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韶立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區(qū)位背景——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利。河洛匯流景區(qū),位于河南省鞏義市城區(qū)北黃河與洛河交匯處,景區(qū)北有溫縣至鞏義的黃河大橋,南有洛河一橋、二橋銜接連霍高速公路和310 國道,隴海鐵路由此過境,處于鄭州、洛陽、焦作三市的交匯地,距三市各約50 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
地理背景——孕育文明之地。河洛匯流處的“洛汭”地區(qū),地處華夏母親河流域,這里大河為帶,神都山為屏,黃河、洛河在這里流速減慢,形成了肥沃的沖積平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使這里成為古代人類生活棲息的歷史舞臺,成為孕育華夏文明的重要地區(qū)。
文化背景——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河洛文化是黃河文化的核心,而河洛匯流處的“洛汭”地區(qū),則是河洛文化的源頭和核心。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鞏義古文化數(shù)量最多,最集中的一個景區(qū)。鄭州、洛陽兩大古都位其左右,從文化資源來看,有距今11 萬年前的洪溝舊石器時代遺址,有8000——9000 年的灘小關、花地嘴、水地河等裴李崗文化遺址,以及7000——4000 多年前的趙城、官寨、七里鋪、稍柴等仰韶龍山文化遺址,還有鐵生溝漢代冶鐵遺址、北魏石窟寺,以及隋唐興洛倉遺址、唐三彩窯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背景——上古帝王受天命之地?!吨芤?系辭》曰:“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圣人就是人文始祖伏羲,相傳這里是河圖洛書出現(xiàn)處。晉王嘉《拾遺記》曰:“伏羲為上古,觀文于天,察理于地……是以圖書著其跡,河洛表其文”?!吨駮o年》載:“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于河,龜書于洛”。此處是唯一的一處同時觀黃河和洛河的地區(qū),由此看來,“河圖”、“洛書”當出于洛水入黃河的交匯處。從三皇五帝之后直至夏商周三代,都有受圖書之說。因此,洛汭地區(qū)在古代文明史上,還是古代帝王受天命的圣地,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和大一統(tǒng)一思想在此形成,這就表明這一地區(qū)在我國古代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神秘——太極八卦之源——華夏獨具。河洛匯流處,洛河水透徹清亮,黃河水混濁昏暗,兩河匯流處分水線清晰可見,一清一濁,遇水急之時,兩水相互沖擊纏繞成旋渦狀,形似太極圖的“陰陽魚”。據(jù)傳,上古時代伏羲氏在神都山上觀到此景之后,受到啟發(fā)畫出“陰陽圖”,此后又據(jù)“河圖洛書”推演出“先天八卦”,開創(chuàng)“中華文明”的先河。伏羲畫八卦在洛汭,已是學術界的共識。伏羲八卦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文明史,有“一畫天開”之說,八卦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F(xiàn)在洛河南岸有伏羲八卦臺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此地為中華八卦之源。
壟斷——華夏文明之源——獨一無二。河洛匯流地,是中華古文明的發(fā)源地,這里地下發(fā)掘出的考古資料連綿不斷,地上文物蔚為壯觀,神都山洛汭附近,密集分布著原始時代不同階段的文化遺存。洪溝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11 萬年;灘小關新石器文化遺址,內涵十分豐富,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及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遺存,時間跨度約距今9000-2000 年。
神圣——上古帝王受天命之地——神州罕見。自古以來,河洛文化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根據(jù)傳說和文獻記載,伏羲、黃帝、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成王等登基時,都在此沉璧祭天,以求河圖洛書。因而洛汭地區(qū)在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社會賢達、中外名人來此觀景懷古憑吊、賦詩、作詞,留下了大量的賦作和詩篇,形成極其豐富的河洛文化。
古老——11 萬年“豫”的實證——中原誘人。神都山下的洪溝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11 萬年,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大象化石,這說明河洛匯流處是早期人類生存的最佳環(huán)境之一,而且也是河南“豫”的實證之地。
秀美——河洛風光——休閑佳地。河洛匯流景區(qū)旅游資源自然與人文兼?zhèn)?不僅有豐富的古文化,而且這里有景觀秀美的生態(tài)風光、洛河沿岸的田園風光、邙山頂上獨特的黃土景觀、黃河沙灘上廣闊的生態(tài)休閑灘涂、寬闊洛河水面等,使游人流連忘返。登上神都山頂遠眺,河洛匯流的壯觀景象盡收眼底,西望黃河,濁浪滔滔,水從天上來,山河壯麗;南瞻伊洛,碧水如鏡,岸柳婆娑,秀美絕妙,兩水清濁交匯,河洛分明。
景區(qū)開發(fā)指導思想。以河洛匯流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為背景,以豐富的古文化為依托,突出河洛文化之源的特色優(yōu)勢,以“中華河洛文化之源”標志建設為龍頭,開發(fā)中華文化之根的旅游產(chǎn)品,把無形的文化資源,以有形的形式進行展示和表現(xiàn),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塑造中華民族文化發(fā)祥地的主題形象。在易經(jīng)八卦開發(fā)方面,要借題發(fā)揮,增加游人的參與性,完善旅游服務設施和景區(qū)旅游環(huán)境,使景區(qū)集文化探源、觀光求知、休閑覽勝于一體,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法使景區(qū)集科學性、知識性、神秘性、藝術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將其建成華夏“源”文化旅游勝地。
景區(qū)開發(fā)原則。無形的文化有形化,靜態(tài)文化動感化。景區(qū)內文化古老而豐富,但劣勢是地下的多,地上的少,文獻和傳說的多,遺留的有形實物少,因此必須堅持無形的文化要有形化,有形的文化藝術化,靜態(tài)文化動感化,強化表現(xiàn)效果,使其形象化的再現(xiàn)。市場導向,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旅游區(qū)開發(fā),必須考慮市場的需求和競爭力,應當以對旅游者的吸引力為出發(fā)點,把旅游市場的需求作為策劃設計的目標。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既要有高品位的旅游產(chǎn)品,以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又要有雅俗共賞的旅游產(chǎn)品,吸引周圍游客反復來游樂。古代題材與現(xiàn)代旅游意識相結合。旅游區(qū)開發(fā),應把古代題材與現(xiàn)代旅游意識結合起來,項目設置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盡量符合現(xiàn)代人旅游的需要,把豐富多彩的文化及動人的歷史故事,利用多種藝術造型及技術強化表現(xiàn)效果,使其形象化的再現(xiàn),并力求體現(xiàn)時代氣息。
對鞏義河洛匯流景區(qū)的項目策劃可概括為“七個一”工程,即:一標、一壇、一城、一村、一苑、一臺、一節(jié)。
一標:“中華河洛文化之源”標志
標志選址:位于神都山上,這里是建設“中華河洛文化之源”標志的最佳地。標志意義:河洛地區(q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的腹心地帶,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影響深遠,與其他地域文化互相交流、吸收與融合,共同形成和發(fā)展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標志功能:綜合性,展示性,景觀化、標志化。集文化標志、地理標志、姓氏標志、根源標志于一體。標志主題:體現(xiàn)中華文明之源。標志目標:規(guī)模、體量要大,氣質上肅穆大氣,使其成為“華夏第一文化標志”,成為古都鄭州、古都洛陽的文化淵源重心。設計方案:外觀要有太極、河圖洛書的文化符號和內涵。(具體方案形式參見附后的“設計效果草圖”。)
一壇:帝王祭祀壇
根據(jù)傳說和文獻記載,伏羲、黃帝、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成王等登基得天下時,都在此沉璧祭天,以求河圖洛書。策劃建帝王祭祀壇,選址于神都山上。其位置既能看到黃河,又能看到洛河。其建筑莊重、肅穆、大氣。
一城:河圖洛書城
選址于洛河右岸,以花地嘴、灘小關、伏羲臺等文化遺址為烘托,重點展示太極、八卦、河圖、洛書以及易經(jīng)等內容,演示上古帝王在此祭河、祭天的壯觀場面。以花地嘴夏都古城遺址為重點,進行“仿西安兵馬俑”式的實地旅游展示。
一村:原始部落村
以神都山洪溝遺址為依托,在原遺址的基礎上建洪溝遺址博物館,以印證河南“豫”的來歷。同時在遺址周圍一定距離內的黃土山體上,建原始部落村,進行遠古文化展示,使其既有文化求知價值,又有旅游觀光價值,突出參與性項目,力求達到內行滿意、外行滿足、雅俗共賞的社會效果。要把原始部落村建成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并重的旅游園區(qū)。
一苑:河伯洛神苑(河洛生態(tài)觀光園)
河伯分園:位于景區(qū)神都山北部的黃河灘地,旅游活動以黃河灘濕地生態(tài)旅游為主,利用現(xiàn)有種植、養(yǎng)殖,開辟農(nóng)業(yè)觀光園,增加游人活動項目。大面積農(nóng)作物按河圖圖案設計種植,并在適當位置雕塑河伯像,形成具有獨特價值的文化生態(tài)觀光區(qū)。
洛神分園:又稱洛河風光園,以洛河水體為依托,在兩岸作文章,水面上用橡皮壩蓄出水面,開展水上活動,如游泳、劃船、河灘運動等。在洛河右岸建洛河文化廣場,廣場中心雕塑洛神像。洛神形象以寫意手法表現(xiàn),盡可能地展現(xiàn)出洛神的美麗、嫵媚與飄逸。此雕塑游人未進入景區(qū)在公路上遠遠即可看到。
一臺:奔月臺
“嫦娥奔月”的傳說起源于河洛匯流處。人類宇航的夢想始于奔月傳說,美國的科技館內在衛(wèi)星和火箭旁有一條標語上寫著“人類奔向月球是中國人先想起來的,她的名字叫嫦娥?!蔽覈F(xiàn)已啟動“奔月工程”,根據(jù)這一傳說,借題發(fā)揮,策劃在神都山西南部高地上建奔月臺,臺上樹火箭模型狀“人類宇航紀念碑”,周圍展示航空航天知識,使古老的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結合起來。
一節(jié):上古帝王祭河、祭天節(jié)
時間:每年九月九日,黃帝升天日
活動:舉行大型的祭河、祭天儀式,憑吊遠古先祖、追念思古悠情,弘揚大一統(tǒng)思想,凝聚民族情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展開系列旅游活動,邀請各級政府首腦及海內外的河洛郎、客家人來此祭祀,同時舉辦相應的文化商貿(mào)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