的圣物,有茶樹的地方方可安營扎寨。因此布朗族人的村寨總是與原始森林中的茶園比鄰相依,宛如被時間遺忘的世外桃源。
麗江太安
如果你對農(nóng)作有興趣,不妨來到麗江太安,看一看壯美的大田風(fēng)景。這里有五六萬畝大田,大田之中夾雜著森林、石灰?guī)r景觀,當(dāng)然還有在別處難得一見的絕美日落。在春種秋收的時節(jié),你可以在這里感受生命之美、勞動之美、時令之美,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靜。
Q_人們對你的生活有一種浪漫的想象,實際的生活狀況也是這樣的嗎?
A_我實際的生活確實是這樣的,除了花鳥草木,還有美食和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的生活也是忙碌而豐富的,有大量的工作等著我去做。我總是把自己安排得很滿,恨不得可以同時做十件事情。我每天都在試圖做一些很有能量的事情。在我看來,沒有能量的事情不要去做,不值得浪費生命。
Q_對于生活在鋼筋水泥森林中的都市人來說,注意力被手機、社交網(wǎng)絡(luò)攫取了,似乎正在逐漸失去對自然的感知力。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A_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被預(yù)設(shè)了很多前置條件,比如鋼筋水泥森林、手機、社交網(wǎng)絡(luò)。但實際上,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前置條件,生命本身才是前置條件。我們的感知力退化并非是因為城市化發(fā)展和科技進(jìn)步,你需要看見鋼筋水泥森林的夾縫中生長出的花朵并為它駐足,你需要呼吸空氣中浮動的菌群,只有切實地去觸摸和感知,把心交付給自然,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成為生命的本體,否則無論在哪里,你都只是一個工具。
Q_什么樣的事情算得上“很有能量”?
A_比如你去凝視一朵花,去森林里徒步,去花時間感受植物之間的關(guān)系,或者去鼓勵孩子做他想做的事,去畫一幅畫??傊心芰康氖虑橥庠诔尸F(xiàn)都是很美的,有軟化人心的效果。
Q_你旅行過的地方中,哪里最能體現(xiàn)大自然的純凈之美?
A_我覺得我所到之處,都是很美的。從雨林到雪山,只要靜靜地躬身于一個地方,你就會發(fā)現(xiàn)美無處不在。只要帶著一些好奇心,一些不同的視角,即使在普通的街巷,你也可以找到美感。
(巴西)保羅·柯艾略
這是一本隨著年齡增長時讀時新的小說,關(guān)于一名牧羊少年尋找夢想的旅程。故事開始于他在一棵無花果樹下的睡夢,終結(jié)于他回到無花果樹下的那一天,兜了一個大大的圈,是一種旅行,是一場磨礪,也是一種成長。
(美)邁克·A·辛格
這本書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人生理念:在我們生長的過程中,要臣服于生命的力量,接受其帶給你的一切。作者本人一生的經(jīng)歷也是對這一理念的極致踐行。臣服不是氣餒,是用平和的心境去面對生命給你的各種命題,以旁觀者的身份去看待自己。
悅游 Condé Nast Traveler202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