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航
(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寧夏 石嘴山 753000)
新聞本身極注意時效性,為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廣播電視新聞必須利用新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途徑廣的特點加快轉型,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做好新聞傳播和引導工作,保證新聞的有效性。因此,在新形勢下,采編人員更應該在準確把握新聞信息要點的基礎上,不斷學習采編技巧,使廣播電視媒體擁有更廣泛的受眾。
自媒體時代一個重要的標志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來源,信息來源不再完全依賴于采編記者,新聞信息量比傳統(tǒng)媒體時代更加龐大,許多民眾利用互聯(lián)網快速把信息傳播出去,一旦信息有一定的新聞價值,就能吸引許多網民的注意并成為熱點新聞。為吸引關注,許多媒體從不同角度對相關新聞事件進行解讀,這使得一些民眾對新聞的注意力不斷增強。新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在傳播速度上可能比自媒體慢,但注重對內容的解讀可以進一步增加受眾,這就對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聞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其時效性,一旦新聞時效性過了,新聞信息自身的價值也就消失了,所以新聞采編人員要有選材能力,密切關注當下所發(fā)生的社會熱點問題,從這些熱點問題當中選擇更有報道價值的新聞內容。在新媒體的發(fā)展背景下,高質量的內容輸出一直以來都是電視新聞發(fā)展的突出優(yōu)勢,這個優(yōu)勢應該繼續(xù)保持下去,既要保證新聞的時效性,也要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采編人員在進行新聞內容編輯的過程中,要具備足夠的責任心,保證新聞內容的客觀性,千萬不能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而進行虛假報道。虛假失實報道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嚴重損害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記者的職業(yè)形象。新聞工作者要嚴格執(zhí)行《關于嚴防虛假新聞報道的若干規(guī)定》《關于加強新聞采編人員網絡活動管理的通知》等有關規(guī)定,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嚴把采訪關、組稿關、審核關、發(fā)稿關,嚴格規(guī)范新聞采編工作流程,進一步完善新聞采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三審”制度,強化編輯責任制度。
新聞采編人員需要不斷加強自己的政治修養(yǎng),對于新聞內容要進行嚴格的把關。把關的過程,不僅是對事實真?zhèn)芜M行核實甄別,更是對所傳播內容進行價值判斷。主動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進而篩選出那些有益于社會主流價值構建的信息,就是“把關人”的職責與使命。在這一過程中,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得以樹立。而決斷能力也是為了對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時效性加以把握,因為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速度太快了,電視媒體和新媒體比拼的,不僅是新聞信息的時效性,更重要的是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權威性。
對于電視新聞來說,新聞記者的采訪將會對整體的新聞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采訪的過程就是對新聞真相加以還原的過程。在進行新聞采訪的時候,采訪方式和手段對于新聞的整體質量也會有相應的影響。新聞采編人員要善于圍繞著不同的新聞內容來開展采訪工作,運用更加靈活多樣的采訪手段來挖掘出更多的新聞真相。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編輯的多樣化發(fā)展應關注以下舉措:
第一,豐富消息類新聞的編輯形式。消息類新聞在新聞節(jié)目中占據(jù)絕對比重,肩負著為受眾提供最新信息的使命,因而突出新聞的嚴肅性和時效性。這也是消息類新聞編輯形式相對模式化的原因,其嚴肅的新聞內容主要依靠主持人的解說配合現(xiàn)場畫面?zhèn)鬟f給觀眾。模式化的新聞編輯容易使觀眾感到枯燥,所以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電視新聞首先應促進消息類新聞編輯形式的發(fā)展,用不同的編輯形式給予新聞內容更生動的詮釋。例如,對重大國際國內新聞,欄目組應深入實地采訪報道,盡可能爭取獨家報道資料,把握采訪機會,向觀眾傳遞新聞現(xiàn)場;對經濟要聞,特別是當前國內經濟形勢報道,編輯應注重對新聞來龍去脈的關聯(lián)性闡述,運用圖表對比、歷史追溯及專家解讀等方式全方位展現(xiàn)新聞圖景,同時也能為觀眾提供相應的指導。因此,通過多樣化的編輯,消息類新聞的活力將得到提升,更拉近了媒體和觀眾的距離。
第二,依據(jù)不同時段、不同類型的新聞內容,開展多樣化編輯。不同時段的新聞節(jié)目其風格亦有所差別,有的新聞強調時事政治,有的新聞偏重經濟信息,有的新聞貼近社會生活,電視新聞編輯應針對不同特色的新聞節(jié)目,創(chuàng)新編輯形式。例如央視《第一時間》播報的新聞來自國內外不同地區(qū),而且與《新聞聯(lián)播》不同,節(jié)目更側重搜集國際國內民生題材,配合新聞評論體現(xiàn)出特有的風格。節(jié)目中很多新聞內容借助漫畫的形式加以詮釋,不僅風格幽默,吸引觀眾,也恰如其分地揭示出新聞實質。不少觀眾將《第一時間》作為清晨必看的新聞節(jié)目,認為節(jié)目親民,不僅能及時獲得新聞信息,更能感受漫畫詮釋新聞的樂趣。再如新聞熱線及其他互動類新聞節(jié)目,采用觀眾拍攝的真實視頻作為評論資料,或是根據(jù)觀眾提出的現(xiàn)實問題給予追蹤報道,都有助于聚焦觀眾目光,增強新聞節(jié)目的美學效果。
第三,編輯思路的多樣化。在積極提升新聞編輯的美學價值、實施多樣化編輯的同時,編輯思路也應同步發(fā)展。例如,新聞標題是節(jié)目帶給觀眾的第一印象,標題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看熱情。編輯人員可吸取新媒體中的經典詞語加工電視新聞標題,賦予電視新聞藝術活力。再如,對于同一類新聞事件,編輯應另辟蹊徑,突破傳統(tǒng)思維,帶給觀眾新的視角。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應注意不同編輯形式之間的有機關聯(lián)和自然轉換。電視新聞在與新媒體競爭中,尋求多樣化編輯是必然的選擇,但多樣化并不僅僅是形式上突破常規(guī),更重要的是多樣化的編輯形式能夠有機融合,自然過渡和轉換,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多樣而造成編輯形式與新聞內容不符,影響美學效果及對受眾品位需求的滿足。
由于現(xiàn)階段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在信息時代下新媒體與網絡信息對廣播電視新聞的沖擊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播電視新聞的收視率,所以想要解決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水平,促進廣播電視的健康發(fā)展,必須要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以下是創(chuàng)新策略的具體介紹。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廣播電視新聞對大眾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廣播電視新聞還擔負著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同時也是黨新聞事業(yè)的重要部分。所以說在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廣播電視新聞是黨的重要輿論陣地,是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溝通紐帶,所以說廣播電視新聞要以政治為第一導向。只有這樣在新聞編輯工作創(chuàng)新過程中才能夠實現(xiàn)廣播電視新聞的政治價值。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和研究民眾的心理,在保證新聞準確性的情況下盡量吸引民眾的注意力,讓民眾在觀看新聞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從而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同時給予民眾正確價值引導。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主體是相關工作人員,所以在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chuàng)新中,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創(chuàng)新不僅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導,還需要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新聞編輯工作人們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字功底,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要善于分析社會現(xiàn)狀以及人們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保證廣播電視新聞能夠吸引大眾。另外,廣播電視新聞的質量要求不斷提升,同時還要求廣播電視新聞形式多樣化,所以廣播電視新聞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深厚的文字功底,還要具備一定的圖片處理能力,以及文字排版能力。所以說,廣播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廣播電視新聞創(chuàng)新要滿足群眾需求、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廣播電視臺如果不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抓住機遇努力謀求發(fā)展的話,就只有面臨被淘汰的命運。為了盡快走出困境,廣播電視臺新聞工作者要不斷改進采編技巧,合理利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手段,使電視新聞的內容更加契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將新聞的價值更好地凸顯出來,推動廣播電視臺的持續(xù)發(fā)展。